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蜂一號在太空垃圾堆里靈活的穿行,機動噴口可以保證它的機動能力,不讓那些大塊的太空垃圾撞到它。
當然,也因為它跟那些太空垃圾的相對速度並不快,以至於那些太空垃圾看起來像飄動的氣球,而它看起來像是閒庭信步,並不是像激烈的賽車比賽。
不過有的小東西依然飛行迅速,而且太小、太快,根本就不像大塊太空垃圾那樣好監控,等探測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躲避了。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觀眾們總能隔一段時間聽到幾聲「叮叮咣咣」的撞擊聲。
聽的他們是心驚膽戰!
人家的空間站、衛星、太空飛行器都是躲得遠遠地,遠離那些太空垃圾,但工蜂一號工程飛船不行,它的使命就是往太空垃圾堆里鑽。
也因為這個,所以它才加裝了護甲。
不過也因為是有護甲的防護,所以他們才能看到這樣的景象。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太空垃圾怎麼怎麼了,但是人們從來沒有親眼見過,今天算是見著了。
比如現在,一支扳手「丁零噹啷」撞在了工蜂一號的外殼上,隨後從攝像頭前邊飄了過去。
觀眾們:「……」
太空里的這些垃圾可都是有故事的,不僅僅是簡單粗暴的火箭殘骸和報廢衛星。
在一次國際空間站太空行走的過程中,一名太空人收到了修理空間站外部設施的命令。
於是這名太空人拿了修理工具,穿上了他的艙外太空服,穿過了氣[520 .]密艙,然後開始他的太空行走活動。
他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將空間站外殼上一些鬆動螺釘再次擰緊,畢竟對於全體船員來說,這些鬆開的螺釘是一項潛在的危險。
當然,這個任務說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艙外太空衣的手套太厚了,握持工具很不方便,再加上失重環境同樣活動不便,太飄,以至於簡單的擰螺絲工作都困難重重。
好在太空人們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長達幾個小時的緊張修理工作之後,工作完成,那名太空人也鬆了一口氣,然後將扳手從最後一顆螺釘上拿下來。
然後不幸的事就發生了? 他的突然放鬆讓地球多了一顆「衛星」。
由於他沒有握緊扳手? 導致扳手從他的手中滑了出去,他下意識的伸手去抓? 不但沒抓到? 還進一步的推了扳手一把,把它推到了太空中。
這個扳手就成了太空垃圾。
並且開始以1700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高速繞地球軌道運行。
「好在」它不是孤獨的? 因為太空里還有飄了二十多年的美瑞肯太空人手套,以及從「禮炮7號」空間站的減壓艙里飛出來的一些螺栓、墊圈和一支鉛筆? 還有早期太空人「不講武德」? 從空間站或載人艙里扔出來的生活垃圾等等。
這些還不是主要的太空垃圾呢,跟主要的太空垃圾相比,它們只是冰山一角,還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大部分的太空垃圾是廢棄的太空飛行器? 當太空船或者太空船上的一部分不再運轉以後? 它們就會被遺留在軌道上,無限期地留在宇宙中漂浮著。
畢竟取回這些東西的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它們就被留在太空中繞著地球旋轉,直到它們落到地面上或者與其他太空垃圾相撞。
還有運載火箭的上面級也是,運載火箭發射時? 通常需要多個火箭推動才能上升到太空中,而這些火箭都是分階段性地熄火? 最後一個階段被稱作上面級,因為它們是被安裝在接近頂端的位置? 通常很晚才燃燒。
先點燃的一級或二級火箭在進入軌道之前就熄火了,分離之後它們會迅速掉回地面? 而最後點火的上面級火箭可以一直把荷載運進軌道? 然後繞地軌道運行。
等最後荷載也分離了? 它們就會變成無用的太空垃圾,而這些還是太空垃圾中最大的一種。
除此之外還有火箭固態燃料和液態燃料,發射之後,一些剩餘燃料會隨意飄進一個容器中或泄露出來。
這就讓容器之間的碰撞會帶來巨大的危險,畢竟正是那些燃料混合之後產生巨大的能量才把火箭送上太空軌道的,但那是有人監管的情況下,現在沒人監管了,一切都進入了混亂狀態,它們的爆炸機率就大大增加了。
一旦爆炸之後,就會產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而一旦爆炸,那情況就更不可控了。
想當初,「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之後不久便發生了爆炸,變成為564塊10 厘米大小的殘骸和2300塊小碎片。
關鍵是爆炸,這些碎片會濺射向任何一個方向。
隨後,這枚火箭的殘骸就讓兩顆櫻花國的通信衛星「命喪黃泉」!
後來科學家們也意識到了這問題,就會主動地把剩餘燃料釋放掉,這樣爆炸的風險就減小了。
可另一個問題就來了,那就是被釋放的燃料還會在軌道上,它們會被低溫凍結,像鋼珠一樣散在軌道上,跟那支以1700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高速繞地球軌道運行的扳手差不了多少。
甚至更糟。
因為扳手只有一支,而「鋼珠」卻有一大片。
還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危險太空垃圾,就是太空飛行器上的油漆,還是微小的漆片或顆粒。
老化或者與其他微小顆粒的碰撞通常會從太空船上削下油漆小顆粒,然後就產生了這種太空垃圾,根據估算,太空中潛存著幾百萬的細小油漆碎片,就在繞地軌道上漂浮著。
這一切的一切全是威脅!
對正在運行的航天設備是威脅!
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也是威脅!
原先各國沒辦法,能清理是能清理,但成本太高,所以就沒怎麼考慮。
不過對於軌道上的威脅,大家也是上心的,如果真把軌道擋住了,那人類再想走出地球就難了,所以等科技發展了不少之後,就開始想辦法。
大致就是清理垃圾和防禦垃圾。
清理垃圾就是減少垃圾的數量,通過各種方法讓太空垃圾進入大氣層燒毀。
防禦垃圾就是疊甲,疊最厚的甲,讓太空飛行器被太空垃圾撞也沒事。
只不過發射進入軌道之後,它們的工作效率並不怎麼樣,或者還沒真正進行,只出了方案。
今天,工蜂一號來了,人家搞了二合一,即減少太空垃圾的數量,又疊甲。
而且按照計劃,人家減少天空垃圾的方法一點也不粗暴,而是充滿技術感的。
「果然啊,有技術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我也這麼覺得,技術高的話,之前得各方設想和方案都可以輕鬆實現。」
「哪有什麼輕鬆實現,人家領航者肯定也是經過長時間研究搞出來的,都是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