629:晉級前20強才行(3更)

  夏曉蘭知道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初賽在每年的4月份舉行。

  不管是初賽和複賽,都是在大學當地舉行。

  而夏曉蘭如今參加的競賽不惜勞師動眾,將各地進入決賽的選手請到京城來,可見教育部的重視。

  「說明你們肩膀上都肩負著使命,首屆競賽的影響力大,以後年年都能舉辦。」

  要夏曉蘭說,是去年「英語」正式加入了高考科目,不分文理科都是主考科目,教育部搞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是為了正面宣傳,調動廣大考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外語系的帶隊老師讓大家警惕京城外語學院的競爭對手,這學校比綜合實力肯定是不如華清、京大,要說語言類麼,那是全國都拔尖的。

  專業的,吊打一群非專業的,不知道咋回事兒,外語學院只有3個進入決賽的。

  「因為外語學院英語專業的都沒報名,這也是徐老的意見。」

  林老師的語氣輕快,她對徐老也是很尊重的。

  現在京城外國語學院共開設有28個語種,英語只是其中的一種,除開英語,也就說進入決賽的3名選手都是學其他語種的——很好很強大,不愧是專業老大哥地位。

  華清大學兩名外語系的學生,臉色都變了。

  夏曉蘭倒是覺得沒什麼,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本來就是專門的語言類大學,要是其英語專業的也來參賽,其他大學還玩什麼玩?

  也是第一屆競賽,還沒有經驗。

  以後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會分為A、B、C、D四類,A類是研究生,B類是英語專業的本、專科生,C類是非英語專業的本、專科生,至於D類,則是體育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參加。

  就該專業的和專業的去拼,業餘的和業餘的玩兒才對。

  現在嘛,各種制度還沒完善,81年的時候能考托福了,可在85年,折磨大學生們多年的英語四六級考試還沒面世呢!

  這次決賽就在京城外國語學院舉行,外語學院在西三環,和京城師院的距離不超過3公里,夏曉蘭忍不住問林老師:

  「您知道今年京城師院有學生進入決賽嗎?」

  林老師想了想,不太確定:

  「好像有1個……唉,賀老師,京城師院是不是有1個學生進入決賽?」

  賀老師就是替夏曉蘭四人開小灶的教授。

  他慢吞吞從兜里掏出一張紙,抖開一看,「是有1個,怎麼忽然問起了京城師院了?」

  這種對手,賀教授都不放在眼裡的。

  只有一個,總不會是夏子毓和王建華,夏曉蘭記得這倆人英語成績都不算特別好。這倆人是83年高考的,那時候英語成績還沒有完全計入總分。

  「沒什麼,我有個老鄉在京城師院。」

  夏曉蘭衝著賀教授靦腆一笑,季江源在閉目養神,腦子卻在高速轉動。夏曉蘭問京城師院,應該是顧及著她那個討厭的未來姐夫,就上次來華清的小子,叫王建華的那個。

  王建華是高教司王副司長家的,王司長之前還來過華清大學。

  王家的風評不太好,上次補習班的事兒,京城好多人都知道了、

  他倒是想和夏曉蘭說一說,事情接二連三的發生,夏曉蘭現在真是和他「劃清界限」,季江源想說也不能說了。

  如果是那個王建華,確實夠討厭的。

  季江源也不明白,夏曉蘭和周誠處對象呢,王建華還敢找上門嘰嘰歪歪的,周教官看起來可不好欺負。季江源不喜歡用「特權」和「階級」將人劃為三六九等,但有些人喜歡,他不得不入鄉隨俗。那要照華國的國情,王家是比不上周家,季江源本人就深有感觸。

  季江源想說話,又意識到自己如今在夏曉蘭同學眼裡,恐怕也和王建華一樣討厭,他就繼續閉著眼睛裝睡了。

  要夏曉蘭說,季江源是想多了。

  她真正討厭的還是季雅,季江源是被牽連的,肯定得排在王建華後面。

  王建華又要排在夏子毓後來,誰是「殺人兇手」,誰才是不能被原諒的。校車搖晃著,到了京城外國語學院,還不到早上八點。

  夏曉蘭跟著林老師幾人一起吃早飯。

  這些都不要個人出錢,全是學校承擔。想想也是,要讓外地的學生特意來京城參加決賽,還得自掏腰包,買車票都要嚇退一幫人,出門在外還要吃和住,一般學生也承受不起!

  「9:00-10:30是筆試題,考完筆試才是口試。口試題怎麼考,平時也反覆在練習了,你們按照正常的水平發揮就行。」

  口試卻是練過很久了。

  也不複雜,分為三部分,第一是英語自述,就是用英語介紹自己,說說為什麼喜歡英語之類的,時間控制在3分鐘。

  第二是故事複述,先聽一段音頻短文,聽完給1分鐘組織語言和整理思維的時間,然後用自己的方式開始複述這個故事,時間要控制在5分鐘以內。

  第三是抽個話題,圍繞這個話題闡述自己的觀念,就像夏曉蘭上次複試抽到了環保,這類題目出現的頻率很高,這個時間也是5分鐘。

  一個學生的口試部分就要15分鐘左右,全國200個學生,豈不是要3000分鐘,換成時間是50個小時?

  教育部顯然早有準備,筆試在10:30分結束,收卷後馬上就進行閱卷。

  最終能走到口語部分的,不過是20名選手。

  被淘汰的180名選手,都是此次英語競賽的「三等獎」。

  剩下的20名選手,電視台就要來錄像了,剪輯出表現精彩的在電視上播放,夏曉蘭覺得挺有噱頭的,就是競爭的過程比較殘酷。

  她覺得被淘汰的180名「三等獎」,出國當交換生的機率基本為零。

  怎麼著,也要闖入口試環節才行。

  夏曉蘭舒展了一下手指,筆試題的難度究竟有多大,她心裡也沒底的,她念大學那會兒,也就參加過四級考試,後來自學英語是用在工作中,完全沒有考過雅思和托福,無從知道自己的水平標準。

  高考英語滿分不算,對夏曉蘭來說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