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祭祀

  第35章、祭祀

  初二一大早,曾憶鄉一家人回了河安,和姐姐家會合。

  蜀省多地有在春節期間有祭祀先人的習俗,在蜀南通常就叫做「掛紙」。祭祀的目的當然是祭奠逝去的先人,感懷他們的養育恩德,追憶共同生活的時光,禱告家庭及子嗣的發展,祈禱先人對自己及子嗣的護佑。

  繆氏族人在河安縣陽春壩繁衍了兩百多年,到今天,這個家族有一兩百人。家族內去世的老人基本上都集中埋在陽春壩的一個山崗上。每年的正月初二就是繆家人集體祭祀去世先人的日子。

  今年的祭祀儀式由七公主持,中午的伙食也是由七公安排。聽姐姐說,明年好像就輪到他們三姊妹「主持」了,可能得花上好幾大錢。

  陽春壩在河安縣城的河對面,從姐姐的住處到陽春壩要過河安長江大橋,再沿江往下游開車十來分鐘就到了。今天天氣灰濛濛的,天上下著細雨,待會上山可能有點麻煩。

  當曾憶鄉和姐姐兩家人到達上山的路口時,這裡已經停滿了三四十輛私家車,幾乎都是來掛紙的繆氏族人的。

  繆珍珍已經看見七公正在指揮繆家的晚輩們卸下車上的祭奠用品往山上運,有成箱成箱的鞭炮和紙錢,還有包的嚴嚴實實的幾包東西,應該是香燭。

  去年的祭祀儀式是繆乃鴻主持的,中午的聚餐安排在長江邊的一家酒店裡。繆乃鴻在繆家內部算是能人,是有錢人。他在沿江的地面上有幾處砂石場,這幾年河安縣的市政建設正是大發展的時候,繆乃鴻遇到了賺錢的絕好時機,幾年下來資產就上千萬。

  見到了繆珍珍和曾憶鄉,繆乃鴻只是不咸不淡的打個招呼。

  「七公,過年好!」繆珍珍親切的和七公打著招呼。

  「哎呀,是三妹嗎?好久都沒有看到你了。」

  「我是三妹,您老身體好。老曾,這是七公。」繆珍珍提醒曾憶鄉。

  「七公,新年好!」曾憶鄉趕忙向七公問候。

  「好,好,大家回來就好。」

  七公有兒子在粵省做生意,每年都要給七公寄回來一筆錢,因此今天百人的伙食對他而言並不是一件負擔很重的事。

  「三妹,我們往山上走,東西都盤上去了」

  「好,七公,路面有些濕,您走路細緻點。」

  「要得,你們也注意點。」

  七公又招呼新來的繆家人往山上趕,大家頂著濛濛細雨向山上走去。

  由於山道的泥土侵潤了細雨,讓山路變得濕滑,前面有兩個小朋友滑倒了,姐姐不停的提醒曾南希和兒子王小龍走路小心些。約十分鐘,一眾人踉踉蹌蹌爬上了墳崗。

  繆乃鴻已經和早來的晚輩們把鞭炮均勻的擺放在各座墳頭上。一些叔叔孃孃輩的人一邊在帶著自家晚輩認祖先的墳頭,一邊讓晚輩們在祖先的墳頭前撒上紙錢,同時在墳頭前擺好香燭。

  繆珍珍的二哥也從浙省回來,帶著再婚的二嫂一起來給老母親掛紙。姐姐帶著大家來到岳母的墳前打掃,大家拔去長在墳頭上的野草,在岳母的墳頭前點燃香燭。這時曾憶鄉看見岳父已經過來了,在繆珍珍這支當中,岳父無疑是輩分最高的。

  還沒說上話,這時有人過來叫岳父過去給老祖宗磕頭,岳父就匆匆走了。繆氏族人祭祀的時候,都要先集中給老祖宗磕頭,由各房輩分最高的人代表。

  七公已經站好位置,見人到齊了,就大喊一聲:「跪!」

  眾人跪下。

  「一叩首!」

  「二叩首!」

  「三叩首!」

  待眾人磕頭完畢,主持人繼續念到:「禮成,起!」

  這個祭奠儀式其實是較為簡略的,如果真要從禮制上探討一番,那簡直是漏洞百出。不過現代人對祭奠先祖的規矩大都遺忘得乾乾淨淨。能有這麼一個簡陋祭奠儀式,已經亮瞎了一眾年輕人的眼。他們哪裡有見識祭祀文化的機會,能寫好幾個方塊字就不錯了。

  岳父很快就回來,這邊才是今天掛紙的正事。一家人開始排隊給岳母磕頭。最先下跪的是姐姐,她是長女。姐姐恭恭敬敬給自己的老母親磕了三個頭,並大聲禱告老母親要保佑自己一家人無災無妄。

  接著是五哥、二哥二嫂。當輪到繆珍珍這裡時,她先向母親叩首兩次,在最後一次叩首前,她心裏面默默祈禱母親保佑自己的老公身體健康,保佑兒子高考考上一所好大學,保佑自己好好的。等著一切在心裡念叨完畢,她才莊重地給母親磕下最後一個頭。最後才是孫子輩的王霞、王小龍、曾南希、以及二哥的兒子繆遷給婆婆(外婆)磕頭。岳父則在一旁默默的看著眾人一個個的磕頭。

  繆氏族人祭祀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燃放煙花爆竹。待眾人都走進安全區域外,七公指揮各墳頭點燃鞭炮。剎那間,震耳欲聾的聲音響徹當空,陣陣煙霧騰空而起,陽春壩繆家老墳崗瞬間就被煙花包圍起來。劇烈的爆炸聲和鋪天蓋地的煙塵引得附近過往行人駐足觀望。

  曾憶鄉祭奠祖母祖父的時候曾家沒有這樣的規矩,他第一次見識三叩首的祭祖儀式同樣感到驚奇和新鮮。曾憶鄉是贊同這樣的祭祖儀式的,他希望兒子多多見識這樣的中華傳統禮儀。這種祭祖禮儀包含了孝道,包含了敬天、敬地、敬祖宗,承襲了家族的風俗。一個人經常參加這種祭奠儀式,就會不知不覺認同這種文化。等到自己長大了,輪到自己去面對這樣的事情地時候就會覺得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是順理成章的事,是為人子女必須要完成的事。

  家風是怎麼來的?是耳濡目染得來的,是言傳身教得來的,是循循善誘得來的,是諄諄教誨得來的,是親身實踐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