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今天有收穫嗎

  第131章 今天有收穫嗎

  「我明白了,畢竟這是五個多億的國家財產,你們有這樣的顧慮是對的。」

  鄭立農點了點頭,認可了柴煥華的理由。

  坐在一邊旁觀的高凡眼見著潘越臉色大變,似乎是想槓一句什麼的樣子。一向了解他脾氣的馮連松眼明手快地按住了他,不讓他出聲。

  隨後,潘越的表情便由激動變成了沮喪,接著又變成了漠然。

  關勞資屁事!

  估計這就是這一刻潘越的心裡寫照吧。

  日本工程師的事情,算是一個小插曲,鄭立農不再提了,大家也就選擇性地把它忘記了,接著又聊起了其他話題。

  黃瀾化工廠的生產和經營問題,當然不止這一件。鄭立農一項一項地問著,有些黃化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他會做出一些指示;有些是黃化的現實困難,他則表示可以幫助協調解決。

  由於潘越這個攪屎棍不再出聲,大家的交流還是很和諧的。

  曹陽成不是菜鳥,知道領導視察的時候,你不能把工作說得完美無缺,哪怕是真的完美無缺,你也要留點破綻下來,讓領導批評幾句,否則領導不是白來一趟了嗎?

  對於鄭立農的批評,曹陽成和一干廠領導都表示心悅誠服,會立即遵照鄭立農的指示去改正。

  至於有個別人演技過於誇張,說出些諸如「高屋建瓴」、「茅塞頓開」之類的恭維話,收穫的往往是鄭立農一個關愛弱智兒童般的眼神。

  大家都是時間管理大師,匯報告一段落的時候,也正好到了飯點。黃化準備了一桌八盤八碗的「家常菜」迎接鄭立農一行,鄭立農倒也沒端著架子批評,畢竟這也是時下的風氣,就算你三令五申,人家也不敢真的照著「四菜一湯」的標準來接待你。

  吃飯的過程乏善可陳,大家都圍著鄭立農、馮連松、吳哲夫三人敬酒,高凡和潘越二人被晾在一邊,倒是免去了被灌酒的痛苦。

  吃過飯,大家被安排在黃化的招待所休息。鄭立農、馮連松和吳哲夫三個人顯然都是需要安排單間的,雖然單間標準也有差異,以體現出各自職位的不同。

  以黃化廠辦的愚見,高凡、潘越二人,其實住個二人間就可以,但曹陽成覺得也沒必要去省一間房,於是這二人也都享受到了單間待遇,只是房間的檔次又降了一格。

  「小高,鄭部長讓你到他房間來一下。」

  高凡在房間剛剛洗漱完,正準備倒頭睡個午覺,吳哲夫給他房間打來了電話。

  高凡照著吳哲夫說的房間號碼來到鄭立農的房間,吳哲夫已經在那了,甚至還已經幫他沏好了一杯茶,放在小茶几上。

  高凡從茶的位置確定了自己的位置,在客廳的小沙發上坐下,擺出一副小學生聽老師訓話的姿態,向坐在大沙發上的鄭立農問道:

  「鄭部長,您找我?」

  「今天有收穫嗎?」鄭立農問。

  「收穫很大。」高凡答道。

  「說說看,有什麼收穫。」鄭立農又說道。

  高凡在心裡組織了一下,按著常見的套路歸納出幾條,不外乎就是大開眼界、了解到很多實踐中的困難、向一線幹部學到了很多之類的,為了顯得不是那麼糊弄,他還舉了幾個例子。

  上午的會,高凡還的確是聽得挺認真的。後世的聚酯生產技術,他了如指掌,但這個年代的聚酯裝置有什麼特點,他就不太清楚了,所以聽曹陽成、柴煥華他們介紹的情況,還是挺有收穫的。

  他也不枉被稱為人行自走資料庫,記憶力極好,曹陽成他們講的一些梗,他也能記住,此時向鄭立農複述出來,便顯得他聽講認真,是個可教育的好孩子。

  鄭立農對於高凡的回答還是挺滿意的,雖然他也聽出高凡的話有一些套路,但這恰恰說明高凡有足夠的情商,不是潘越那種愣頭青。

  高凡的敘述中,涉及到技術方面的問題,沒有任何差錯,這說明高凡是懂這些技術的,至少是能夠聽懂這些技術,這對於一個一年級的本科生來說,的確是非常難得了。

  「關於黃化聚合釜日常維護的問題,潘處長說可以請國內企業來幫忙,你對此是怎麼看的?」

  說完常規的那些口水話之後,鄭立農拋出了關鍵性的問題。

  高凡笑笑,說道:「鄭部長,我冒昧地問一句,您就是為這事來的吧?」

  「你說呢?」鄭立農還了他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

  高凡便清楚鄭立農的立場了,他說道:「我認為,潘處長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而且是非常急需的。」

  「理由呢?」鄭立農問。

  高凡說:「很簡單,我們不可能靠買設備建起一個聚酯產業。」

  「這個提法……倒是有點意思。」鄭立農點點頭,接著問道,「那麼,小高,你對咱們國家的聚酯產業了解嗎?」

  「看過一些資料,說不上很了解。」高凡低調地說。

  「說說看。」

  「我們國家的聚酯產業,發端於50年代,真正形成生產規模是在60年代。到70年代之後,國家領導看到了全球合成纖維產業的大發展,意識到我們必須搭上這班車,所以開始大力發展聚酯產業。

  「鑑於我國的聚酯設備製造能力幾乎是空白,目前包括黃化在內的國內十幾家大中型聚酯廠,都是70年代以來從國外引進的。

  「目前我國的聚酯產能大約是每年40萬噸,其中大約只有不到2萬噸使用的是國產設備。」

  「這個功課做得不錯。」鄭立農贊了一聲。

  聚酯畢竟只是化工產業的一部分部分,高凡在北京出發之前,估計也想不到會遇上鄭立農,更不會想到鄭立農會帶他來黃化。他能夠信口說出國內聚酯行業的情況,就說明他平時是做過一些功課的,這就值得表揚了。

  「據我看到的一些專家預測,咱們國家到本世界末,聚酯規模要達到300萬噸以上,也就是在現有基礎上擴大將近10倍。

  「如果這10倍的產能,全部依靠引進技術來實現,我們的外匯光是引進聚酯裝置就全部花光了,這是絕對無法接受的。」高凡斷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