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告別八零年代的文學盛會

  第502章 告別八零年代的文學盛會

  方明華當然知道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

  簡稱「青創會」,第一屆青創會是在1956年由中國作協、團中央、中華全國總工會等單位共同組成了以老舍為主任、劉白羽為副主任、公木為秘書長的籌備委員會。

  第二屆是在1965年中國作協、團中央在燕京聯合召開了全國業餘文學創作積極分子大會。

  與會的1100餘名代表中,絕大多數來自工廠、農村、部隊等基層單位,有關領導接見了與會代表。

  現在舉辦的是第三屆。

  本來是在年初舉辦,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拖到年尾,除了陳中時年齡過大(超過40歲),秦省的「四駕馬車」其餘三個都接到開會通知。

  作協舉辦的會,作為作協理事的方明華自然要參加,只是「文學之夜·燕京·89」晚會是什麼鬼?

  方明華打電話到省作協詢問情況,才知道主辦方為中華文學基金會、青年報、工人日報、文藝報、體育報,總導演燕京人民藝術劇院張欣欣。

  都是官方機構,不是山寨就行。

  「明華,為什麼要在12月31日舉辦這個文學晚會?」宋棠棠看到這份信函也有些不解。

  「或許是告別80年代,迎接90年代吧。」方明華淡淡說道。

  12月23日,方明華、陸遙、賈平娃一塊各自提著旅行包,踏上前往燕京的火車。

  作為秦省的代表,當然不止他們三個,還有高建群、莫什、王曉新,另外西北大學作家班也去了三個比較優秀的學員,其中就有和方明華關係比較好的廖潤博。

  廖潤博雖然偷偷寫了兩本盜墓小說《鬼吹燈》系列,但並沒放棄嚴肅文學創作,期間還寫了中篇小說《誰開的門》,已經成為主編的白苗已刊登在了《延河》主編推薦欄目,贏得一片好評。

  他們是一塊走的,坐的是臥鋪,來迴路費由省作協報銷。

  廖潤博睡在上鋪,此時的他正坐在下鋪方明華的床上,正在和方明華閒聊。

  「潤博,你這次去燕京估計能見到魯院講習班的一些同學,余樺肯定從參加。」方明華笑著說道。

  「是啊.87年畢業的,轉眼間兩年多過去了,時間過的真快,以前在魯院上學的時候情景仿佛發生在昨天。」廖潤博感慨道。

  「喂,潤博,你喜歡唱哪首《渴望》啊?」旁邊的陸遙笑著插話進來。

  《渴望》電視劇還沒在秦省播放,但那首主題曲卻火的的一塌糊塗。

  聽了這話,大家都笑起來。

  悠悠歲月

  欲說當年好睏惑

  亦真亦幻難取捨

  一個女學員帶頭唱起來,於是車廂里歌聲一片。

  在燕京,余樺正在和陳虹在自己的宿舍里聊天,外面一片寒冷,也沒什麼地方可去,呆在宿舍還能暖和點。

  他和莫岩合住燕師大的一間宿舍,每當陳虹來找余樺的時候,莫岩就找個藉口離開,免得當電燈泡。

  「方老師已經動身來燕京了吧?」余樺說道:「一年多沒見挺想的。」

  「後天開會,他應該坐上火車了,否則來不及,估計廖潤博也會來。」陳虹說道。

  「對,我咋忘記他呢?喂,李虹穎來不來?」

  「我不知道。」陳虹搖搖頭:「前幾天我給她寫了一封信,不過現在還沒見到回音。」

  「如果能來太好了,去年華山會議見了一面以後,已經有一年沒見了。」余樺感慨道。

  「還回長沙的何力偉、在南大作家班的錢余亮,不知道來不來?講習班結業後,就再也沒見過。」

  「希望都能見到。」陳虹雙手合住放在胸前,在講習班那幾個月沒覺得什麼,這一離開反倒挺想念的。」

  「是啊,都能來,我們在一起告別80年代。

  申城,火車站。

  一個穿著紅色滑雪衫的姑娘提著旅行包,慌慌張張向候車大廳的檢票口跑去。

  她就是李虹穎。

  從學校坐公交趕往火車站遇到堵車,快要誤點了!

  在檢票口的工作人員最後一秒鐘關緊閘門準備離開的時候,李虹穎沖了過來,檢票後又提著旅行包上氣不接下氣跑向站台。

  終於,踏上前往燕京的列車,這才讓她鬆了口氣,顧不得休息,趕緊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明天就到燕京啦。

  余樺、陳虹現在肯定在燕京。

  廖潤博也會去吧?還有回到東北鐵嶺的的李鐵嶺。

  可以見到這些原來魯院講習班的同學啦。

  當然,還有可敬又可愛的方老師。

  想到這些,李虹穎心裡一陣歡喜。

  就在這輛開往燕京的火車上,還有一位心情激動青年,華東師範的格非。

  他也被邀請前往參加今年的青創會。

  格非發表了《迷舟》、《褐色鳥群》之後,又一口氣發表了《青黃》《黎明之軌》等中短篇小說,成為申城繼王安依之後,又一顆冉升冉冉升起新星。

  和正在燕京上學的余樺,南京《鐘山》雜誌社的蘇童並稱為文壇江南三劍客。

  余樺聽說在燕京燕師大上碩士作家班,現在肯定在燕京,蘇童肯定也會來吧?

  雖然兩人一個在申城一個在南京,相隔不遠,但自從在85年西京召開的中青年作家研討會上見過一面後,後面一直沒有再聯繫過。不過,都相互注意著對方發表的文章。

  蘇童此時獨自一人走在燕師大的校園裡。

  5年前,他從這裡畢業,早想回來看看。

  魯迅浮雕、五四紀念廣場、教九樓、敬文講堂、情人坡蘇童默默看著這些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最後他站在一處宿舍樓前。

  聽說這是母校和魯院合辦的研究生作家班的宿舍。

  裡面住著和他一樣,都是對文學充滿夢想的年輕人。

  這樣的年輕人實在是太多太多,還有不少人正趕赴而來吧。

  韓少工正坐著火車從花城趕往燕京,海口距離遙遠,他提前三天動身。

  殘雪從長沙趕來。

  王安憶從申城趕來。

  鐵擰從石家莊趕來。

  張抗抗從哈爾濱趕來。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和燕京的青年作家一起,參加這個盛會,共同告別八零,迎接九零年代的到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