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豫州傳來消息,俞廣平要有新動作了。」
駱庭山突然說道。
祝明卿:「又要打仗了。」
駱庭山頷首:「這次,我和淮兒都要離開,你要不要回關城?」
祝明卿疑惑。
「我擔心俞廣平對這邊出手,雖會留下充足人手,但以防萬一,我怕你和父親遇到危險。」
駱庭山解釋道。
祝明卿還以為有什麼事呢,當下拍著胸脯道:「你覺得,我是那麼容易被欺負的人嗎,就算他們真的帶兵圍剿,我也能自保。」
駱庭山也知道卿卿有主見,自保能力比他也不差,但心裡就是不放心。
「那我留下江風,有事你便吩咐他。」他不容拒絕道。
三日後的深夜。
駱庭山和駱淮帶人離開了。
祝明卿看著對方的身影,心裡總有種被黑暗籠罩的不祥。
「小界靈,盯緊他們,如果有事情,第一時間和我言明。」
在駱庭山帶兵離開的日子,祝明卿也沒閒著。
首先是被南夏封鎖的商路,這段日子已經逐漸被各地商戶摸索出了其他通行小路。
祝明卿為了冀州和幽州兩地的商業發展,特意在這條小路上設置了人手,以防那些商戶被南夏攔截。
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地的生活依舊在平穩進行中。
百姓絲毫沒有察覺到有任何異常。
但一直身在冀州的王老太爺,卻深有體會。
因為,王家來人了。
路上十分順利。
「爹,如今看來,還是您有先見之明。」王大老爺佩服道,「什麼南夏的封鎖,駱家還不是輕而易舉就解決了。」
王老太爺眉頭微皺:「駱家再好,可如今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反而比之前還差了!」
王大老爺詫異:「為何,爹不是和駱大將軍相交甚篤嗎?」
王老太爺嘆氣,將來到冀州發生的事情說了出來。
王大老爺聽到心中聚起怒火,「還未曾登上高位,便如此張狂。必須要讓他們知道,王家不是好惹的。」
王老太爺眼中閃過一絲疲憊:「王家縱傳承千年,出過無數能人異士,但是,如今身處亂世,我們最缺的就是兵權。而駱家,正是掌握了這一點,才能在當前局面中占據頭籌。」
「老大,駱家如今已然形成氣候,就算有不滿,也不能放在明面上。」
王大老爺不高興道:「難道這次就吃下啞巴虧?就算我們沒有兵權又如何,我們身後是無數的世家大族,駱家若真想登上高位,必須得到我們的支持,否則別想坐穩那個位置。」
王老太爺聽出大兒子語氣中的不屑,幽幽嘆氣:「你知道,我這兩日見到誰了嗎?」
「誰?」
「鄭衛鄭大儒。」
王大老爺震驚道:「他怎會在這裡,難不成也和駱家交好?」
王大老爺無奈搖頭:「他現在可是駱淮的師傅!」
如果早知道這個消息,說什麼都不會打駱庭山的主意。
祝夫人有這麼一個兒子在,身旁更有鄭大儒助力,鄭衛所代表的集團勢力幾乎皆歸入駱淮之手。
鄭王兩家,南夏世家中的一流世家。
沒人比他更清楚鄭衛的能量了。
王大老爺一愣:「怎麼會。」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駱家並不一定需要我們,但王家卻不能得罪駱家!」
雖然他之前也得罪了,但現在還不晚。
「爹……」
「行了,先回去好好想想,如何緩解和駱家的關係吧,還有你二弟,也儘快走動,不能在越州久待。」
王大老爺拳頭一攥:「……是!」
回到自己院子,王大老爺立即叫來女兒,詢問她的想法。
明明之前還說死活不嫁,怎麼這麼快就改變了想法。
王檀期期艾艾道:「哎呀,爹怎麼問女兒這種問題。」
她臉色害羞,但王大老爺才不信,自己女兒喜歡梁家那小子要死要活,為此更是不惜跟來了冀州。
「再不說實話,爹也不會幫你!」
王檀臉色一變,小心抬頭:「女兒想通過駱家知道桓玉哥哥的消息,爹爹一定要幫我隱瞞,您不是最喜歡桓玉哥哥的嗎,我不想嫁給駱淮。」
王大老爺冷哼一聲,就知道這丫頭目的不純。
他當初喜歡梁桓玉,那是覺得是可造之材。
但如今,可惜了!
「行了,這幾日沒事就不要出門了,馬上就要打仗,外面不安穩!」
王檀立即道:「那女兒想親自去一趟關城,可以嗎?」
王大老爺眼神一眯:「爹的話都不聽了?」
王檀立即跺腳:「不是,就是祖父也想去關城的,但突然被耽擱了,女兒想和祖父一起去。」
王大老爺立即反應過來,父親應該是想和明家商談一二的。
「先回去,此事容後再說!」
王檀撇嘴,知道再說下去估計就要挨罵了,只能先行離開。
如今王家一門三人,都聚集在冀州。
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得到消息,尤其是鄭衛那邊,嘴上沒說什麼,但心裡是看不上對方的。
這種時候過來,明顯是想摘桃子了。
他立即給家族寫信,同時還招呼了門下弟子,如果有願意來冀州和幽州的,他定會向駱家舉薦。
現如今的南夏,賦稅逐年上漲,各地起義不斷,百姓被強征入伍,早已不是三年前的南夏。
而一些有識之士,早就開始另尋明主。
駱家如今謀有車平和鄭衛,攘內有王知府、白益和楚錚,武有駱淮、曹增和韓旌,但人才嘛,總是不嫌多的。
尤其是對於接受南夏各種能人異士,他們是很歡迎的。
就在駱庭山離開的這些時日,受鄭衛影響,竟然有不下百人,成群結隊穿過豫州的防護,來到了冀州城內。
祝明卿身為駱家當家夫人,自然設宴歡迎,同時出席的還有駱老王爺。
鄭衛在一旁介紹,哪些是他的親弟子,哪些又是弟子的朋友,什麼人擅長何事。
零零散散總結下來,祝明卿發現,鄭衛鄭大儒,能收下駱淮,答應加入駱家陣營,可真是上天派來的寶貝。
擅農事的有十餘人,研究墨家機關製造的三十人,還有偏向制定律令的法家三人,還有六人擅長煉丹,剩下的幾乎都能儒生。
不過這也並不奇怪,畢竟封建王朝,想要做官,就要讀書學儒,儒生也是最多之人。
關鍵是,這些人還繼承了他們老師鄭衛的優良品德,十分積極向上,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