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人才啊

  第551章 人才啊

  名字出口,倭女動作一滯,隨即狐疑的看向真田幸昌。

  這個名字,是巧合的可能性很大,但老浪人的年齡吧.再加上這個名字在倭國由於和『日本第一兵』掛鉤。

  倭女專門在這裡接待一些自命不凡,或是真有些本事的浪人武士。

  從一開始對話她就知道眼前這老武士有些文化底蘊在身上的。

  她自己做這工作,也有些文化在身。

  對於倭國一眾大名,貴族的姓氏,其中一些家族的歷史還有倭國本身的歷史都有些了解。

  「閣下.與真田家」

  「我便是真田左衛門佐信繁之子,如假包換的真田幸昌。」

  倭女愕然道:「可」

  真田幸昌擺擺手,沒有要給人講解自己假死之後苟活於世的數十年,只道:「還請繼續說之前溫習考試的事情吧。」

  他不想聲張,也不想講故事。

  但九連城本就多倭人,更有黑旗武士駐防當地。

  在真田幸昌來這裡之前,入港處就已經登記過一回了,不然領不到入港暫住證。

  很快。

  昔日『日本第一兵』的長子死而復生出現於九連城的消息不脛而走。

  其餘族類對此多無感,但倭人,特別是武士,極度懷念早幾十年戰國亂鬥環境的武士們就很在意這個。

  也是非常迅速的,在九連城的浪人武士和黑旗武士大多下了定論,這就是一個以『真田幸昌』名諱示人,可能要以此招搖撞騙,敗壞真田家名聲的老無賴浪人!

  真田家在黑旗內啥也不是,只在倭人中或能有些名聲。

  但假借已戰死武士的名聲在黑旗晃悠,武士們不能忍這個。

  所以翌日,真田幸昌落腳的賓館下頭就圍了不少人。

  叫嚷著讓那老無賴下來受死。

  受死不受死的。

  真田幸昌還沒下去呢,兵馬司的人來了。

  也是武士出身,以旗丁身份在兵馬司供職的一伙人揮舞著棒子給賓館下面圍攏的人鬆了松筋骨,隨後,他們的頭兒進了賓館裡頭。

  找到了真田幸昌的門前,直接給拉開了。

  「這種時候還有閒心看書?」

  真田幸昌刀刃橫在身邊,一手持刀一手持書,瞥一眼進來的人道:「我是來投效黑旗國主的,不是和他們爭辯我身份的。」

  「你當真是幸昌?第一兵的兒子?十二歲就上陣殺敵討取敵將首級的人啊!」

  進門的兵馬司頭領興致勃勃的上前,肆無忌憚的打量著真田幸昌。

  「往事羞於提及。」

  兵馬司頭領笑著搖搖頭:「那不成,下面的人因你聚眾鬧事,你得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說清楚了,咱得上報給兵馬司僉事大人,此外.

  相川一木大人知會過我們注意來到黑旗九連城的能人異士,伱要真是幸昌,就算以你這般年紀,一木大人也定會以禮相待的,說說吧。」

  「唉。」

  真田幸昌喟嘆一聲。

  暗道也好。

  本就是換一個地方博出位,或許能加快積攢聲望在權貴面前露臉的機會,他自然不會放過。

  不過他也沒想到自己的名字還挺好使。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這是正好站在了風口上。

  黑旗超勇攝政王下令在倭人群體中選拔人才,目前在黑旗的倭人中最為顯貴,已是男爵的相川一木為了更進一步,於是上行下效,在九連城的倭人們注意著『能人』的出現。

  幫助扶持也是為攀附結夥,將其推舉到黑旗王的視野之內。

  可惜,光是能讀寫漢文這基本條件,就刷掉了九成九的倭人。

  也是因此。

  真田幸昌遠洋到了這遼東,心底也沒啥負擔了,將自己身份,經歷全盤托出後,也是高分通過了粘杆處招納倭人人才的試卷考核。

  鐵路列車和驛站共同運作,真田幸昌的名字,簡歷就和其他幾名勤奮學習通過了考核的倭人一起擺在了朱由檢面前。

  而朱由檢看到之後,也是眉頭一挑。

  這假死改名換姓.套路挺眼熟啊。

  「此人簡歷有詳細的嗎?」

  「回主子,有。」

  「呈上來。」

  片刻之後,朱由檢粗略掃過真田幸昌一生。

  昔日戰敗後在一僧人的幫助下假死脫身,然後在親族的幫助下,以僧人的身份苟活多年,之後實在耐不住性子重新舉刀成為了一名浪人武士,在倭國多地遊走,但因身份始終不敢投效某位大名。

  之後聽聞黑旗接納浪人武士,這才趕來闖一闖。

  「授此人提刑按察使司僉事一職,往對馬島黑館,在黑旗水師下聽用。」

  以往其他通過考核的倭人頂多撈個旗丁身份,但這有趣的經歷讓朱由檢破例直接授官了。

  只不過多為了逃避故國而來到黑旗的真田幸昌直接被丟回了對馬島,他作何感想暫時還不知道。

  畢竟招納可為黑旗大清朝廷納用的倭人,本就是為了用來對倭國辦事的。

  其他地方還不至於專門要用到倭人的人才。

  朱由檢真正需要的主力人才,還得是教育和科研方面的。

  黑旗就缺這個了。

  能打仗的殺才遍地都是,但能讀書識字的人就少的可憐,能夠肩負起大國科研進步重任的,更是稀缺,即便朱由檢心底有人選,那人也在南方,不太可能跑到北方來為建奴和野人效力。

  粘杆處綁架個寫小說的,人都寧死不屈呢。

  氣節這一塊兒,有時候實在惹人為難。

  好在教育已經起步了。

  遼東的學校開始運作了,教出大才不太可能,但掃盲估計可以。

  關內的學校教育基礎和教育資源肯定就要好一些,所以朱由檢也直接轉移重心,將發展扶持科研這事兒著重放在京師。

  「對了,朕安排那一夥試製『電報』的人何時能到京師。」

  「回主子,明日就能到。」

  朱由檢點點頭,一揮手道:「取紙筆和繪圖工具。」

  嗻!

  電報機的製作問題挺多。

  涉及到了電,也就和之前那些個槍械不一樣,算是真正超出了大明工匠的認知範圍,理解起來就有些艱難。

  照著圖紙把機械搞定了,線路卻難搞定,還有電報的『電』就更難以把握了。

  朱由檢也是明白,這事兒他得親自把關乃至親自操刀才有可能辦成。

  正好要在京師大力搞科研,乾脆就把電報這項目給挪過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