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大勢所趨,戰鬥拉開序幕!
屏幕前,張偉操縱著張旺川將目光轉向朝堂。
卻是。
張偉自恃。
眼下,在與韓安國糾纏下去並無什麼好處。
說白了,他就是個偏執狂。
為了黑張家而黑。
劉徹之於韓安國亦是無語。
主要還是。
自己都旗幟鮮明地站在張家這一邊。
換任何一個朝臣都會再三考量。
畢竟。
劉徹才是這朝堂的天。
跟天子作對,任何一個臣子必然心有戚戚。
順應劉徹的心思才是根本。
然而。
韓安國恰恰如此做了。
在堂皇大勢前。
他依舊要做那個螳臂當車的小卒子。
這……
張偉覺得,也沒必要和他多做計較。
「諸位愛卿,不知以為張家之計謀如何?」
劉徹亦是將目光環視了朝堂一圈。
「陛下,老臣……」
韓安國還想開口。
卻是,
劉徹一擺手。
制止了他的「胡言亂語」。
「韓愛卿朝堂並非是朕一人之朝堂,也並非韓愛卿一人之朝堂,我等尚且聽聽他人之言。」
屏幕前,張偉面帶笑意。
有了陛下開口。
韓安國這老小子。
也該安靜一會。
卻是看到。
韓安國臉上。
青一陣紅一陣。
劉徹話語雖然不重。
但其中,透露出來的意思已經是讓他遍體生寒。
這是徹底火了。
當下。
直接噤聲。
「陛下,張尚書之言,實乃妙筆生花之計也。眼下,匈奴與我大漢互市良久,已是逐漸放下戒心。張尚書之所言,恰恰利用其信任,利用其人心匈奴必將落入此等陷阱!倘若匈奴有所察,我大漢亦無太多損失。」
有朝臣走出隊列。
出言力挺。
張偉循聲看去。
是一道熟悉的身影。
董仲舒。
亦是朝堂儒家一派的主導。
儒家,乃是受劉徹賞識,近階段新興崛起的一派。
之於所有朝臣,都是一個值得拉攏的對象。
潛力股。
畢竟。
同張家不同。
儒家與朝堂沒有任何的根基。
且。
他們是完全依託劉徹發展起來的。
某種程度上,他們就代表著劉徹的意思。
不容違逆。
至於張家。
相比儒家,反而更加自由。
至少。
他們沒有儒家一般的鉗制。
「哦?董愛卿是覺得,張愛卿此計可行?」
劉徹故意開口。
董仲舒向右一步,不慌不忙道。
「陛下,臣亦是認為張家此計可行,一如臣剛才所言,眼看我大漢與匈奴已有一定的信任基礎,若依張尚書此計,既有人假裝投敵,以利誘之,又有我大漢之信譽保證,匈奴必然上當!如此,我大漢順勢圍之,必能將其一網打盡!」
雖說董仲舒的話只是最淺顯的對張偉的話照搬全抄。
但。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了。
其他人還會少嗎?
又有不少人出獵力挺。
其中,以武將居多。
他們才是主戰派的主體。
「陛下,臣贊同張家之決策。只是,計謀上需更多的打磨。就比如,我大漢該如何順理成章地將其引入、又不被其懷疑的包圍圈。一如張尚書所說的,我等士卒該在何處埋伏,又如何將其一網打盡。這皆是我等需要思考之處。」
又有一道朝堂前列的身影出列。
看似是對張偉的計劃表示了質疑。
實則,其支持之意,不言而喻。
張偉順勢開口。
「陛下,臣今言擊之者,固非輕進而深入也;將誘以重利,使其單于入塞,吾選梟騎、壯士陰伏而邀擊之。吾勢已定,或營其左,或營其右,或當其前,或絕其後,單于可擒,百全必取。」
張偉之言。
看似詳盡地描述了該如何伏擊匈奴。
實際上,之於某位將軍,也就是衛青的提問。
他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依舊是雲裡霧裡。
畢竟。
說到底,他張家從來就沒有任何行軍打仗的經驗。
甚至,他張偉都是臨時抱佛腳。
對前線的情況了解的亦是不多。
所以就只能給出這樣模稜兩可的答案,算是一種暗示。
只能說,不愧是朝堂守衛邊塞多年的武將。
問出的問題一針見血。
眼前的衛青微微皺了皺眉。
旋即。
不動聲色地對著張偉點了點頭。
屏幕前。
張偉心頭仿佛是一塊石頭落了地。
看樣子。
眼前的衛青是明白自己的暗示了。
張偉的心思很簡單。
計謀我可以提供,甚至大方向的把控,他都可以通過歷史分析出來,然後進行改進。
只是。
更為細節的部分。
就比如行軍打仗,排兵布局。
就需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了。
現在問他細節。
他張偉答不出來。
但。
此時的張偉,卻恰恰不能開這個口。
絕對不能表現出絲毫的遲疑。
身為一個堅定不移的主戰派。
他必須表現的自信無比,這才能給周圍其他人傳遞出一個信息。
他張家絕對能帶領他們走向勝利。
所謂的百全必取。
雖說有誇張的成分。
仔細想想,倒是有這麼幾分道理。
為了能夠讓戰爭更加地順理成章。
他張偉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心虛。
「不知衛愛卿如何看待張尚書之解釋?此計是否能保我大漢萬無一失?」
劉徹轉頭看向衛青。
看向這個自己頗為賞識的年輕人。
剛才,亦是他一針見血地提出張為計劃中的幾處漏洞。
「陛下,臣已經知曉張尚書之計。臣亦是認為張尚書所言極是。我等大漢與匈奴一戰,必須要取己之長,攻敵之短。即為使匈奴難以左衝右突,進而將其斬於馬下。張尚書之所言,我的自愧不如。」
衛青朗聲開口。
朝堂之上。
劉徹亦是極為動心。
主要還是,張偉話語中的百全必取。
這是什麼概念呢?
在大漢與匈奴的爭鬥之間。
其實一直以來,大漢都是占據弱勢地位的。
就比如大漢開國之祖,漢高祖劉邦。
之前就對匈奴發動過戰爭。
卻是被其以軌跡圍困白登,甚至差一絲救命喪匈奴刀槍之下。
足可見,匈奴的能力並不差。
往後經過文帝景帝,休養生息。
經歷了文景之治。
大漢逐漸從之前天下的紛爭中緩過起來,甚至國力更上一層。
然而,即便是如此。
當劉徹想要與匈奴發動戰爭的時候。
朝堂內外依舊是阻力重重。
主要還是,不少人對匈奴懷揣著一部分畏懼的情緒。
更多的,類似朝堂的投降派,他們所想的自然是偏安一隅。
若是有可能。
他們自是不希望有這麼一個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有所爭鬥。
然而,張偉清楚。
匈奴不是你怕、不去他打,他就放棄侵略中原的野心的。
大漢之於匈奴的政策太過於溫婉和諧。
和諧到,沒有一絲稜角。
匈奴狼子野心。
即便是大漢,以和親的態度去教好他們。
依舊會在某一天,他們會找到一個時機,強勢撕毀合約。
到那時候,恐怕就悔之晚矣。
漢武帝劉徹。
自始至終就明白這一點。
只是,礙於朝堂之內的阻力,礙於匈奴的實力。
這兩點,一直是他難以解決的根源。
然而,張家的出現,張偉的一番謀劃布局。
儘管是經歷了兩年的時間去發酵,才開花結果。
但。
眼下。
朝堂的阻力經歷了兩年的延續。
在張偉提出自己的計劃之後。
已經是減輕了大半。
就算是有少部分頑固抵抗冥頑不靈者。
一如韓安國一般。
終究是抵不過大勢所趨。
尤其是其話語中的百全必取。
不僅是朝臣。
甚至劉徹都是內心激盪不已。
多久了?
面對匈奴,他們身為天朝上國。
不少人自始至終都是過的心驚膽戰。
生怕什麼時候匈奴腦子一抽就打過來。
然而,張偉的一番計謀,卻是篤定百全必取。
甚至,朝堂之上,張偉還表示他張家願意立下軍令狀。
即便是此計謀失敗,大漢亦是不可能經歷大敗。
這是什麼概念呢?
自古以來就有常勝將軍之說。
然而,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常勝將軍,亦是建立在累累的屍骨上。
有時候為了一場勝利,自己手下十去八九都是常態。
放置在大漢與匈奴的爭鬥上,則更為明顯。
匈奴以騎兵為主,機動性極強。
大漢每每想要將其牽制住,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
而牽制,並不意味著能夠獲勝,並不意味著能夠自己能夠全身而退。
很多時候,他們為了能夠拖住匈奴,完全就是憑藉人命在填。
他漢武帝劉徹不是不通軍事。
反倒是對其頗有研究。
張偉的這一番以利誘之、以圍困之,以計殲之。
妙,實在是妙。
而且,其計謀是建立在信任二字之下。
恰恰是這個信任,是經歷了大漢百年近些年、乃至於近百年的苦心經營。
別說是張偉,劉徹都能感覺到匈奴最大漢的善意。
畢竟,誰會推開一個趕著上門送錢,趕著讓自己得到發展的鄰居呢?
再者,匈奴一直都是無比的驕傲。
身為一個野蠻人。
之於他們眼中,大漢就像是軟弱無比的綿羊。
能夠給他們提供利益。
自己只要表達一絲善意,他們就非常願意送上大把的利益。
而如果利益足夠大。
他們從來也不介意直接撕毀協議,給自己的這一個合作夥伴隨時來一刀。
那麼,他們大漢又,何嘗不能藉此機會。
借著匈奴的信任,借著他們的驕傲自大。
將他們一網打盡!
越是考慮。
劉徹越是感覺到激動。
一種發自內心的熱血湧上心頭。
這樣的一個機會。
實在是天賜良機!
這樣的一個零風險的完美戰略。
簡直是……
劉徹動心了。
徹底地動心了。
屏幕前,張偉甚至看到。
劉徹在不經意間輕輕的敲擊著龍椅的扶手。
仿佛是思考權衡著什麼。
隨著敲擊頻率的越發歡快。
張偉的內心倒是越來越平靜。
看樣子,自己的謀劃,自己的布局,自己提出的計謀。
也該到開花結果的那一刻!
朝堂上氣氛沉默了一瞬。
旋即。
隨著劉徹的開口,被徹底打破。
「衛愛卿,你之以為如何呢?朕希望能聽到實話。之於匈奴,我大漢是否應該開戰,是否應該遵循張家之計劃。」
衛青抬頭,拱手。
話語中是難以言說的鄭重。
「此乃天賜良機。臣懇請陛下當即立斷!」
說罷。
衛青單膝跪地。
向著劉徹鄭重一禮。
「臣斗膽懇請陛下當即立斷,兵貴神速,若是錯失如此良機。往後,我大漢將很難有此機會!」
隨著衛青開口。
武將一系的人皆是單膝跪地。
「臣等懇請陛下當即立斷,兵貴神速!」
整齊劃一的懇求。
順理成章的提議。
一瞬間。
劉徹甚至感覺到,冥冥之間似乎有著什麼降臨到了自己身上。
當然,這只是他自己的臆想。
屏幕前的張偉倒是有所思慮。
說白了,依舊是歷史發展。
儘管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張家出現了。
甚至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歷史。
但,歷史的發展如同滔滔江水一般。
即便是有些許的支流,讓江水受到了分叉。
但。
大勢所趨,天命難違。
劉徹依舊會在大勢所趨之下對匈奴動手。
朝堂上所發生的一切。
即便是投降派,勢力再為龐大。
即便是他韓安國,能夠一掃剛才的頹勢,力挽狂瀾。
在大勢面前。
就如同螳臂當車一般。
微不可查。
再說了。
戰鬥這種東西,張偉雖然不是很清楚。
但說白了。
在兩方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
不就是賭這些盤外招嗎?
這東西,張偉擅長。
有著時隔幾千年的大局觀,有著對歷史敏銳的了解。
他手中的布局,還是極其長遠的。
至少,至於匈奴,除了聶壹,還有所謂的以利誘之這兩層保險。
甚至內部,他還有閼氏這一項殺手鐧。
張偉想不到自己這邊失敗的可能!
思索間。
朝堂之上已經是迅速通過了與匈奴一戰的議題。
即便是韓安國再做狡辯,也終究難以抵禦。
他只是無力的癱坐在地。
大勢所趨之下,他終究是無力回天。
當然,劉徹適時地表達了對他的安慰。
封了他一個不上不下的職位。
除此之外。
劉徹當即決定,御駕親征!
大漢,徵調三十萬大軍。
命,以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大行令王恢為將屯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統歸皇帝親自指揮,出兵馬邑,伏擊匈奴!
張偉將會作為他劉徹的左膀右臂勢力左右!
匈奴與大漢之戰,至此,拉開序幕!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