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道 武 體 用

  第59章 道 武 體 用

  這是小人得志便猖狂嗎?

  了解原委也好,不了解原委也罷,在場的沒有幾個人會這麼認為。

  絕大多數人只會唾棄被打倒在地的老油子和陳路回,罵一聲「活該」,然後對陶鐵豎個大拇指,贊一句「好手段」。

  明眼人誰看不出來,陶鐵過去七天的作為就是在有意縱容,打窩釣魚,尋機立威?

  甲班一隊隊長霍曉辰與二隊隊長黎青同樣不服氣陶鐵這個幸進的副班頭。

  可人家是怎麼做的?

  一個作壁上觀,不出頭,一個悶頭做自己的事,不在意。

  既不向陶鐵靠攏,但也不對著幹。

  發現事情不對勁的苗頭以後,立即用各自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無害立場。

  也就一個與副都管伍崑崙一般,來自四明府府城,在留仙縣毫無根基的四隊隊長齊元和尚積極靠攏陶鐵。

  幾次三番表露心跡,明著站隊。

  那個罵出「軟蛋」的老油子也就罷了,腦子不靈醒。

  陳路回不知為何會這麼傻,都已經坐上小隊長的位子了,還用這種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悶頭去撞鐵板。

  這下好了,鼻子撞塌了吧!

  陳路回心裡有苦說不出。

  如果有的選,他也不想這麼傻。

  可惜他沒得選!

  只能自取其辱,先遭一劍秒殺,再被踐踏羞辱,心氣徹底散了,不願再做掙扎。

  直接躺平,任由擺弄。

  這反而讓陶鐵有些索然無味,沒有繼續折辱下去,抬起了右腳,放過陳路回。

  「那個誰……」

  陶鐵招了招手,沖還有些鼻青臉腫的譚晉玄喊道,「譚晉玄,你把他們兩個送到法曹去,就說這兩人目無尊卑,出言侮辱上官。我的意思是,哪怕不能直接辭退,永不錄用,也要剝奪這兩人的正式編制,騰給知禮上進的人。」

  一邊說著話,陶鐵也一邊抬起左腳。

  只是吧,抬起的過程中不小心滑了一下,把那個罵人的老油子胸膛踩塌下去了,踩斷了胸骨和幾根肋骨。

  沒有傷著內臟就是了。

  傷勢並不嚴重,將養個一些時間就能恢復。

  「原來我是那個誰!」

  譚晉玄無聲嘀咕一句,很想捂臉,最終忍住了這種衝動,應聲上前,拎起那個老油子和陳路回,往法曹的值房走去。

  不過書生嘛,就算講究君子六藝,要學射與御,臂力終歸比不上武修。

  一手拎一個人,對譚晉玄的負荷還是大了一些。

  被拎著的人難免有些磕碰,撞到路上的石頭或者房屋的門檻什麼的。

  真是抱歉啊!

  伴隨著哐、哐、砰、砰的背景音,陶鐵保持著臉上的斯文笑容,語帶歉意對莫雨晗和青雲道長說道:「甲班內部鬧了些齟齬,讓兩位副班頭見笑了。」

  隨即,陶鐵轉身,衝著甲班餘下三十四名正式巡查使揮了揮手:「散了,散了,在這裡扎堆作甚?有礙觀瞻。」

  話音落下,陶鐵率先離開。

  不去管先前那一幕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此時正是傍晚,下值的時間點,剛剛結束晚會。

  這是仙神司總司定下的規矩,各級分司在每天下值之前要開個晚會,召集職員碰一碰面。

  若無特殊理由,所有正式編制人員必須出席。

  都管黃君實不喜歡形式主義和官僚作風。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

  留仙縣仙神司的晚會也就十分簡短。

  有事說事,說完就散。

  無事絕不硬耗時間。

  陶鐵正是趁著晚會結束,都管、三位副都管已經走了,三曹先走一步,而三班巡查使剛剛有離開動作的時候,當眾出手教訓的那個老油子和陳路回。

  法曹的人此時尚未走遠,聽到動靜,還駐足全程旁觀。

  陶鐵那句「哪怕不能直接辭退,永不錄用,也要剝奪這兩人的正式編制」的話,就是說給法曹主吏聽的。

  既然已經狐假虎威了,那就狐假虎威到底!

  離了仙神司衙門,終於找到好機會,在甲班內部立了次威,今後可以安心做事、修行,不怎麼需要勾心鬥角的陶鐵不禁心情大好,迤迤然回到自己位於西城區的府邸。

  這是一棟三進四合院,是楚明圖及他的幾個兄弟聯手送上的賀禮。

  以恭賀陶鐵擔任留仙縣仙神司甲班巡查使副班頭的名義。

  陶鐵收下了這棟四合院,但不是白拿,而是按照市價足額買了下來。

  接受商行的掛靠是一回事,收受賀禮又是另一回事。

  同樣是收錢,

  前者付出了自己的名頭,還可能要出力,屬於勞動所得;

  後者可就有些接近賄賂的性質了,陶鐵可不敢就那麼心安理得收下。

  四合院離仙神司衙門不遠。

  楚明圖好幾年前就購入了手中,卻一直顧忌著身份不夠匹配,沒敢住進來。

  只是定期派人打掃衛生,整修養護。

  陶鐵買下這棟四合院六天了,從沒在這裡歇夜。

  住在這裡的,其實只有杜伯。

  「老爺回來了。」

  身著管家經典打扮的杜伯迎了上來,熱情招呼。

  經過楚明圖這幾天的突擊培訓,儘管杜伯整個人的氣質、動作、神情、說話方式,仍帶著濃濃的山野獵戶的感覺,但總算有了點管家應有的樣子。

  「嗯。」

  陶鐵淡淡應了聲,給出一個眼神。

  杜伯會意,臉上閃過一絲喜色,忙不迭跟著陶鐵從倒坐房穿過前院和正院,來到後院。

  這裡有個小型但器械較為齊全的演武場。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打交道,不必把話說得太明白,各自心領神會就好。

  從自己養了一段時間的金絲猴露露顯出八仙山山鬼的真面目開始,杜伯就知道,自己等了大半輩子的人生轉機終於來了。

  楚明圖的主動找上門,與陶先生當真收下他做管家兩件事,更讓杜伯明白,抓住這次轉機,或許就能讓他大半輩子的不甘與意難平消去。

  苦心人,天不負!

  果然,住進這棟四合院的第二天開始,陶先生,哦不,是陶老爺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來教他習武!

  不是隨意丟了本功法譜子的那種敷衍,而是從武道的基礎一點一滴詳細講解的那種教導!

  多少人夢寐以求但往往求而不得的一對一私教!

  楚明圖說的對,杜伯就是一個骨子裡不甘庸庸碌碌一輩子的人。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改變人生、不再平庸的機會,杜伯當然要緊緊抓住。

  所以杜伯學得很認真。

  哪怕聽不懂,也要認真聽。

  能不能理解暫時不重要,記不記得住才重要!

  杜伯發了狠,就算死記硬背也要記住!

  有志者,事竟成!

  杜伯相信,自己終能有所成。

  而若是當真能夠學武有成,陶老爺無異於恩同再造。

  以後只要老爺有所需求,此恩一定要報。

  不過杜伯心底里並不認為能憑自己就把恩報了。

  按照他以前從某個寺廟某個和尚那裡聽來的說法,這樁因果,怕是還要落在山鬼身上!

  杜伯心裡其實清楚,對陶老爺而言,他並不重要。

  重要的始終是山鬼!

  不過重不重要有什麼關係呢?

  耽擱習武嗎?

  不耽擱!

  「站樁吧。」

  來到後院小型演武場,陶鐵開門見山,直接「下令」。

  杜伯立即「得令」而行,拉開架子,從無極式開始,經太極式、兩儀式至四象式,站起了三體式樁功。

  陶鐵繞著杜伯走了一圈,從各個角度細心觀察了一番,滿意地點點頭。

  雖然還有些瑕疵,但是杜伯確實用了心,樁功已經有模有樣了。

  繼續保持這個勢頭進步兩個月到三個月的時間,形意拳或許就能入門。

  這個判斷不禁讓陶鐵陷入思索之中。

  意外發現《形意拳》對鼻、舌、唇對應的肉身神通挖掘效果顯著以後,陶鐵在修行上關於道、武雙修方面產生了一些疑惑。

  這幾天,他一邊忙著仙神司的工作,一邊教導杜伯形意拳,同時也在一邊思考這些疑惑,翻閱資料,尋求答案。

  對杜伯習武進度的判斷,讓陶鐵在這些疑惑的思考上,有了一些啟發。

  陶鐵此時的思索,正是在嘗試抓住這些啟發,獲得一些結果。

  眾所周知,人族的主流超凡修行道途有五個,儒、武、道、釋、巫。

  在大庸太祖橫空「出道」,終結上一輪大劫之世,開闢大庸天朝之前,排名順序其實是道、釋、巫、武、儒。

  為何會有這個變化?

  原因很簡單。

  因為丹鼎派大力發展起來之前的道家修行看重靈根,釋家修行看重靈性,巫的修行需要有神祇或仙家願意接受供奉。

  靈根也好,靈性也罷,抑或是神祇與仙家的供奉,都是天塹一般凡俗難以逾越的門檻。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儒與武兩家不同於道、釋、巫三家,祂們的修行,雖有門檻,但是極低。

  更易入門,更能普及!

  故而,自太祖開始,大庸天朝歷代皇帝都崇儒布武,以儒為尊,天下布武,硬生生將儒家與武家發展鼎盛,推到了道、釋、巫的「頭頂」。

  時代的潮流滾滾而至。

  道家與釋家的先賢們自不會任由自家傳承被時代大勢拋棄。

  明知無法對抗時代大勢,那就不去對抗,而是去順應,去革故鼎新,去積極應變。

  既然天朝崇儒布武,道家與釋家便發揮「特長」,向儒與武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釋家且先不提。

  道家內部本就有深厚歷史底蘊的丹鼎派自此迎來了莫大機遇,迅速壯大起來。

  特別是借鑑了許多外丹道思想的內丹道體系。

  以武入道的「百日築基」便是內丹道體系發展變革中堪稱最豐盛的一個成果!

  展開詳述這個成果為何堪稱最豐盛之前,必須先深入且明確地了解兩個極易混淆、現在已經混淆的概念:

  「境界」與「修為」。

  在大庸太祖劃定九品制之前,其實通行的是「境界」與「道行」兩個概念。

  在大庸太祖劃定九品制之後,「道行」提及的越來越少,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修為」這個太祖為九品制而生造出來的概念幾近徹底取代。

  所謂境界,乃是修行的次第水平,以「質」來區分,用「量」來衡度。

  所謂修為,看似高大上,其實生造之初單純是指法力/真氣的多與寡,從「量」上劃分出九品至一品的等級。

  所以,幾品境界的說法從來就是錯的。

  正確的說法是幾品修為!

  比如陶鐵現在,便是擁有八品上修為所對應的法力數量的修士。

  若是用傳統的「境界」,該怎麼描述陶鐵的修行進度呢?

  在傳統中,儒、武、道、釋、巫皆分為五個境界。

  在儒,是「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子、有君子、有賢人、有聖人」的庸人、士子、君子、賢人、聖人。

  在武,則是力士、武夫、豪俠、宗師、絕頂。

  在道,則是「築基」道童、「煉精化氣」道士、「鍊氣化神」道長、「煉神返虛」真人、「煉虛合道」真君。

  在釋,則是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自覺/正覺/羅漢,自覺、覺滿/正等正覺/菩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無上正等正覺/佛。

  在巫,則是助祭、司祭、主祭、宗祭、總祭。

  所以按照傳統的「境界」劃分,陶鐵現在是個煉精化氣的「道士」。

  明了「境界」與「修為」的概念以後,會發現儒、武、道、釋、巫五家,其實從來對等。

  武的修行初始境界:力士,對等,道的修行初始境界:「築基」道童。

  有靈根者修道,

  若是走符籙派的路子,其道童「築基」是從以靈根初受「太上三五都功經籙」開始,次第修行,升授「正一盟威經籙」,加授「上清五雷經籙」,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經籙」,再升「上清大洞經籙」,登真升仙;

  若是走丹鼎派/內丹道的路子,其道童「築基」是從以靈根「得竅」開始,次第修行,採藥煉己,和合五氣,取坎填離,煉神還虛,復歸無極。

  無靈根者,按原先之理而言,無法修道。

  但是道家丹鼎派/內丹道的「騷」操作來了。

  先賢們心想,有靈根者內丹道「築基」,是以靈根「得竅」。

  所謂「竅」,指的是玄關一竅,即先天祖竅,人人都有。

  有靈根的「賢哲」先天啟之,無靈根的「愚迷」先天閉之。

  既如此,創出一個可以讓無靈根的「愚迷」開啟玄關一竅的法子,不就能「築基」入道了嗎?

  而內丹道修行,需要玄關一竅開啟的原因,是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者為無上之寶,以神火為用,意土為體,精水為基。

  粗暴翻譯,就是用神火燒煉意土盛的精水,而成金丹。

  陶鐵將之戲稱為「燒開水」以自娛。

  從這個角度出發,內丹道先賢們稍加琢磨,就觸類旁通,搞出了以武入道、百日築基的路子。

  實則就是把有靈根者「得竅」築基的法子簡化,再加上一個前綴的導引開竅部分。

  畢竟武的修行初始境界:力士,是按照皮肉、筋骨、血髓、臟腑的順序錘鍊身體,

  將凡俗愚迷無靈根如同泥沙的肉身,錘鍊成鋼筋鐵骨混凝土!

  既然如同泥沙的肉身能錘鍊成混泥土,當然也可清洗淘汰,捶打排氣,捏成底、腹無漏,從口注水,可以燒開的紫砂壺。

  如此,其實已經背離了武的初衷,走上了「岔路」。

  一個粗暴,一個精巧。

  一個結實,一個弱脆。

  「所以……」

  思索到這裡,陶鐵終於弄明白,為何有太多太多像杜伯這樣不甘於平庸的人,既沒能成為儒、道、釋、巫修行者,也沒有走上武的路。

  因為他們本身無靈根,又在身體最具可塑性的年輕時期,走了精巧、弱脆的以武入道、百日築基的「岔路」。

  結果沒能成功開竅不說,還把自己的身體弄得軟不拉幾,錯過了粗暴錘成鋼筋鐵骨混凝土的最佳時機。

  以武入道不成,再想掉過頭來正經習武,可就真是錯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不但不能錘鍊成鋼筋鐵骨混凝土,還很容易就把自己的身體給錘碎咯!

  所謂高不成、低不就,不上不下,就是如此。

  而杜伯現在又重新有了習武有成的機會,則是另一種情況。

  這種情況,叫作天降機緣!

  能夠豢養具有神祇本質的山鬼的法子,豈是無用之物?

  抱歉!

  這一章展開了部分修行體系設定,囉嗦了些,枯燥了些。

  東拼西湊,胡說八道。

  牽強附會,殊為可笑。

  諸位大佬,莫要計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