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婦道聲謝,又叮囑道:「貴客們切勿深入密林,這島上毒蟲蚊蠅甚多,毒蛇也不少,小姐們要是被傷到就不好了。」
「多謝提醒。」
傅思瀅對民婦的叮囑道謝,與同伴繞著島邊散步。此處與種有許多果樹的大島完全不同。這裡未經人力開發,道路不是沙泥就是石塊,很不好走,沒過一會兒,眾人的鞋履就又濕又髒。
不過,這未嘗不是一種樂趣,反正傅思瀅是樂在其中。
眾人走得散開些後,胡三爺陪同在傅思瀅身後,終於談論起二人結交的目的。
「不知傅大小姐打算從北夏採買一些什麼東西?您只管說,只要是胡某聽過的,一定會盡全力為您帶回。」
傅思瀅之前被孫丹交待過,不能隨意對外人提到火血烏此物。所以,她也並不打算初次與胡三爺交易往來,就暴露出想要買到火血烏的心思。
一回生,二回熟。做一次交易,確定胡三爺可信後,她再慢慢交付信任。
笑:「不怕胡三爺笑話,我也不過是一時興起,從遊記雜記上看到許多北夏的奇物特產,便想親眼見識一番。」
其實,她根本沒有看過北夏的雜記遊記。不是她準備得不充分,而且壓根就沒有這種雜書。
所以,傅思瀅只能靠胡謅。
想了想,乾脆將自己前世今生聽說和北夏有關的傳聞都講出來。
「書上說北夏盛產一種花,種在家中會讓人夜夜噩夢,不日便精神衰竭而死。還說北夏的鸚鵡是五彩,比孔雀還要好看……」
一連說了多樣奇物,有的胡三爺聽了點頭,有的胡三爺也驚奇,還真是不知道。
把知道的說完,傅思瀅就開始胡編:「書上說北夏有龍的埋骨之地,胡三爺,這是不是真的?要是有的話,給我買幾塊龍骨呀。」
胡三爺驚訝:「龍的埋骨之地?這還真的沒有聽說過。難道這世間真的有龍?」
傅思瀅鄭重其事地點頭:「書上是這麼說的。」
這時,一旁的胡斐很感興趣地問:「不知傅大小姐看的是哪一本書,可否告知在下,在下也想長長見識。」
胡三爺點頭。
「我不記得了,」傅思瀅笑,「是在書坊里隨手翻到的。覺得有趣,本想買下,可無奈沒有帶錢。等下次再去,書已經沒了,連書坊主人也對那書沒有印象。」
胡斐搖頭:「這太遺憾了。」
幾人交談著,繞著小島轉悠,直到快要深入密林時才止步往回返。
胡三爺說:「姑娘說的這些東西,有的在下聽說過,有的沒聽說過。等下一回率領商隊前去北夏,在下一定會記得將姑娘的所需帶回。只是不知把東西都送到皇城何處呢?」
都是些傅思瀅用來掩飾的東西,她並不在意,想了想,說:「送到『茗門茶樓』。」
「茗門茶樓?」胡三爺一頓,又問,「敢問具體在何處,在下擔心尋找不到。」
「距離錦相樓不遠,」傅思瀅笑,「三爺不用擔心找不到,到時候您在皇城裡隨意尋人一問,一定就會問到的。」
「哦,好,好。」胡三爺還以為是皇城中有名的茶樓呢,連連應是,沒再多問。
晴音悄摸摸問傅思瀅:「大小姐,皇城哪兒有一家『茗門茶樓』?奴婢怎麼沒有陪您去過?」
抬手在晴音的腦門上一戳,傅思瀅理直氣壯:「笨,就是我與母親之前設宴邀請一眾夫人們所在的茶館啊。」
「呀,就是那家又破又爛的茶館?」晴音吃驚,「那家茶館很有名嗎?咦,不對呀,奴婢記得那家茶館並不叫『茗門茶樓』。」
剛一說完,忽然想到什麼,晴音恍然大悟:「對了,您之前把那家茶館從原來掌柜的手中給買下了,現在還空著呢。難道您是打算回去以後開茶樓嗎,『茗門茶樓』?」
傅思瀅頗感孺子可教地點頭:「沒錯,茗門茶樓以後就是咱們的營生了。」
聞言,晴音並不替主子激動,反而發愁:「您怎麼想一出是一出?您平日裡又不喜好喝茶,您開茶樓,怎麼做得起來呢?」
「哼!」傅思瀅撇嘴,「要是做不起茶樓,我就做酒樓,和錦相樓搶生意!」
在一旁默默聽著的孫丹,立刻露出比晴音還要發愁的表情,冷不丁道一句:「您還是經營茶樓吧。」
和門主搶生意,屬下怕您把自己也給賠了。
在小島上轉悠許久回到漁夫家中,依然只有漁婦王氏的身影。
王氏已經做好了幾道菜,滿是歉意地說:「不知道我丈夫和兒子為什麼還沒回來,不過咱們也不用管他們了,客人們先用飯吧,要不然等會兒該日落了。」
眾人入座,傅思瀅注意到王氏擔憂地看向密林深處,好奇問:「夫人您方才不是說您的夫君和兒子去下湖抓魚了嗎,怎麼這會兒朝密林的方向看?」
王氏笑一下,解釋道:「這幾日都是在島這邊下湖尋覓的,所以午後就去了島那邊,看看有沒有新鮮東西。」
傅思瀅看向密林:「他們是從密林穿過去的?」
王氏點頭:「是的。雖然密林多毒蛇毒蟲,但咱們都是粗糙人,習慣了,而且知道怎麼避開,所以從密林穿過沒什麼大危險。」
說是這樣說,但這麼久了,人還沒有回來,不得不讓人擔心吶。
「吳此,你命幾個屬下去幫忙尋一尋。漁家也該回來了。」
「是。」
領了命令,吳此立刻挑出三個護衛,讓他們從王氏指去的方向進入密林尋人。
王氏對傅思瀅再三道謝:「多謝小姐,您真是善良。」
傅思瀅吃口蝦干,擺擺手,不以為意。
事實證明,命長燚軍護衛前去尋人是明智的。很快,那三個護衛就飛速返回來,也帶回了王氏和夫君和兒子。
但不幸的是,帶回來的都是屍體。
三個護衛,每個人背著一具屍體,正是漁婦王氏的丈夫和兩個兒子。
另外還有三個魚簍,裡面裝著滿滿的收穫,魚簍里的魚有的甚至還在苟延殘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