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泰山書院,山下來人

  第242章 泰山書院,山下來人

  看著眼前略顯古樸的書院,楊拓還是十分滿意的。這些個力士不虧是仙人的雜役,對於這些雜事,十分擅長。

  書院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其一為御書樓,也就是後世的圖書館, 主要是收集藏書並於學子借閱。

  這座御書樓,位於書院的後半部分,是一座三層樓高的樓閣,前出為門廊,後置為山牆。

  格扇門窗,曲水池塘等,不一而足。處於整個書院後山最清幽之處, 十分適合閱讀。

  其二為講堂,也就是後世的教室。是傳道授業, 解惑交流之場所,也是書院最重要的部分。

  這一部分,楊拓將其布置在了書院的中部,位於中軸線左右。講堂皆為一座座單獨的院落,教授不同的學問。

  其三為臥舍,也就是宿舍,吃飯睡覺都在這裡。這一部分位於書院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方便學員生活。

  各種生活物質,也不必往書院後方運輸,減少了不少的麻煩。學員的活動,也不容易打擾到後方的學習。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亭台樓閣,園林山池,以供學員休息娛樂。

  在最外面還有一座山門, 山門處有一條石梯,通往山下的官道。石梯共計九百九十九步,每一步高約一尺, 也就是三十三厘米左右。

  每一級階梯,都相當於普通的兩步樓梯。人若想要爬上這相當於一百層樓高的山門,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不過這上古時代,靈氣濃郁,人族的身體,也遠非後世之人可比。

  爬這千級階梯,雖會有些勞累,卻也不是太難。這簡單的階梯,也只是用來淘汰一些沒什麼恆心之人。

  看著這座嶄新的書院,楊拓心中很是滿意。他於山門處,以指為劍,在其上刻下泰山書院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蘊含著無窮劍意。不過其劍意內斂,絲毫不得泄露,楊拓更在其中留下了一道劍氣。

  若遇有緣之人,或許可以從這幾個字中領悟一些什麼。當書院遇到強敵來犯,字中所蘊含的劍氣,就會飛出, 斬殺來敵。

  楊拓見諸事齊備,想了想, 又取出了一粒明珠, 正是那得自毒蜂怪的蜃珠。

  他在碧霞洞天之時,就已經簡單的煉化了一番。這粒明珠真真不凡,它乃是蜃的伴生靈寶。

  雖名為蜃珠,卻是一粒先天水氣所凝的先天靈寶。楊拓將其返本歸元之後,將其稱之為「水靈珠」。

  這水靈珠威力無窮,更是可以驅使萬水,只要將其祭起,不論何種神水,都不能傷其分毫。

  楊拓將水靈珠祭起,靈珠之上有水藍色的光芒閃過,絲絲霧氣從水靈珠中散出。

  這些霧氣正是蜃氣,楊拓用蜃氣將學院籠罩,不過並未操縱蜃氣的變化。

  只是簡單的將書院遮掩起來,一般的凡俗之人,遠遠開去,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峰。

  若是遇到那等飽學之士,靈光照耀紫府,這些人就會看到霧氣之中的書院。

  如若有緣,自會前來。

  正所謂道不可輕傳!即便是要傳播學說、思想,也不是什麼人都收。

  楊拓所傳之道,即便不是專門用以修行,只要能夠領悟一二,自可受用無窮,就算以此踏上道途,也並非不可能。

  時間就這麼匆匆而過,不時有那等聰穎的學子,能夠進到書院之中。

  楊拓雖未尋到傳人,但是只要進入書院之人,多多少少都能有所收穫。

  至於收穫得是什麼,那就看其人的福源與心性。不乏有領悟到修行道法之人,連劍道都有人參悟幾分。

  雖都是些皮毛,但是泰山書院的名聲,卻逐漸的傳播開來。世人皆知在泰山之畔,有一泰山書院,有高人隱居於此,只有有緣之人方能得見。

  這也算是一種策略,人是很奇怪的,輕易得到的東西都不會重視。

  若是楊拓上趕著前去傳播他的學說,想必很多人都會不屑一顧。

  但是許多人,求而不得,等到付出巨大的努力,方才得到傳授之後,卻會格外珍惜。

  付出越大的努力,付出越大的代價,得到之後得重視程度截然不同。

  經過數十年的傳播,楊拓這泰山書院,早已經聲名遠揚。有許多的學子會慕名而來,不過大多數都沒有機緣進入。

  這一日,陽春三月,春光明媚,山下又有一伙人,慕名而來。

  這些人與往常結伴而行的學子略有不同,一群人圍繞著數架馬車,從遠處而來。

  馬車行至山道之旁,便停了下來。在領頭的一架馬車之上,有一人端坐。

  這人身材魁梧,穿長袍,裹頭巾,腳穿步履,儀表不凡。

  其面容剛毅,年約三十許,他抬頭看向山腰,見雲遮霧掩之中,果有一座書院。

  他不由開口說道:「此地果有一座書院,我今得見,喜不自勝!」

  這時,坐在前方趕車之人,開口道:「老師,我等遊歷諸國,本就是為了尋找各路高人隱士,如今得見,正好前去拜訪!」

  那被喚作老師之人,點了點頭,說道:「既有高賢隱居於此,自當拜訪!」

  說完便與眾人下了車架,吩咐眾人將車趕至道旁,留下一些弟子看守,便帶著四位弟子,沿著階梯,往山腰行去。

  他一路前行,不時觀看道路左右,心中暗自點頭。中途並不停歇,五人直入山門。

  此時,楊拓正於山門處,泰山書院的牌匾之下,默默等候。在其身後,是一些在書院求學的學子。

  他早就發現空中有一股無形之氣,由遠處而來。這股氣不同於老子出行時,那無邊紫氣。

  更加沒有老子那種,綿延數萬里的奇景。

  這股氣呈現出純白之色,其正大剛直,浩大無邊。正所謂聖賢皆有異像,隨著這股氣前來之人,必定是人族大賢。

  楊拓早早就在山門處等候,這可能是泰山書院建成以來,來得第一位大賢。

  當車架在山下停歇之時,他以法眼觀之,入目所見,俱其一片純白,沒有絲毫雜色,乾淨無比。

  楊拓被這白氣遮掩,什麼都沒有看清。不過他心中還是有所猜想,「這莫非就是那浩然正氣?」

  「有如此的氣象,其人怕是早將仁義置於心田,融入骨血。此等人物,又豈是等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