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與寶潔公司的合作(求訂閱)

  第155章 與寶潔公司的合作(求訂閱)

  梁伯韜代表興元投資發布公告:已持有玉朗集團10%股權,計劃以5.9港幣每股的價格對玉郎集團發起全面收購。

  玉郎集團的總股本1.4億股,當前股價4.5港幣,興元投資第一次喊出的價格就溢價了30%。

  在興元投資公開發布收購邀約後,玉郎集團的股價直接衝到了5.9港幣,與興元投資的收購價齊平。

  一時間,港九震動。很多人都猜到了劉元昊會反擊,但沒有人會想到這次反擊力度會這麼大,竟然是要直接收購整個玉郎集團。

  東方報業的馬家三兄弟看到這則消息之後驚出了一身冷汗,上次東方報業曝出來的劉元昊的緋聞更勁爆,但他們道歉的動作很快,姿態也擺的很低,事後的補救措施也算到位,這才平息了劉元昊的怒火。

  馬登坤看著幾個弟弟,說道:

  「沒想到劉元昊這次的反應這麼強烈,以後東方日報千萬不要再報導他的緋聞了,上次幸好我們應對得當,才算把事情擺平了。」

  馬登發幾個都點頭表示同意,馬登財說道:

  「這次黃玉朗是活該,連各家報館之間的默契都敢破壞,我估計他根本不清楚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還想踩著劉元昊上位,完全是咎由自取。」

  正如他所說的,這一次雖然有人認為劉元昊的反應有些過激,但沒人同情黃玉朗。

  之前他口無遮攔,把香江新聞出版業的同行得罪了個遍,這次所有人都在等著看他的好戲。

  玉朗集團,收到消息的黃玉朗氣急敗壞,完全沒想到就報導了一條小小的緋聞給他帶來了這麼大的麻煩。

  他的個人帳戶還完銀行貸款後,現金流幾近枯竭,根本拿不出錢來打收購戰。更麻煩的是銀行逼他提前還貸就是因為他的信譽出了問題,現在他即便是拿玉朗集團的股份做抵押,能貸出來的錢也要打一個很大的折扣。

  玉朗集團是我一手創辦的,絕不能拱手讓與他人,我有整個集團做後盾,一定能想出籌集資金的辦法,他在心裡如此想到。

  黃玉朗將供股集資的錢拿去炒股造成大量虧空,這件事本就讓玉郎集團的一眾小股東非常不滿,加上他本人對收購一事又遲遲沒有做出回應,小股東們猜測他可能是在股災中虧損太多,已經沒錢發起反收購,於是前往萬國寶通登記出售股票的人越來越多。

  劉元昊將收購玉郎集團的事情交給了程偉立和梁伯韜負責,這本來就是一場實力完全不對等的收購戰,不需要他投入過多精力。

  4月,港府招標競投葵涌7號貨櫃碼頭,在劉元昊的主持下,和記黃埔旗下的國際貨櫃以44億的天價一舉奪得該碼頭的發展權。

  加上85年和記黃埔聯合九龍倉一起拿下的6號貨櫃碼頭,整個葵涌港的7個貨櫃碼頭,和記黃埔和九龍倉擁有其中的6個。

  這次的7號貨櫃碼頭,連同投標,填海以及購置設備,預計總費用將高達70億港幣。

  不同於三年前拿下6號碼頭時還需要和九龍倉合作,現在的和記黃埔已經不缺錢了。

  黃埔花園的開發已經進入尾聲,僅這一個項目就能為公司帶來超過50億港幣的利潤,而7號貨櫃碼頭的建設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過程,和記黃埔在交付了標的費用後,帳上仍然保持著充足的現金流,足以支持公司繼續擴張。

  和記黃埔的會議室里,劉元昊坐在首位,他的兩邊分別坐著馬世民和霍建寧,其餘的管理層老外依舊占據了一半還多的位置。

  霍建寧自從79年回港後便被劉元昊網羅到了和記黃埔,最開始從財務工作做起,在劉元昊的刻意栽培下,他逐漸展現出自己的能力,現在已經成為公司僅次於劉元昊和馬世民的第三號人物,被視為劉元昊的肱骨重臣,也是馬世民接班人的不二人選。

  會議開始後,劉元昊先對之前碼頭的競標做了總結:

  「我們已經擁有葵涌4、6、7號貨櫃碼頭的發展權,這三個碼頭正好又連在一起,7號貨櫃碼頭的建設要加快,管理也要跟上。葵涌港的貨櫃吞吐量增長迅速,有成為全球第一大港口的潛力,這筆買賣絕對划算。」

  國際貨櫃的負責人立即出言附和。

  等他說完,劉元昊又說起另一件事:

  「美國寶潔公司在進行了一番調研後,決定進入內地市場發展,由於擔心不熟悉內地的政策和市場,想找一家香江的公司合作,於是找到了我們。對於這項合作,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馬世民是最早知道這個項目的,第一個發言: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項目,寶潔有技術,內地有市場,我們有銷路,還可以調和雙方之間的關係,合作的好的話可以實現三贏。」

  他說完後,除霍建寧外,其他高層紛紛發表意見,沒有一個人反對,全部表示贊同。

  劉元昊看向霍建寧,笑著問道:

  「你不說話,是不是有不同意見?」

  霍建寧清了清嗓子,看著劉元昊說道:

  「馬生剛才說的很對,這是一個能實現三贏的合作項目。不過我研究過寶潔公司的發展歷程,發現他們成立的合資公司在發展起來後有甩掉合作夥伴的習慣。所以我們需要注意這一點,在合同上不能給寶潔輕易甩掉我們的機會。」

  這個說法讓劉元昊眼前一亮。

  「你是說寶潔今後有可能甩掉我們搞獨資?」

  「寶潔有技術,一旦掌握了我們的銷售網絡,未必不會存有踢開我們的心思。」

  劉元昊點點頭,前世寶潔找到李黃瓜合作,條款中就有股份回購的款項,導致寶潔在內地的經營最後做成了獨資。

  「那這次和寶潔的談判就由你來負責。」

  劉元昊對霍建寧說道。

  「好的,老闆。」

  整個80年代,外商來華直接投資的並不多,跨國公司和內地相關部門之間處於一個相互試探的過程。

  當時很多行業基本上不允許外商獨資經營,即便是合資,相關部門也常常為他們找好了合作夥伴。

  對於外資來說,他們對內地市場幾乎完全不了解,不知水深水淺。找一些當地的合作夥伴,利用他們已經建立的銷售網絡,良好的政商關係和現有的基礎設施以及勞動力資源,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資風險。

  就寶潔而言,就算內地允許,他也未必敢隻身殺入,找一個熟悉內地情況的合作夥伴就成了必然選擇。

  香江作為一眾跨國公司投資內地的橋樑,自然成為了他們的首選。而和記黃埔與內地多個省市都有貿易往來,也因此被寶潔公司看重。

  當然,這樣的合作肯定不止和記黃埔與寶潔兩方,還需要引入內地的資本,此時主流的方式就是由內地的同類型企業以原有的工廠入股,提供廠房和勞動力資源。

  但在這樣的合作方式下,中方入股企業原來生產的品牌必然不被重視,會慢慢走向邊緣化甚至被直接雪藏。

  80,90年代的合資浪潮中,一大批民族品牌因為這樣的原因走向了消亡或者直接變成了外資控股。

  像天府可樂,香雪海這些曾經紅極一時的品牌已經消失,中華牙膏,雙匯,大寶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全被外資收購。

  前世寶潔進入內地後,在發展過程中也曾利用合資的方式雪藏過不少中資品牌,劉元昊想試試在這個過程中能不能做成案例給內地這邊提個醒,挽救一些民族品牌的命運。

  霍建寧在和寶潔公司的談判中非常強勢,最終拿下了合營公司45%的股權,而且沒有股份回購條款。

  劉元昊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比前世李黃瓜簽的那份合作協議要好上太多。

  合營公司成立後,與寶潔選定的內地合資目標廣州肥皂廠及廣州市政府展開了談判。

  這是寶潔公司用了三年時間花費百萬美元在對內地市場進行了全面調研後選定的合資對象。

  在當時來說,擁有60多年歷史的廣州肥皂廠有著許多優勢,位於珠江三角洲,交通便利,對外通訊及往來都很方便。廣州的經濟在內地也屬於第一梯隊,潛在的消費市場巨大。

  而且這家工廠自80年代以來開發的「潔花」系列洗護膚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有一定的影響,銷量不錯並建立了良好的銷售渠道,合資公司可以沿用這個渠道使產品順利地進入市場。

  在和記黃埔的穿針引線下,寶潔和記黃埔與廣州肥皂廠和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同創立了中美港合資的廣州寶潔有限公司。

  根據達成的初期協議,廣州寶潔第一期投資為1000萬美元。

  其中廣州肥皂廠(擁有20%股權)提供廠房和勞動力,廣州技術開發區(擁有5%股權)負責新建廠房,寶潔公司為廣州寶潔提供管理與技術支持,和記黃埔協助產品在內地市場的銷售以及出口創匯。

  這份協議初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在廣州寶潔新產品上市後,「潔花」這個品牌就被雪藏,再也不見蹤影。

  劉元昊想著能不能將這個品牌做成一個案例,讓內地以後再談合資時多為自己爭取點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