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張家密謀,保我大漢國運幾十載

  第134章 張家密謀,保我大漢國運幾十載!(求月票)

  屏幕前,張偉皺著眉頭,看著手上的書信。

  這是張家邊關的一支商隊傳遞上來的。

  邊關的情況很不好。

  連帶著,他張家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或許是這段時間,大漢的休養生息以及長久的平靜。

  亦或許是,大漢之於匈奴的政策,在匈奴眼中透露出了孱弱的標誌。

  邊境的匈奴越發的目中無人。

  規規矩矩做生意,是建立在兩方實力對等的情況下。

  顯而易見的是。

  在這群匈奴眼中。

  大漢的不與他們計較,反倒是越發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

  甚至,連他們張家的商隊。

  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要知道,張家與匈奴素有來往。

  匈奴居然不怕惹怒了張家,失去了白酒這一門生意……

  可想而知現在邊關的情況了。

  暮色低垂。

  張家府內已經是點燃了油燈。

  微微燭火下。

  映照出了略帶單薄的身影。

  張旺川坐在桌前,露沉思。

  門口忽地傳來一陣嘈雜。

  張偉微微皺了皺眉。

  「門口是何人喧譁?」

  卻是看到。

  院門被吱呀一聲推開。

  一襲黃袍的身影出現在了門口。

  張偉連忙操縱著張旺川離開書桌。

  舉著手恭敬一禮。

  「臣,張旺川,拜見陛下。」

  「張愛卿,快起來吧。朕不是說了,私下裡,我們不需要如此禮節。」

  劉徹連忙扶起了張旺川。

  屏幕前的張偉有些唏噓。

  更多的還是感慨。

  一樣的話語。

  仿佛是劉恆乃至於劉邦,似乎就站在面前。

  緩緩將思緒收回。

  張偉操縱著張旺川,將劉徹迎入房中。

  劉徹肯定有話要說。

  更為貼切的說,應該是有事要與他商議。

  否則也沒必要踏著夜色前來他張家。

  果不其然。

  稍稍坐定,劉徹便是開口。

  「張愛卿,此次朕來張家,其實是有一事要與你商議。」

  屏幕前的張偉神色一凝。

  商議,商議。

  眼下,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過渡。

  加之劉徹的手段不弱。

  他已經是徹底掌握了大權。

  按道理,天下之事,莫不是劉徹一言而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能有什麼是劉徹自己決定不了的。

  但,

  眼下,能夠讓劉徹用上商議二字。

  足可以知曉,事情絕對不會小!

  結合剛才張家收到的消息。

  身為大漢的天子,劉徹的消息自然是比張家靈通無數倍的。

  「陛下,可是我大漢邊關之事?」

  張偉拱手,點到即止。

  劉徹苦笑。

  「看樣子,張愛卿也有所耳聞。」

  張偉點頭。

  「陛下,臣剛收到邊關張家商隊傳來的消息,近階段我張家商隊屢遭匈奴襲擊,而原本我們張家與匈奴交易的商隊屢屢受到劫持。」

  「毫無疑問,邊關的匈奴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說到這裡。

  張旺川的神色有些凝重。

  至於整個大漢。

  眼下,民眾收養生息,國富民強。

  不過,周邊依舊是有諸多的異族虎視眈眈。

  別的不說。

  近階段屢次騷擾的匈奴,其實就是其中很強大的一支。

  之所以用上商議。

  並非是劉徹不能一言而決。

  並非是大漢就怕了當今的匈奴。

  只是。

  戰爭之事,從無小事。

  更何況是兩大國家之間的爭鬥。

  由此,足可以看出,張家在劉徹內心的分量。

  沉吟了一番。

  張偉開口道。

  「陛下,之於匈奴,高祖曾定下和親之政策,並且主動與匈奴通商。然,異域之族,貪婪之心不已。雖高祖之政不容置喙,依照臣之所見,對於匈奴,我們大漢的政策應有所轉變!」

  聞言。

  肉眼可見的。

  原本略帶一絲愁容的劉徹仿佛是吃了定心丸一般。

  心情大好。

  不外乎張偉的這一番話,說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憂慮張家的態度。

  沒想到,張家如此堅決。

  他對匈奴的態度,亦是如此。

  劉徹,何許人也。

  後代被追封為漢武帝。

  漢武帝中的這個武字。

  其實就能詮釋劉徹自身的態度。

  首先就是,至於匈奴。

  一直以來,他都是態度十分強硬的。

  絕不妥協。

  或者說。

  他已經受夠了匈奴的反覆。

  大漢對匈奴採取的和親策略,從劉邦開始就有。

  主要是天下初定,為了大漢能夠休養生息,不得已而為之。

  一味的忍讓。

  只能是解一時之渴。

  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背約,似此反覆無信。

  這是張偉在度娘上找尋到的原話。

  是王恢對大漢與匈奴和親之事的看法。

  而這個王恢,則是大漢當時主管對外的外交官。

  類似於現代的外交部長。

  如此評價。

  足可以看出這群匈奴的品性。

  換句話說。

  和親這種東西。

  或許是大漢初定,整個天下尚未太平的時候的無奈之選。

  然而。

  這並非是長久之計。

  匈奴如此反覆。

  如此小人行徑。

  之於大漢,他們從未死心。

  所以。

  大漢需要給出強硬的態度。

  打,狠狠地打,將匈奴打敗,甚至直接殺到匈奴王庭!

  這亦是劉徹的態度。

  如此。

  張偉順水推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怎能不讓劉徹歡心?

  沉吟了一番。

  劉徹緩緩開口。

  「張愛卿的意思是,我們大漢之於匈奴的態度應該有所轉變?」

  張偉點頭。

  「陛下,不只是轉變,而是給出更加強硬的回擊!匈奴亡我大漢之心不死,經年的騷擾,我大漢的邊關已經是不堪其擾。」

  「眼下,我大漢國富民強,實力雄厚,正是興兵的大好時機!」

  「而我張家,願為陛下先!」

  張偉這一番發言,慷慨激昂。

  所言者,無不切中劉徹的內心。

  尤其是其最後一句敢為陛下先。

  聽的劉徹是心潮澎湃。

  其實,早在劉徹繼位之時。

  張偉就已經詳細地研究過漢武帝劉徹的心思。

  與之前的文景二位帝王不同。

  劉徹明顯更為好戰。

  或者說,

  眼下,大漢國內的情況形勢一片大好。

  而塞外匈奴屢次進犯邊境。

  這讓態度強硬的劉徹,直接就是選擇將矛頭對外。

  如此。

  劉徹在位期間。

  與匈奴多次產生過爭鬥。

  有著整個大漢作為後盾。

  即便是戰果並不是那麼的理想。

  但。

  劉徹也是取得了一些戰績的。

  如此才被追封為漢武帝。

  當然,這麼一番戰爭,對大漢之後的沒落,其實是埋下了隱患。

  不過。

  這一次有張偉,有張家。

  他可能旁觀嗎?

  不。

  絕不會。

  無論是為了張家,又或者是為了大漢。

  張偉已經是打定主意要插手此事。

  別的不說。

  眼下,張家發展的程度早已經是封無可封。

  想要更進一步。

  就只能從戰功以及其他方面入手。

  或者說。

  隨著時間的流逝,張偉愈發意識到。

  別看眼下張家發展的欣欣向榮。

  是,依賴帝王發展的本質是沒錯。

  但。

  王朝的更迭。

  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

  他張家,如果真正與某一位帝王綁死。

  以後怎麼辦?

  動亂之時怎麼辦?

  總不能都像之前張家那樣,偏安陵水城。

  要知道,那樣超然的地位也是建立在張家幾不相幫的前提。

  現在張家可謂是與劉家緊緊的捆綁在一起。

  也是時候給張家找尋出路了。

  當然。

  此事不急。

  至少,張偉是不是那麼急迫的。

  大漢依舊有著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他張家的發展,亦是需要時間來沉澱。

  平靜,對於休養生息來說,確實是不可多得。

  但。

  他張家想要更進一步。

  就需要更多的功績。

  所以。

  於公於私,張偉都是很支持與匈奴開戰的。

  故而。

  張偉發出了如此慷慨激昂的言論。

  「張愛卿,張家不愧是我大漢肱骨,你之思慮與朕所想的一般,只是……」

  眼看著劉恆欲言又止。

  張偉轉念一想,便是明白了劉徹的顧慮。

  說白了。

  與匈奴開戰,並非是劉徹一個人的事,也並非只是他張家點頭就能夠直接拍板的。

  這是關乎整個大漢國運的大事。

  匈奴可遠非他們所認為的那麼孱弱。

  儘管大漢經過了長久的休養生息,國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回覆。

  但。

  塞外苦寒,匈奴更加信奉物競天擇的規律。

  故而,能夠活下來的匈奴無不是驍勇善戰。

  並且他們以放牧為生,一生都在馬背上馳騁。

  並不是張偉要長他人志氣,而滅自己威風。

  這是他們必須要面對的客觀事實。

  匈奴以騎兵為主。

  而大漢則是步卒起家。

  騎兵有,但並不以之為主。

  如果匈奴一心想要跑,即便是他大漢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望塵莫及。

  再加上,勞師遠征。

  若是真的這樣耗著。

  就算是大漢,長久也是難以支撐的。

  如此。

  必須要有一個萬全之策。

  想要與匈奴爭鬥,也必須要得到他人的一致認可。

  至少朝中反對的聲音不能太大。

  除此之外,該如何與匈奴爭鬥,這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劉徹很頭疼。

  屏幕前的張偉亦是如此。

  打仗,可並非是一拍腦門說打就打的。

  別的不說。

  朝堂中反對的聲音肯定就不會小。

  試想一下。

  大漢休養生息至今。

  原本跟隨劉邦開國的功臣死的死,散的散。

  不少都是成為了諸侯。

  可以說,現今整個朝堂都已經是更替疊代,甚至疊代了好幾代。

  長久的安穩之下,朝臣的進取之心以及好勝心。

  張偉對他們並不抱有期待。

  但。

  不管怎麼說。

  打肯定是要打的。

  張家想要得到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打,而且還得打好,打的漂亮。

  劉徹想要獲得更多的功績,想要讓大漢的百姓長治久安,也需要打。

  在與匈奴交戰這件事上。

  君臣二人達到了高度的一致。

  只是……

  沉吟片刻。

  張偉操縱著張旺川,再一次開口。

  「陛下若是相信臣,臣這裡有一道萬全之策。」

  哦??

  「萬全之策?張愛卿,此言為真?」

  張偉鄭重點頭。

  「陛下,此事關乎我大漢之國運,臣亦是不敢妄自言論,臣確實有一言,或許可解陛下之為難。」

  眼看著面前鎮定自若的張旺川。

  不知怎麼的,劉徹的內心頓時平靜了下來。

  或許這就是張家特有的魔力。

  亦是劉家對張家特有的信任。

  「張愛卿,但說無妨。即便是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朕亦是不會怪你。」

  得到了劉徹的保證。

  屏幕前的張偉倒是沒有太大的波動。

  歷史上。

  儘管遭遇了重重阻礙,劉徹依然是毅然決然地出兵。

  而讓他說服所有人,並且篤定出兵的。

  其實有多種因素。

  一方面,大漢經過今年的休養生息,一眾朝臣對大漢信心十足。

  再者,朝堂中主戰派還是占絕大多數的

  至少大漢的幾個強硬對外的人物,擁有一定的實權。

  也就是說。

  之於張家想要解決的事情,其實,其實只在於給他們足夠的信心。

  也就是所謂的萬全之策。

  「陛下,臣之計策,可保匈奴為我大漢所圍困。」

  「我張家與匈奴通商多年,自然與其中不少人交好,尤其是其中的閼氏,歷來收取我張家的好處,已是我張家的半個碟子。」

  「再者,閼氏之於匈奴王庭,早已經是虎視眈眈,他比我們大漢更加希望匈奴王庭受損。如此,方有取而代之的機會。故而……」

  說到這裡,張偉特地拖長了音調。

  迎著劉徹越發明亮的目光,緩緩開口。

  「故而,閼氏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我大漢完全可以想辦法將之圍困,一網打盡!」

  好!

  隨著張偉話音落下。

  劉徹甚至忍不住拍手叫好。

  張偉的計策樸實無華,仔細想來卻是十分的精妙。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匈奴內部也並非是一片和平。

  至少匈奴王冒頓一族,長久以來把持著匈奴最高的權力,已經是引得其他人的不滿。

  再者,張家與匈奴通商,里里外外的打點自然是有親近之人。

  之前張瑞祥通過賄賂閼氏,這才換得劉邦一條生路。

  他張家更是順著這一條線繼續發展了下去。

  與閼氏有所交往。

  如果大漢流露出幫其上位的意思。

  想必閼氏應該很願意做這份內應!

  而大漢需要付出的,無非就是扶持他上位。

  「只是,張愛卿,朕怕前有狼後有虎。」

  張偉微微擺手。

  「陛下,以我大漢國力,只要將匈奴圍困,之後予求予取還不是由我們說了算?」

  「再者,即便是閼氏能夠逃出生天,只要將匈奴主力盡數無殲滅,足可以保我大漢國運幾十載!」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