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相輔
國內的燃氣輪機發展史,就是一部國內科研工作者摔打滾爬摸索成長的進程史,凝結著國人的不甘,和國人的暢想。
頂著嘲笑和不看好,迎難直上。
現在處在於,初步看到光明的狀態。雖然,國內的燃氣輪機還不夠先進,效率還很低,但是,基礎有了,國產化有了,是從零到有的跨越。
那些嘲笑國內抄作業的,純屬腦殘,他們的鄰居哪家有那麼大方,能夠把關鍵技術透露出來,讓國內去抄作業?
效率低,那就改進,持續優化,終有能夠立足國際,領先國際的時候,而這個基礎,又有了吳桐的加盟。吳桐,勢必想要加速這個優化的進程,將效率提升到,目前所能達到的極限。
這也是,她的設計,一直以來的追求,無限擬完美,以她當前水平的完美。在她的知識體系突破的時候,也是這種擬完美狀態能夠再度優化的時候!
吳桐決定,還是從燃氣輪機著手,作為進階前的過渡技術。
倒不是她不能搞核動力航母,而是根據她的下一項大課題安排,核裂變動力航母,代價高,同時又不具備前途,沒有費力去搞的價值。當然,如果國內真有這個需要,那就增加上研發就是了!
第二則是,國內也有不乏優秀科研工作者的彎道超車突破,馬總的船舶綜電系統,正是這其中的一項,將傳統船舶相互獨立的機械推進系統和電力系統以電能形式合二為一,通過電力網絡為船舶推進、通信導航、特種作業和日用設備等提供電能,實現了全船能源的綜合利用。
如果能配上更好更強動力的燃氣輪機,可以發揮的正向結果可能會大於雙劍合璧!
船舶綜電系統的誕生,根本源於自20世紀末以來,隨著各國海洋開發和海防建設的快速發展,船舶電能需求大幅增加,並對船舶動力的機動性、安靜性和燃油經濟性等性能要求顯著提高。
同時,石油資源日益短缺,環境污染不斷惡化,各國正積極倡導發展綠色船舶,促進可再生能源在船舶動力中的應用。
此背景下,船舶綜合電力系統應運而生,船舶綜合電力系統被譽為船舶動力的第三次革命。
不僅實現了船舶推進系統和電力系統的集成,而且更容易實現全船能量的精確高效控制以及多種再生能源的靈活接入,降低船舶動力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度。
新型燃氣輪機研發成功,所輻射的領域,不僅僅是航母,其他船舶、重工、電力等等多個領域,都能共享技術成果,不僅是軍-工,經濟領域也可以獲得重大發展機會,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吳桐在徐工這裡獲得了足夠的資料歷史和分部了解,開始了紮根資料室,對整個航母的動力系統,進入潛心研究的階段。航母涉及的版塊實在過於眾多,饒是吳桐,也沒打算一口吃個大胖子,一下子解決方方面面。她首先關注的,依然是自己的拿手板塊,也是至關重要的動力系統。
「李領導,我準備從動力系統著手,一是這方面,算是我擅長的領域,二也是,這也是您邀請我過來的關鍵!」
航發動力學和船舶動力雖然幾乎不盡相同,但是最根源的動力學知識,總歸是通用的。雖然乍一看,兩者之間天差地別。
第一點兒,他們在結構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別。航空發動機一般採用軸流式壓氣機、渦輪燃燒室、渦輪驅動器等部件組成。
而輪船發動機多採用柴油機構成,柴油機一般採用往復式內燃機,通過推動曲軸連杆驅動機械設備。
由於使用環境不同,航空發動機和輪船發動機的性能指標和使用要求也不同。航空發動機飛行高度高、氣溫低、空氣稀薄、速度快,在高速飛行時需要大量的進氣和壓氣。而輪船發動機主要在海上使用,需要經受海水腐蝕、高溫高壓等惡劣環境,具備比較強的耐蝕性和耐久性。
航空發動機和輪船發動機的主要任務也不相同。航空發動機一般需要追求輕量化、高效率、高功率等指標,以滿足高空高速的飛行要求。輪船發動機則更注重動力輸出平穩、油耗低、噪音小等指標,以確保長時間的航行和燃油的經濟使用····
但是,他們依然同屬於發動機範疇,真正深入了解學習後,吳桐發現,他們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兩種發動機許多技術,都可以通用。
甚至艦用燃氣輪機,也是屬於渦扇發動機改進型的一種。以吳桐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底蘊,這不由得,很是加快了,她在船舶蒸汽輪機,船舶發動機上的學習進度。
吳桐的到來,除了接待他的徐工,未引起過多的動靜,吳桐入駐後,基本都在資料室。核心資料室就在徐工的辦公室內轄的附屬房間,她在資料室和住宿之間兩點一線,除了授予吳桐機密資料室權限的徐工,幾乎再無二人意識到吳桐的存在、
可以說,吳桐將自己的存在感,在707所降到了最低。低到徐工若不是每天都有和吳桐碰面,幫她開啟機密資料室,幾乎都感覺不到吳桐太大的存在感。
吳桐紮根式的學習態度,更是讓徐工大為讚賞,無外乎吳桐能在小小年紀做出那麼多震鑠古今的成就,只看她這般學習態度,就能見微知著,窺得冰山一角!
費了兩周時間,吳桐把資料室的絕密資料便覽一空,她在推衍空間裡建立的航母模型,也隨著資料數據的填補,更加的周密詳實,近乎等同於一比一復刻,從內到里,幾乎精確到了每一個部件。其中,又以吳桐主研方向的動力系統,被吳桐加重標出。
這一步,也從推衍空間,衍射到了吳桐現實中的草稿紙上,關於動力系統,被吳桐著重加色標出。等比例縮小匯聚在一張四開的白紙上的精細模型,吳桐的繪圖技術和資料提煉重點,也再一次讓徐工讚嘆不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