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孔子述「禮」
帝釋天見了地藏菩薩的神通,雖然表情略顯嚴肅,但是他並不畏懼。
他只是有些鄭重,面對大羅金仙,就算是同為大羅金仙,也不能掉以輕心。
帝釋天伸出右手,將手一握。從血海之中, 伸出了一隻萬丈巨手。
這巨手呈現出火紅之色,完全是由血水組成。然而仔細看,又不像是血水。巨手的顏色雖然紅如火,但是其質地卻不是水。
巨手看起來晶瑩通透,純潔無暇,如火焰在燃燒。地藏菩薩的佛光照在上面,顯得異常奪目,熠熠生輝。
帝釋天使出了一式「大擒拿手」, 巨手遮天,向下一拍,攜帶著億萬斤的力道。
整個陰山佛國,都不夠其掌中一握。巨手的五根手指,好似擎天之柱。
一手抓下,四周的空間都已經凝結。陰山佛國在巨手籠罩之下,好像已經從幽冥界之中脫離出來。
地藏菩薩見狀,也將右手一抬。從陰山佛國之上,也長出一隻手來。
這隻手與血手類似,宛若真實,纖毫畢見。這隻手乃是以無量佛法,凝聚那無窮願力所成。
帝釋天占據地利,藉助幽冥血海的無窮偉力。極其簡單的一式「大擒拿手」,就有了毀天滅地的威能。
地藏菩薩只得藉助大願匯聚而來的無窮願力相抗。佛法無邊,願力無量,這才可以與血海巨手相抗衡。
佛手猶如那不周山一般, 屹立在佛國之上。血手與佛手相撞, 一瞬間天地又失去了聲音。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兩隻巨手相撞之處, 空間都已破碎,完全沒有聲音傳出。
二人如今的境界,早已返璞歸真。一招一式都是十分簡樸,但是每一招都帶著無窮大道,有無盡的道韻環繞。
雖不華麗,卻威力無窮。舉手投足之間,都有翻江倒海之力。
兩人相鬥,這是自封神大戰以後,大羅金仙的首次交手,一下子就吸引了三界強者的目光。
……
就在兩人大戰之時,凡間卻也在不斷發展。不會因地府中的爭鬥,而有片刻停歇。
泰山書院之中,自從孔子入御書樓,已有數月的功夫。
偌大的藏書樓,也不過百餘卷書簡。以孔子的能力,早就將其爛熟於心。
這一日,孔子往講堂問楊拓道:「山長, 我已將百餘卷書簡爛熟。」
說著,行了一禮, 方才道:「多謝山長提點!」
楊拓聽了孔子之言,也不意外。百餘卷書簡,以孔子的能力,學完是遲早之事。
他問孔子道:「依你來看,此四部書簡,你最喜歡哪一部?」
孔子略微思索,隨後答道:「這四部書簡,都有無窮奧妙,均為經世之言。於我人族發展,都是大有裨益。」
他頓了一下,仿佛在組織言語。隨即繼續說道:「不過以我觀之,我最喜史書!」
楊拓奇道:「這是為何?」
「四部書簡均符合山長之言,醫書可療天下之疾,農書可飽萬民之腹,曆書可免天地之災。
此三書所載,都是大道之言,經世致用自無不可。
而史書看起來,並未記載多少實用之言,完全是前人的一言一行。
可正因為如此,史書又包羅萬象,每一個人都能從史書之中,看到自己所需要的。
比如我就在史書之中,看到了禮。」孔子如此說道。
楊拓隨知道史書可以開啟智慧,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並不知道孔子會學到些什麼。
如今依孔子所言,他還真從中領悟了一些,而且還是他終身追求之「禮」。
「試言之!」楊拓說道。
孔子先是鄭重的行了一禮,方才說道:「自開天闢地以來,我人族懵懵懂懂,猶如嬰兒初生,萬事不明!」
「但是我人族發展到如今,已為這天地之主角,為何?蓋因三皇治世,五帝定倫!諸多先賢的努力,方才有今日之成果。」
「他們為人族制定了規則,讓人族延著規則發展,並不斷的改進,完善規則。這些規則,指引著萬千人族的發展方向。」
「在我看來,這些規則就是禮。人族只要遵從這些規則,這些禮,就可以得到發展,違背了禮,就會衰敗。」
「遠的不提,只說前朝,殷商因夏失禮,而得天下。又因紂王帝辛不守規則,妄自尊大,不尊禮,而天下沸騰,萬民相棄。」
「而文王守禮,以禮治國,方才有諸侯相投,萬民相擁。最後武王伐紂,開創了這大周基業。」
「然而,不過區區數百年,後世之君與一眾諸侯,都已經背棄了前人之禮。他們貪圖享樂,肆意攻伐,以至於天下動盪,紛爭不斷。」
楊拓聽著孔子所言,也不說對還是不對。「禮」確實是一種規則,眾人都需要尊守。
守禮能使萬民各居其位,各行其道,可以減少紛爭。然而僵化之禮,也會禁錮人族的發展。
禮還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的改進,發展。但是這一點又談何容易,利益的獲得者,總希望禮朝著於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他們會千方百計的阻止變革,為了自身利益,或許還會弄出一些有違時代之禮。
這時的禮就與人族無益,而且會限制人族的發展。
不過天地負陰而抱陽,有正就有邪,有得必有失。沒有任何一種制度,規則可以萬世不易。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只要踐行它,發展它,自己就會離大道越來越近。
孔子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道,縱然自己的「道」並不是那麼完美,但卻已經入了門。
只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踐行,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終有得道的一天。
這時,孔子又繼續說道:「我從史書之中明禮,而幾個弟子也各有所得。」
「因此,史書才最為我所喜,我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穫。史書包羅萬象,智慧無窮無盡。」
「而且隨著歷史的發展,史書不絕,記載得越多,其就蘊含著無限可能。」
他最後總結道:「史書包羅萬象,縱是醫、農、歷,也可以在其中找到身影!」
「其如道一般,可以包容萬物。可以將任何的學識,都載入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