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給高層們上課:詳解去工業化

  「我雖然沒有當過兵,也沒有和我們的軍方部門打過交道,但從我收到的消息中判斷,咱們國家生產的武器裝備,從來都是物美價廉,結實耐用。」

  林凱峰半是玩笑半是認真的說道::「西方的武器好是好,但問題也是很明顯的,一個是價格昂貴,另外一個是過於複雜,每次保養,都要經過一系列培訓,這對人均學歷只有小學肄業的沙漠士兵來說,可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

  「呵呵呵,人均學歷小學肄業,林凱峰同志,你這話說得,真是有些……有些太誇張了。」

  心情不錯的老領導忍俊不住,差點被林凱峰這句俏皮話逗笑。

  沙漠各國一夜暴富,時間僅僅二十多年,該地區的教育水平,一直沒有得到有力的提升。

  說他們的人均學歷只有小學水平,也不算過分。

  王長生插話說道:「老領導,我明白林凱峰同志的意思了,咱們國家的各種武器裝備。不但結實耐用,而且維護簡單,別的不說,就是咱們的40火箭彈。」

  「哪怕出現了部分操作故障,依舊可以正常發射,我們的半自動步槍零件結構,比起蘇盟的步槍更加簡便。」

  「老領導,我也想說幾句。」

  參與會議的三機部趙副部長說道:「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我們三機部的戰鬥機,曾經出口過多個沙漠國家,收穫了廣泛的讚譽,如果我們拿出物美價廉,便於維修結構簡單的特點,拉克國和波斯國,未必不會向我們購買武器。」

  一時間,不少人開始轉變觀念。

  在此之前,眾人從來沒有想過,向國外大量出口武器。

  沒有想過,自然也不會發現自家武器的特點。

  認為和蘇式武器,米式武器相比,龍國武器的性能較為落後,沙漠國家肯定不會選擇龍國。

  另外一個角度講,龍國武器裝備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優勢。

  針對沙漠各國,士兵文化水平較低等問題。

  龍國的武器恰好是最適合他們的武器。

  老首長擺擺手,示意大家安靜。

  「林凱峰同志,以往總有人說你是經濟戰線的多面手,搞出口創匯的一把好手,沒想到在國際局勢分析上面,同樣很有一套吧。」

  「按你的說法,咱們庫存的大量武器裝備,都能成為我們出口創匯的第三條路了?」

  「這是肯定的,沙漠地區的局勢,遠比我們想像得複雜。」

  林凱峰不假思索的說道:「那邊的戰火,幾年之內都不會停歇,蘇盟入侵帝國墳場,接著又是波斯國和拉克國大打出手。」

  「魷魚國這根攪屎棍,最近也在蠢蠢欲動,無論什麼等級的軍事摩擦和軍事衝突,都不可能缺武器彈藥。」

  「我們既要出口民用商品,更要出口武器裝備,總之一句話,能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貢獻的生意,他都是好生意。」

  老領導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林凱峰這番話,與老領導前不久在一次高層會議中的發言精神不謀而合。

  無論手段方式如何,符不符合以前的發展方式,只要能為國家,為老百姓作出貢獻,大家就可以勇於嘗試。

  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加強國家的經濟建設,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接下來,林凱峰講起了大飛機,對龍國重新崛起的重要幫助。

  龍國打開國門,需要解決的不僅有經濟問題,還要加強軍事建設,增加對外的國際影響力。

  八十年代末,米國等多國部隊,一塊向拉克國發起進攻。

  一場石油戰爭,震驚了全世界。

  也驚醒了龍國。

  高層第一次感受到,自身軍備實力不足,國際影響力薄弱。

  從那天開始,部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制。

  精兵簡政,重點發展信息化,電子化作戰。

  想方設法增強龍國的對外影響力。

  很可惜。

  那個時間段,正是蘇盟土崩瓦解的時間點。

  沒有了蘇盟這個心腹大患,米國和一大批西方國家撕下與龍國親近友好的假面具。

  第一時間將龍國當成了新的敵人。

  為維持龐大的軍備,為長期將西方各國當成馬前卒使用,米國拿出對付蘇盟的態度,瘋狂在龍國頭上亂扣帽子。

  每隔一段時間,米國必然會進行一番龍國威脅論表演。

  如果說八十年代,屬於龍國發展經濟的黃金年代。

  那麼到了九十年代,就是龍國發展的至暗時刻。

  令無數國人悲憤欲絕的幾大恨,全部發生在九十年代。

  米國將無恥嘴臉展現的淋漓盡致。

  無故扣押龍國貨輪,派出飛機入侵龍國領空。

  甚至於,悍然無恥地攻擊龍國的駐外機構。

  一樁樁一件件,縱使林凱峰幾世為人,也永遠不會忘記。

  「石油危機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人類未來的戰爭,幾乎全部圍繞著能源展開。」

  「我這裡所說的能源,不僅僅是石油能源,還有水力能源,電力能源,各種礦物能源。」

  林凱峰朗聲說道。

  「兩次石油危機,導致西方各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衝擊,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米國和第二大經濟體島國,自身製造業受到的影響最大。」

  「迫不得已,他們只能進行產業轉移,我稱這種產業轉移為去工業化轉移。」

  聽到去工業化幾個字,王長生首先感到不解。

  論起軍事方面的了解,一機部屬於徹徹底底的外行。

  從一機部成立到現在,負責的工作始終圍繞著國內的機械建設和工業發展。

  很少涉及軍工領域。

  說起工業化,屬於王長生的老本行。

  林凱峰口中的去工業化是什麼意思?

  王長生聽都沒有聽過。

  不但王長生沒聽過,老領導也未曾耳聞。

  林凱峰說道:「諸位,去工業化指的是在本國工業發展到了瓶頸,無力繼續向上發展之際,將工業體系從本國轉移到其他國家。」

  「米國正在進行著去工業化的安排,將各種製造企業轉移到海外,重點投資教育,醫療,科技和金融行業。」

  「這些行業能夠帶來新的利潤,讓米國繼續保持超級大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