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引爆芬蘭

  第228章 引爆芬蘭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當地最大的一家紙媒《赫爾辛基新聞》的首席記者安妮斯頓接到了一個電話。

  電話中,對方自稱是芬蘭國民銀行的工作人員,給她提供了一條新聞線索:

  德國央行持續提高基準利率,目前德國銀行的存款利率已經達到了5.5%,部分商業銀行甚至達到了6%。

  而芬蘭銀行執行的基準利率僅有1.5%。

  最近很多市民前來銀行將手中的芬蘭馬克兌換成德國馬克,然後拿去存入德國的銀行。

  敏銳的安妮斯頓意識到這條線索值得繼續挖下去,於是安排人開始進行深入了解。

  在全球性的經營活動中,每個國家都會根據本國的經濟水平以及通脹預期來進行利率調整,以此來對本國的經濟進行調控。

  但因為各國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會出現地區性的利率差。

  對於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利差並不算什麼新鮮事,通過利差來進行套利活動更是如吃飯喝水一般簡單。

  但隔行如隔山,尤其是在資訊並不發達的90年代初,在金融從業者眼中再平常不過的套利交易,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了解的人並不多。

  尤其是通過利差進行套利交易還需要考慮到一個匯率變動的問題,一旦匯差大於利差,套利交易反而可能得不償失。

  所以鮮少有普通人採用利差套利來實現個人財富增值。

  但芬蘭這次的情況又不一樣。

  芬蘭馬克採取的是聯繫匯率制,聯繫的目標貨幣就是德國馬克。

  在正常情況下,芬蘭馬克會隨著德國馬克的波動而波動,相互之間的匯率比價只允許在一個小範圍內浮動。

  如果當市場的波動超出允許的範圍,芬蘭央行就會進行干預,來穩定匯價。

  所以這裡面不存在匯差的問題。

  在沒有匯差的情況下,通過利差來進行套利交易,那簡直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了解清楚情況後,安妮斯頓很快就做了一期專題報導。怕被芬蘭政府找麻煩,她在專題報導中僅講述了事實,沒有對這種現象做出任何評價。

  為了讓報導更有可信度,她還附上了對一部分已經開始進行利差套利操作的市民的採訪。

  於是毫無懸念的,刊載了專題報導的這期報紙賣脫銷了。

  原本《赫爾辛基新聞》每期40萬份左右的銷量,這一期直接加印到了60萬份仍然一報難求。

  芬蘭總共不到500萬的人口,其中至少有60萬人看到了這份報導,所形成的輿論效果絕對是核彈級別的。

  大部分芬蘭人雖然是第一次聽說利差套利這個名詞,但專題報導中的解釋他們一看就明白了,再仔細思考一番後,很多人恍然大悟。

  原來把錢換成德國馬克存到德國的銀行,每年的收益要比存在國內高出4%-4.5%。

  「老婆,記得明天去把我們存在銀行里的錢都取出來換成德國馬克。」

  「為什麼要這樣做,錢不是在銀行里存的好好的嗎?」

  「《赫爾辛基新聞》報上說了,德國銀行的利率已經漲到了5.5%,比芬蘭的銀行利率要高出四個點,我們可以把錢取出來存到德國的銀行去。」

  「天啦,你說的是真的嗎?我現在就打電話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妹妹。」

  「妹妹,是我,聽著,明天去把銀行里錢都取出來換成德國馬克然後存到德國的銀行去,那邊的利息比國內高出4個點。」

  「……」

  「消息當然是真的,赫爾辛基新聞報上面都報導了。」

  「……」

  「嗯嗯,明天抓緊時間,好的,就這樣吧。」

  當晚,類似的對話在無數個家庭中上演,消息像病毒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芬蘭。

  什麼都不用做,每年就能多出3倍的收益,這樣的回報率連上帝見了都會為之瘋狂。

  芬蘭央行行長埃里克森同樣看到了這個報導,在大發雷霆的同時又無可奈何。

  專題報導中只說了芬蘭的貨幣政策和德國現行利率的事實,連一句質疑政府決策的話都沒有寫,他想發飆都找不到理由。

  上帝啊,希望我們的民眾不會盲目聽從這樣的報導吧。

  埃里克森睡前在心裡這樣祈禱。

  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但芬蘭的銀行系統卻炸了,上帝打了個盹,並沒有聽見埃里克森的禱告。

  傑弗森,一個非常普通的中年芬蘭人,看到《赫爾辛基新聞》的專題報導後,他算了一筆帳。

  自己在芬蘭國民銀行中有5萬芬蘭馬克的存款,每年多出4%的收益,那就是2000芬蘭馬克。

  這筆錢足夠支付自己去德國來回的機票錢還能有剩餘,而這剩餘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純利。

  蚊子再小也是肉,打個飛的就能辦成的事,又不麻煩,當然必須安排上。

  於是,他卡著銀行開門的時間點來到了離自家最近的芬蘭國民銀行儲蓄網點,卻被門口的情況驚到了。

  在他之前,已經有二十多人排好了隊伍,看架勢都是來取錢的。

  要知道芬蘭人出了名的不喜歡湊熱鬧,平時就算是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也很難看到這麼多人排隊的現象。

  傑弗森先是有點懵,然後很快就釋然了,他能想明白的問題,別人同樣也能想清楚。

  但他不知道的是,這樣的排隊隊伍幾乎覆蓋了全芬蘭大大小小的銀行,最多就是排隊人數多少的區別。

  對於普通的芬蘭民眾來說,傑弗森的想法代表了絕大多數人。

  在知道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打個飛的去德國旅遊一圈,每年就能多出一筆可觀的收入後,沒幾個人能對這樣的好事無動於衷。

  普通人尚且如此,那些專門從事金融行業的人,心就更大了。

  芬蘭的存款利率很低,貸款利率就不可能高到哪去,芬蘭銀行執行的貸款利率只有4.5%。

  90年代初期,網際網路的前身全球資訊網才剛剛出現,遠沒有到幾十年後一條信息一秒鐘就能傳遍全世界的程度,靠信息差賺錢是很多人的「獨門秘笈」。

  但現在芬蘭和德國之間的利差被直接攤開在了所有人面前,芬蘭的金融業從業人員集體高潮了。

  從芬蘭的銀行貸款一百萬芬蘭馬克,兌換成德國馬克存入德國的銀行,每年能有1%也就是一萬芬蘭馬克的收益。

  這或許看起來不算什麼,但如果能貸出來一千萬甚至更多的芬蘭馬克呢?

  啥都不用干,可以直接躺平。

  芬蘭央行,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的埃里克森很快收到了下面傳來的報告。

  所有芬蘭境內的銀行無一例外,從今天早上開門的時候起,都遭遇了輕重不一的擠提現象。而且所有取出存款的市民都要求將手上的現金兌換成德國馬克。

  用屁股想都知道,這些市民換完德國馬克之後,下一步就是把錢存到德國的銀行去。

  他的心在滴血,大規模的資本流出,只會讓本就糟糕的芬蘭經濟更加雪上加霜,央行僅僅8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撐不住這種規模的外匯流失。

  該死的《赫爾辛基新聞》,該死的安妮斯頓,她們這是在教唆民眾掏空整個芬蘭,愚蠢至極,簡直就是在犯罪。

  目前擺在埃里克森面前的可選項有三個。

  一是宣布加息,向德國看齊;二是放棄聯繫匯率,實行浮動匯率;三是找關係好的鄰國借錢,暫時維持住局面,期待國內經濟回暖。

  宣布加息,無異於給本就脆弱不堪的芬蘭經濟再狠狠地來上一刀,與自殺無異。

  放棄聯繫匯率,實行浮動匯率,芬蘭馬克肯定會貶值,貶值多少目前不好評估,但所有國民財富都會面臨損失。

  至於找友好國家借錢,北歐五國同氣連枝,現在的情況是大哥別笑二哥,沒有最爛,只有更爛。自保尚且不夠的情況下,估計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在這時候借錢給芬蘭。

  焦頭爛額的埃里克森又想到了《赫爾辛基新聞》報,找人要到安妮斯頓的聯繫方式,不顧身份的打過去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指責。

  然而安妮斯頓也不是吃素的,一句民眾有權利知道真相就把他頂了回去。

  埃里克森拿她沒有辦法,只好苦口婆心把當前面臨的困局說了一遍,希望她能在報紙上呼籲民眾保持理智,不要盲目跟風進行利差套利。

  這次安妮斯頓沒有拒絕,爽快的答應了。

  第三天,《赫爾辛基新聞》報上果然又刊登了一期專題報導,向民眾解釋資本流失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然而火已經燒起來了,又怎麼可能是這麼容易就澆滅的呢,後面的這篇報導連個水花都沒能濺起來。

  銀行排隊取款換外匯的人依舊大排長龍,人們該怎樣還是怎樣。

  ……

  在所有芬蘭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一輛並不起眼的小轎車在赫爾辛基連續逛了三天,每天的行經路線上都有許多的銀行。

  車上坐著的正是事情的始作俑者,給安妮斯頓提供新聞線索的劉元昊。

  第四天,眼見芬蘭的取款換匯潮已經形成燎原之勢,劉元昊選擇了悄悄離開。

  悄悄的他走了,正如他悄悄的來,埋了一個炮仗,不帶走一片雲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