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新學之發展

  第661章 新學之發展

  故而,在這草原動亂,大恆的戰爭機器轉動起來之時。

  天子卻未曾太過關注於草原戰事如何,反倒是再一次的親臨大恆工科院,關注起了工科院這些年的新學進展以及研究進展……

  時至這昭武八年,從當年的武院工科建立之年算起,這工科院,在這天下,已然成立了十餘年之久。

  十餘年時間,當初天子撒下的種子,如今已然發芽成長,新學的存在,也不再是如當年那般的籠統,其中的脈絡支架,也隨之豐滿,以及成體系!

  後世的化學,物理,數學,生物醫學,地理,天文等等學科,在當今的大恆,也以大恆的形式存在著。

  如數學,在大恆,便被稱為算數,其應用方面,在如今的大恆,已然到了一個極其廣泛的地步。

  稅務司,市舶司,戶部統計司,戶籍司,工部工程司等等相當一部分的朝廷職能機構,在天子專人辦專事的用人之策之下,算數之才,亦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在商業領域,這種重視,亦是更為突出,就如大恆錢莊,每一天需要統計的帳冊數目,都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每一個數目,都必須精準無缺。

  這也註定了,不管是管事人員,還是帳房人員,都必須對算數精通,才能完整的運行這個體系。

  如此之普遍存在,再加之朝廷官方的重視,以及大恆工科院走在最前端的理論研究,算數的發展,在大恆不可謂不迅速。

  如天文,便是以欽天監為體系而立,故又被稱之為欽天之學,主曆法,星象,氣候等等,而如今的天災綿延,更是將這門學科推至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

  古之天象,往往是怪罪於人,如天子無德,亦或者臣子有罪等等,但當今天子顯然不信這一套。

  欽天監的職能,也隨之被具體化,明朗化,如此,欽天之學,土壤根基亦成!

  而生物醫學,則主要是以中醫體系而立。

  這個時代的中醫,生存土壤不可謂不廣闊,尤其是這個時代,還存在武學,中醫的存在,在武學的助益下,更是到了一個極其玄妙的地步。

  而天子所做的,則是將中醫體系規範化,如成立醫學院,系統化培訓醫師人才。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當醫學系統規範化後,一個個頂尖國手的智慧碰撞,中醫,自然而然,便朝著更加昌盛的一個方向而去,

  而化學,則主要是倚靠軍械體系而立,值得一提的是,化學,因其主要研究試驗之事,與自古以來的方士煉丹,頗為相似,因此還在大恆弄出了不少喧囂。

  當年天傾之局下,天子喜方士煉丹,求長生不老等等風向,便盛傳天下,後還是天子御筆親定名為「化學」,隨著時間流逝,化學的神秘面紗慢慢被揭開,這份喧囂才緩緩散去。

  而物理,則是被稱之為格物致知取格物致知之意,也是物理的根本目的所在。

  成體系的新學,又被統稱為自然之學,取名人法自然之意。

  成體系的新學,以及天子的引導,帶來的,便是這些年新學的蓬勃發展,以及各項研究的飛速進展。

  如蒸汽機,早已投入了實用,儘管尚且華而不實,但僅僅投入了實用這一點,就可以說是邁開了最關鍵的一步,在京城及順天府,各大礦場,以及水利設施處,皆可見轟鳴的蒸汽機。

  又好比軍械的換代更新,從古老的火繩槍,到燧發槍,又到定裝燧發槍,如火炮,明末的紅衣大炮,到現如今已然更新換代了數次……

  當然,最重要的,莫過於將軍械體系規範系統化,在曾經,火器的製作也好,還是火藥的調配也罷,皆沒有一個可供評判的依據。

  而現如今,軍械研發,火藥調配等等,皆是完完全全的系統化,按照數據對比,以科學依據評判,這一點,儼然是跨越式的進步。

  而這些,還僅僅只是天子意志引導的結果,而民間,尤其是在順天府,北直隸這皇城腳下之地,受新學的思維影響最重,民間的生產革新思想,也隨之萌芽。

  就如紡織機,就曾有民間匠人研製出了飛梭紡織機,在工科院一年一度面相民間的大考之時拿出,一舉奪得當年工科院大考之魁首,後在工科院又將飛梭紡織機,改為水力紡織機。

  而水力紡織機的出現,可謂是轟動一時,將人力操作改為水力為動力,幾乎徹底革新了紡織行業的生產方式。

  而隨著水力紡織機被各地紡織廠採用,帶來的,便是棉紡價格的斷崖式下降!

  當一項關乎於天下民生的物品,物美價廉,其對整個天下的意義,顯然毋庸置疑。

  要知道,這個時代,對絕大部分百姓而言,一衣難求,並不是什麼罕見事,多少家庭,衣不裹身,也不是什麼罕見事,多少人食不果腹,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自大恆成立之後,朝廷堅持最久的政策,莫過於調控之策,即調控市面上事關民生物資的價格,使其長期保持在親民的價格區間。

  但這,顯然很難,就好比糧食,在前些年,改革未曾深入貫徹之時,整個天下的「產出」的糧食,遠遠不足以供應天下百姓。

  如此,價格顯然難以調控,直到現如今,改革深入貫徹了,土地的產出與無數,勉強達到平衡,甚至還有富餘,朝廷對糧食的把控,才算是正式確定。

  但這,還僅僅只是糧食,如煤炭,產出極其有限,但需求………

  北方的冬天,刺骨之冷,每家每戶都有需求存在。

  生產成本高,產出有限,需求龐大,便註定了價格的高昂,為了調控煤炭價格,朝廷每年投入的補貼錢銀,都是幾十萬兩白銀起步。

  但向水力紡織機這般,生產方式革新了,對這個天下的方方面面,顯然都是一件好事。

  商賈得利了,百姓得利了,朝廷輕鬆了,財稅增長了……

  生產力革新,就目前而言,幾乎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