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鎮壓(4000)

  第878章 鎮壓(4000)

  「銅柱?」

  「藍色的液體?」

  吳良實在無法想像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不由的皺起來眉頭。

  「不錯,這銅柱是軟的,使用工兵鏟輕輕一鑿便可在上面留下一道印記,應該是與那銅像一樣的純銅。」

  楊萬里更加詳細的說道,「至於那藍色的液體,我倒說不清楚那是什麼,也不敢教兄弟們亂動,只等公子查看過後再做定奪。」

  「前面帶路。」

  吳良依舊想像不出這究竟是個什麼東西,當即對楊萬里點了點頭,快步向發現銅柱的地方走去。

  「什麼銅柱……」

  一眾瓬人軍骨幹見此狀況也是心生疑惑,連忙一路小跑著跟去。

  如此來到那銅柱近前。

  吳良首先便聞到了一股淡淡的酸味。

  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酸味,並未夾雜通常與酸味一同出現的臭味,因此不算難聞,不過也稱不上好聞。

  「公子,這應該是便是那藍色液體散發出來的氣味,方才咱們的人挖出這截銅柱的時候,我已經做過一番簡單的檢查,確保這些東西不會危及兄弟們的性命之後才跑去向你稟報。」

  楊萬里適時補充道。

  「嗯。」

  吳良點頭應著,已經來到那汪已經積了半平方米左右、一指來深的藍色液體之前。

  此刻那根橫在紅土中的銅柱仍在緩慢的向外滲透著這種藍色液體,這樣的流速可以看出銅柱內應該沒有太大的壓力,而這些藍色液體也只是在自然滲出。

  這會不會一條人工管道?

  看著眼前的情況,吳良腦中首先出現了這樣的猜測。

  受到技術與材料的限制,這個時代還沒有「管道」一類的輸送手段,但這種手段在後世卻極為常見,小到生活中已經無法離開的水管、燃氣管、輸液管,大到一些大型的軍用、民用基礎設施,「管道」幾乎無處不在。

  而銅這種延展性比較好的金屬,如果不是太過珍貴,想來做成管道應該也不會太難,哪怕對於古人而言……

  當然,這只是吳良天馬行空的猜測。

  畢竟眼前這條銅柱至少得有個十公分左右的直徑,哪怕做成中空的管道,如果只是短距離或許還有那麼點可行性,如果是長距離的話……那成本哪怕放在漢朝也已經上天了,更不要說還要早上數千年的上古時期,何況還要考慮到純銅這樣的軟金屬在傳輸的過程中所能夠承受的壓力,以及亦損壞等屬性的問題。

  所以,吳良也清楚這種可能性並不大,事情也絕對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

  但是這散發著淡淡酸味的藍色液體,卻令吳良再次想起了此前關於「濕法煉銅」的猜測。

  據他所知,「濕法煉銅」中使用的「膽水」便是一種藍色液體,並且天朝最早使用的「膽水」都是天然形成的,並不像後世那樣可以採用化學的方式提取。

  另外,「膽水」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銅,因此也的確會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酸味。

  而要驗證此事其實非常簡單。

  吳良如今對這銅柱一無所知,對這藍色液體也一無所知,只能根據自己的猜測一一加以驗證排除,才有可能接近真相。

  如此想著,吳良已經將手中的工兵鏟剷頭插進了面前這汪藍色液體中。

  「這……」

  瓬人軍眾人自然不知道吳良在做些什麼,見此狀況心中竟略微有些緊張,一個個屏住呼吸不敢多問。

  而工兵鏟的剷頭浸泡在藍色液體之中,則並未出現任何明顯的變化。

  如此過了幾分鐘之後。

  吳良將工兵鏟從藍色液體中取出時,被藍色液體浸泡的那一部分,原本剷頭頗為光滑的表面竟然變的仿佛燒傷一般粗糙。

  吳良再將工兵鏟探入藍色液體之中,從只有一指來深的藍色液體底部撈出了一些雜質倒在地上仔細查看。

  只見這些雜質中蘊含著幾粒不規則的紫紅色塊狀金屬,最大的也就只有一顆牙齒那麼大。

  這便是單質銅!

  吳良隨之精神一振。

  這足以證明他的猜測是對的,這種銅柱中流出的藍色液體正是能夠使用「濕法煉銅」技術提煉純銅的「膽水」!

  雖然尚不知這「膽水」的源頭是哪裡。

  但此前的種種跡象表明,他已經尋對了方向,而倘若這裡正是九黎國的遺蹟,那么九黎國當年所掌握的便不僅僅只是普通的煉銅法,而是領先於漢朝、唐朝,可以與宋朝相提並論的「濕法煉銅」!

  這無疑是一個驚人的發現!

  任何人都絕對想不到,上古時期的九黎國居然掌握了如此先進的技術,這必將再一次刷新人們對上古時期的認知……

  畢竟「濕法煉銅」有兩個前提條件。

  一個是要有鐵,一個是要有膽水。

  膽水是可以天然形成的,並且有些地方存量還十分可觀。

  而鐵則因為極易氧化的原因,除了數量極其稀少的狗頭鐵,絕大多數都需要提煉得到。

  這也是「濕法煉銅」這種現象早在漢朝便被發現,但卻直到宋朝才被運用到煉銅行業之中的主要原因,因為宋朝相關的書籍中曾有記載,這種煉銅法通常要使用二斤四兩的鐵,才能夠置換出一斤的銅。

  眾所周知,人類文明是先經歷了青銅時代,之後才進入鐵器時代。

  因此只有鐵器足夠普及,並且因為鐵與銅在地球中的含量差異,兩者的價值差異拉開許多之後,使用鐵在膽水中置換銅才是值得的……

  既然「濕法煉銅」必須用到鐵?

  那么九黎國又是如何掌握這項技術的呢,難道他們已經也同樣掌握了煉鐵技術?

  顯然不是……

  如果九黎國掌握了煉鐵技術,那麼瓬人軍此前在這裡發出來的甲冑便不會是銅合金了,而應該是地球上存量更多、作為戰略物資性能更加優越的鐵器。

  所以,九黎國應該沒有掌握煉鐵技術,甚至連鐵是什麼都不知道。

  他們掌握「濕法煉銅」可能也只是偶然。

  假如他們先發現了大量的膽水,又發現了含鐵量極高的鐵礦石,比如那座聖山上的石頭可能便是這樣。

  隨後他們又發現這樣的山石浸泡在膽水之中,便會有單質銅源源不斷的產出,而單質銅因為其良好的延展性與穩固性,製作出來的東西自是要比那個時代的陶器強出不少。

  而對著對單質銅的運用,他們又發現了銅在混入某些物質之後將會變成質地堅硬的合金,於是又將這種合金製成了武器、甲冑,從而取代之前使用的石器……

  於是,一個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並在屢次戰爭中打敗炎帝、黃帝的強大部落聯盟誕生了!

  蚩尤與九黎國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史書中記載的一個細節已經足以證明這件事:黃帝打敗蚩尤滅了九黎國之後,天下卻並未因此回歸和平,反倒比之前變得更加混亂,最終黃帝不得不將自己的臉畫成了蚩尤的模樣,天下皆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才肯向黃帝臣服。

  當然,黃帝可能未必是將自己的臉畫成了蚩尤的模樣,畢竟蚩尤在戰場上應該是戴著銅面具的,而黃帝殺死了蚩尤自然也繳獲了他的甲冑,只需將銅面具戴在臉上,在那個信息閉塞的時代,反倒更容易威懾八方萬邦。

  心中想這些。

  吳良越發覺得這銅柱不簡單,他可能便是九黎國的「膽水」來源,亦是九黎國強大的根源,如果能夠解開這個謎題,必將天朝的歷史掀開全新的篇章!

  「楊萬里,你率領兄弟們沿著這條銅柱繼續發掘,直到將其完全呈現出來,這次要小心一些,莫要再將其損壞。」

  回頭看向楊萬里與面露疑色的眾人,吳良並未多做解釋,著重對楊萬里下令道。

  ……

  吳良與一眾瓬人軍骨幹也一同加入到了發掘銅柱的工作中。

  很快他們便在地下發現了更多的銅柱,這些銅柱有粗有細,造型也不盡相同,有的只是單獨的一根,有些則出現了多條分叉,並且它們也並非處於同一個平面,有的要藏得略深一些,有的則略淺一些。

  目前發現最大的高度差應該在兩米左右。

  不過它們都具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特點,那便是這銅柱的表面不曾生出任何銅鏽,始終保持著最為純粹的單質銅狀態。

  這很不可思議。

  畢竟與這些銅柱一同埋於此處的那座銅像與那些銅合金甲冑,它們便無一例外全都出現了難以避免的氧化現象。

  于吉也注意到了這些現象,再結合其他方面的情況,他將吳良拉到一旁面色擔憂的小聲說道:「公子,老朽懷疑這些銅柱是活的……」

  「不知公子是否查看過此前被兵士不慎鏟開的銅柱,那銅柱已經自動生出了一片如同血痂一般的銅塊,而那口子也似傷口一般被堵上,不再有藍色的液體滲出。」

  「還有後來發現的這些銅柱,有些地方已經挖到了銅柱的末梢,那些末梢則越來越細直至完全封閉,看起來不像是連通著什麼地方……」

  其實此刻吳良也是多少有些自我懷疑。

  雖說他此前推測九黎國可能在機緣巧合之下提前掌握了「濕法煉銅」技術,但目前發掘出來的銅柱已經很多,雖然不曾經過搬運與承重,但他覺得光是這些銅柱份量至少已經達到了十幾噸,畢竟單質銅的密度還是十分可觀的。

  而這可能還只是這些銅柱的一小部分,至少目前為止他們還不曾挖到根源。

  另外。

  根據這些銅柱的走向,吳良如今也可以看出它們其實都是呈輻射狀向外擴散,並且越向外擴散直徑便越小,看起來就像一棵巨樹的樹根……

  吳良已經開始懷疑這會不會是一棵與他此前前往西域時見過的扶桑樹一樣的桐樹。

  只不過扶桑樹好像是青銅樹,而面前的樹卻是純桐樹。

  如果這真是一棵純銅樹,哪裡還需要什麼「濕法煉銅」,直接將這棵樹上的純銅砍下來使用不就可以了麼?

  並且如果這棵純銅樹具有植物特性的話,在加以適當保護與合理修剪的情況下,它上面的銅便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通過那些已經發掘出來的銅柱走向,吳良已經大概推斷出了它們最終匯集的地點——就在他們最早發現的那根鎖龍柱附近!

  因此吳良已經命令楊萬里率領瓬人軍兵士重點發掘鎖龍柱附近的地下。

  至於那根鎖龍柱是否會隨著他們的發掘失去地基支撐轟然倒下,吳良已經無法再顧及了,與儘量不破壞那根鎖龍柱相比,他更需要儘快搞清楚真相,同時也更需要儘快找到離開這處秘境的方法,而不是瞻前顧後躊躇不前。

  如此歷時一天一夜。

  在瓬人軍眾人的共同努力之下,鎖龍柱附近的發掘現場整體下探了兩丈有餘。

  而那根鎖龍柱則並未因此失去地基的支撐而轟然倒下,反倒是直到此時才終於露出了全貌!

  原來此前鎖龍柱露出河床的部分,僅僅只占了它的一半。

  剩下的一半則全部埋於地下,並且地下部分的直徑要比露出的部分略粗一些,如此一直到最下面的部分,則是一個直徑大約3米的圓形石台,使其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不太規則的圓錐體,又像一個被拉高了的三層蛋糕。

  這樣的造型,遠比吳良想像的更加穩定。

  而在鎖龍柱的石台之下,則是一個與鎖龍柱底部的圓形石台直徑相當的純銅大圓柱,許多吳良等人見過的小銅柱以這個純銅大圓柱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與深處擴散開來……

  這造型看起來竟與他們此前發現的那棵疑似被攔腰砍斷的社樹慘留下來的腐朽根莖頗為相像,而正位於鎖龍柱之下的那個純銅大圓柱,則就像是這棵樹殘留的主幹部分。

  「這……」

  吳良不由的面露疑色。

  「嘶……」

  眾人亦是不解,諸葛亮忍不住指著那純銅大圓柱道,「有才哥哥,這鎖龍柱正好立在這裡,看起來倒不像是為了破壞龍脈,反倒更像是在鎮壓這個東西的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