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好運氣

  第250章 好運氣

  漸漸的,羌人就在中原王朝的『感化』下逐步接受了這個稱呼,並不可避免的開始順應這個族類劃分來分辨自己的族群。

  只是區分的並不怎麼靠譜。

  黃河九曲一路蜿蜒,就導致了羌人與藏人地界交接之地,河下游的人認為自己是羌人,上游的是藏人,下游的也可能是藏人。

  而河上下的人可能都是這樣以為的。

  雙方族類劃分的不是很清楚,但至少這片交界地的人對待漢人的態度是差不多的。

  外來者。

  帶來壓迫的外來者。

  所以說巴蜀是個好地方。

  進去不容易,出來也難。

  而大西在政權轉變上不如大順。

  大順本就在山海關僵持之時就已經開始緩衝轉變,離開京師時還帶走了大量的匠戶宦官等優質人口,還有一個寒冬過度。

  而張獻忠早在四一年時就把四川霍霍的夠嗆,後頭出川與左良玉相爭,於湖廣鏖戰後再次轉入四川,建立大西。

  作為一個走哪兒吃哪兒的流寇,還不是四川本地人,統治手段對底層百姓來說也是噩夢級別,大西政權建立之初的穩定程度可想而知。

  本來拿下四川全境後大西要出山的,但這時鄭成功帶兵來了,內部轟然爆發了不少地主叛亂。

  鄭成功走了,北邊打起來了。

  向地主階級妥協後內部稍顯穩固的大西又想出山。

  可因為『羌』這個字的存在,羌人們內部氏族異常團結,種群意識也格外強烈。

  而大西想要統合眾羌藏土司並徵兵以求打出巴蜀的行為,頓時激起了叛亂。

  「此人不是重點。」

  朱由檢直接就將粘杆處從大明錦衣衛處弄來的關於大西張獻忠的情報丟開。

  張獻忠值得注意。

  但和他比起來,他軍中的一些人才是最讓朱由檢關心,可謂是牽腸掛肚的人。

  至於那自那所謂聖喻碑魔改而來的七殺詩.也對得上張獻忠作為了。

  說全是他殺的指定是冤枉。

  但說他殺的不多,那也是扯淡。

  朱由檢只恨自己離四川太遠,不然指定不能放任張獻忠盤踞四川。

  更別說還有發丘他老朱家祖墳這筆帳呢!

  「讓王大伴運作一下吧,待會兒朕列出一個名單,讓他暗中對名單上的人進行招撫,如果名單上的人之後被明軍俘獲了,儘量設法保全下來.下一折。」

  「乃是厄濟根所部戰報。」

  「真讓他遇上了?」

  朵顏衛所屬地區的狀況朱由檢是知道的,派厄濟根出擊也就是牧馬為主,向西北的蒙古部族宣示存在,所以牧馬地被他劃在了錦州以北,同時修築一座小寨城作為據點。

  本以為是厄濟根逮住了一個不服的小部落,可轉眼一看。

  「出擊科爾沁蒙古部,於哈什土溝子斬殺蒙古百戶一名,斬首十三級.百戶拉克申蘇合攜其麾下四百男女,牛羊牲畜千餘歸降舉兵南巡,得男女七十,退科爾沁蒙古千戶,卻敵十數里,斬首七十級,獲馬二十三匹」

  一連串念下來,朱由檢不由得皺起眉頭。

  怎麼就正式興兵了呢?

  厄濟根率兩千多輕騎闖進科爾沁蒙古的地盤燒殺劫掠,之前被嚇退了又因蒙八旗進駐寧遠城而折返回來的蒙古部族一下倒了血霉。

  直到科爾沁蒙古向錦州求援,蒙八旗精騎出擊這才給厄濟根逼了回去。

  「命金揚武前去接應厄濟根。」

  硃批一筆給厄濟根的摺子寫了點安撫的話,朱由檢隨即下令。

  搶了就搶了。

  滿清與蒙古王公和親是為了統籌蒙古,如今瀋陽周邊的蒙古都跑關內去了。

  正黑旗沒必要和蒙古王公交好。

  蒙古王公代表不了蒙古人。

  照顧好被搶過來的蒙古人就好。

  雖然這個說法怪怪的。

  緊接著就是黑旗水師的戰報了。

  「.假意對寧遠城施以炮火,實則大軍奔赴中後所,寶船艦炮齊發!隨後擲火入城,將中後所內民宅塔樓焚燒半數.

  又故技重施,燒卻餘下半成,水師隨即乘舟登岸,城內小股清軍與水師交戰不過片刻便退走,我軍炸毀一段城牆後乘船離岸。」

  朱由檢看到這裡不由點點頭。

  提前感受到堅船利炮的壓迫感了屬於是。

  「讓水師就在覺華島與蓋州城往來吧,在覺華島修築軍寨,對寧遠的炮擊也持續下去。」

  反正一天來上一兩炮給清軍提提神。

  「這是?」

  一次三封摺子一起被遞了上來。

  「稟陛下,這是三大營的請戰摺子。」

  朱由檢眉頭一皺扯過來:「納泰他們還好說,祥建來湊什麼熱鬧。」

  翻開一看,索倫營想要在寧遠故技重施,挖掘地道破城。

  「告訴納泰和額爾德克,寧遠城靠海也沒有石橋,那護城河非錦州能比的,巴牙喇營出動則太過靡費,蒙古騎營出去搶人也方便,哦對了,把厄濟根的摺子拿來朕添兩句,不能再讓他搶了。」

  兩個紅紅的『不可』寫上去,朱由檢翻開了程闊的摺子。

  果不其然是跟風性質的摺子。

  三大營在朱由檢的鼓動下同氣連枝,這請戰摺子該是三大營一起合計的結果,程闊估計是沒勸過來,只能跟著上了一封。

  摺子里還順道請了個安,朱由檢也乾脆視作請安摺子,一筆帶過。

  「剩下倆一併給朕。」

  「嗻。」

  接收朝鮮逃奴的,粘杆處在九連城沿海設下了私港,不定時將大量聚攏在朝鮮龍川郡的朝鮮逃奴給拉過來,目前已經運了一批三百多人,此時正在押解抵達瀋陽的路上。

  這些人一到,有手藝,有武藝的就留在瀋陽,沒有的就劃到底下各個牛錄去做披甲人。

  一戶一戶拖家帶口來的就歸入民籍,如今不是種地的時候就去放羊狩獵採藥,總之得幹活兒。

  不幫不行啊。

  之前朝鮮逃奴奔來正黑旗的高峰期,也是正黑旗人口增長的高峰期乃是隆冬時節,鴨綠水凍結後一群群衣衫襤褸的逃奴就涌了過來,路上就能凍死三四成。

  還拖家帶口的看得人心酸。

  都是勞動力啊。

  眼下有了私港和粘杆處的關注,那些農奴從一個封建奴隸制國度奔向另一個封建奴隸制國度的途中就會安全許多了。

  最後一封摺子嘛,朱由檢看了便眉頭一挑。

  「這般好運?」

  原來是前往倭國募兵的事兒有回信了。

  錦衣衛趙現趙永衛自九連城遞來的,說是他帶著一百倭人募兵登船之後,一路順風順水,日夜兼程之下只用了十三日便抵達了九連城沿海。

  與粘杆處私港的船隻對接之後,索性就在九連城港口登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