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力量啊力量
朱由檢是知道王承恩在呂宋的作為的。
渤海,黃海,東海都在大明南洋公司以及黑旗水師的控制之下,王承恩與朱由檢之間傳信的船就沒有停止過,打完幕府和後頭祭天的時候,王承恩還送來了賀詞與賀禮。
朱由檢也不斷給王承恩隨信賞賜些東西。
更別說這回呂宋被掠奪一番後,隆武帝收到了一批金銀,朱由檢這個崇禎皇帝也有一份兒,只不過是個小頭,多了朱由檢也不會收。
而眼下,沙皇俄國使節團此行達成了,也沒達成。
割讓伊爾庫茨克是不可能的,割了他們回去就有被絞死的風險。
再者說他們也沒這個權利。
這一支使節團對最終的談判並沒有決斷權。
他們就是來探口風的明牌間諜,若是黑旗大清配合一下吃虧認慫他們自然可以接受這份堪稱天降的功勞。
若是沒談攏,他們就得趕緊回去把自己一路上的見聞,一路上打探到的消息送回去。
讓上層來決定這場衝突到底怎麼收場。
朱由檢也知道這點。
所以他十分貼心的表示使節團回去的路上黑旗大清會儘量援助,免得他們死完了,畢竟他們來的這一路上就因為各種意外死了幾個人。
然後京師方面會派一隊大使和他們同行至買賣城,等他們回去把事兒說明白了,兩國大使就能直接在買賣城商談,爭取徹底解決兩國領地糾紛。
也是瓜分貝加爾湖地區以及當地的以布里亞特蒙古為主的諸多土著人。
沙俄使節團自是對此感恩戴德,直呼黑旗兀兒特攝政王仁慈寬厚。
朱由檢一轉頭則是也召開了大朝會。
也是開始將黑旗的大政推向東京與大阪兩地之外的土地,推向這些個大明與士紳紮根的四島各地區。
最主要的,就是教化。
推行漢學,推行漢語。
倡導倭旗人更深入的學習漢字漢音。
重用四島本土的儒學者,將科舉制度完全的鋪展開來。
通漢學懂得漢語方能得官,得到重用。
長此以往,就像印度地區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蒙古國口語尚存但卻只能用俄文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一樣,倭語最終的結局,大概也只能成為『方言』之一。
更別說倭語倭文本就受到中原王朝莫大的影響。
還有大量占據了四島紙面話語權的儒學者對此類政策十分配合。
同化與教化起來就更加容易了。
除此之外嘛。
只要能穩定的運行下去,只要四島的勞動力都向著東京傾斜,讓這裡做好黑旗大清奔赴大洋彼岸跳板的職責,四島地方也乖順臣服配合,那就不要隨便亂動。
這朝會過後。
就是大陸上的決策了。
朱由檢也得給自己下面的旗主會議派發這一年的任務。
關注下黑旗大清關內關外還有草原上,高原上,荒漠戈壁灘,國內諸多族群百姓的現狀。
黑旗大清如今的疆土很大。
但大不意味著穩。
很多地圖板塊上是變成黑旗大清的顏色了,實際上當地部落,土司,百姓可能連自己已經成為大清子民這個事兒都不知道。
那幾個汗國下面的部落也絲毫沒有歸順黑旗大清的覺悟。
朝貢歸朝貢,臣服歸臣服,黑旗大清還沒有朝他們內部伸過手,沒有將他們納入黑旗的行政體系當中呢。
衛拉特蒙古。
葉爾羌汗國。
這兩扇大招牌下面,還有諸多蒙古部族蠢蠢欲動。
必須得穩一穩。
「哦?這有點意思.知恩吶。」
「奴才在。」
朱由檢快速閱覽摺子,陡然掃到一個無甚重要的摺子,上頭的內容卻是讓他為之輕笑,喚來身邊的秉筆太監王知恩道:「這綽羅斯·噶爾丹是何時抵達京師的?」
「回主子,是去年的七月,到京師之後就照著主子的吩咐在鑲黑旗下受訓,還在國子監讀書。」
「朕記得他才八歲啊?」
「回主子,確是只有八歲。」
朱由檢面上笑意沒停過。
不只是因為這個名字,還因為這個摺子。
「他學業如何?」
「回主子,此子來時不通文字,只略通言語,學了只一月便已會千字,已略通經意,國子監的講師都稱其有過目不忘之能。」
朱由檢眉頭一挑:「甚好,送五百兩銀子回去,朕賞他的。」
說完他把摺子一丟,看其他的了。
而這摺子,乃是噶爾丹以自己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台吉之子的身份,向他這個大清皇父攝政王求娶公主的摺子。
噶爾丹這個八歲的屁孩想要娶黑藍旗主。
也就是涉及到了朱由檢的女兒,這摺子才會被送過來,不然換以前這摺子在京師直接就被打下去了。
摺子是噶爾丹親手寫的,字跡稚嫩肉眼可見,是刻意模仿著瘦金體寫出來的。
噶爾丹很有誠意的表示知道黑旗大清內部推崇漢家文化,表示一定尊崇漢家的婚宴制度,不將蒙古人的婚嫁習俗強加於公主身上。
如果可以,他願意長居京師,再不回衛拉特蒙古,只願長伴在公主身邊。
朱由檢正看著關於河西走廊的摺子呢,想到這一句又不免搖頭,朝著身邊王知恩道:「再添個手諭吧,就讓這噶爾丹十三之後一定要回衛拉特蒙古,並安排他前往拉薩,在達賴喇嘛門下學經。」
噶爾丹受到了不一樣的教育,必然會對其人生產生莫大的改變。
但朱由檢還是希望噶爾丹成才,成為準噶爾蒙古部族的領頭羊。
最好是成為黑旗大清徹底將西域與高原兩地穩固的關鍵人物。
所以學習經文,成為活佛這一步必不可少。
宗教的力量這年頭必須得利用。
就像神道教已經開始給黑旗兀兒特上尊號,讓他在神道教的信仰里占據一席之地,也徹底淡化原本那天皇所謂『神裔』的存在。
也像是佛教,道教,天主教等教派都在大明與大清兩地積極活動。
他們在傳教時,他們的教義中頻繁出現一個個字眼。
應許之地。
人間天國。
神賜之地。
遠海遺民,殷商血裔,神州祖地。
乍一聽扯淡,但奈何宗教主要就是在人群中篩選對象。
各信各的。
反正是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