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又是一年龍抬頭

  十一月二十日,陳婆列與陳邦彥奏疏送入升龍皇城,『大越皇帝』陳煚召重臣廷議。

  對於宋朝燕王所提出兵要求,幾乎所有大臣極為驚詫。

  廷議不過剛開始,便怒斥唾罵聲一片,指責宋朝無義,燕王無恥。

  甚至有人高呼,「我泱泱大越,自來堅韌不屈,縱使韃虜肆虐,國家危亡,亦有我輩赴湯蹈火來匡扶,絕不接受宋人這般趁火打劫的要挾!」

  一時間,附和的人越來越多,似乎都很有骨氣的樣子。

  群情激憤的之時,一份急報匆匆送來,「三江府城陷落!」

  隨即,滿殿鴉雀無聲。

  蒙韃不是前日才開始攻城嗎?

  三江府城勉強也算得上是大城了吧。

  萬餘地方軍,怎麼也得守上十天半個月啊!

  如何會這麼快就被攻破了?

  減去消息傳遞時間,豈不是說,蒙韃只用一天多就輕鬆拿下了!?

  這……這蒙古人,也太恐怖了吧!

  聽說還基本是騎兵,本就不擅攻城。

  如此看來,升龍城也未必可靠。

  等蒙韃兵臨城下,照樣有被攻破的風險,那可就真的要命了。

  一眾王公大臣此刻心中拔涼,惶惶不可終日。

  之前如老僧入定一般的陳守度,這時才緩緩張嘴。

  「怎麼都不吱聲了?方才不是還慷慨激昂地喊著要赴湯蹈火麼?現在正是到了大越需要你們的時候!」

  重臣們面面相覷,好在陳守度沒工夫繼續嘲弄他們。

  「此時此刻,你們應該能擺正心態了吧,能好好議議燕王的條件了麼?」

  其實,以陳守度的權威,完全可以獨斷專行的把事情定下來。

  只不過,他自己對那些條件也很不滿,通過諸臣之口,也能發泄他的憤恨。

  但他也是理智的,不滿歸不滿,實際卻清楚該如何選擇。

  當然,這個選擇最好是由群臣來做,將來的責任和罵名也由群臣來擔……

  在場的王公大臣們又何嘗不明白這點呢?

  所以剛才那般作態,多少也有點做表子前先立牌坊的味道。

  本來還預備著吵上幾日,把自己態度宣揚出去之後,再不得已答應下來。

  可惜,局勢不允許了。

  於是只能紛紛改口,都表示應當滿足燕王的條件,只求他速速來援。

  隨後,陳煚讓大臣按燕王的要求草擬國書,他批閱用印後以最快速度發出。

  相關事務也分配給了大臣,令他們從速安排妥當。

  三江府城那邊,蒙軍放縱了三日後,兀良合台開始派兵遣將。

  他命二十多個部將,各帶一支千人騎兵,向四方掃蕩。

  不攻堅,只燒殺劫掠,擴大安南人的損失和恐慌,並偵查地形環境及安南兵力部署。

  其中,先鋒官徹徹都和兀良合台的兒子阿術等四個千人隊,直撲升龍城外圍。

  恐嚇安南朝廷的同時,更要查探升龍城周邊虛實。

  兀良合台是不想攻打城高牆堅的升龍,所以正設法逼迫安南在野外決戰。

  二十六日,安南王陳煚決定給蒙軍以反擊,命陳國峻派出一支水軍往洮江上游試探進攻。

  陳國峻就是陳煚哥哥陳柳的兒子,同時也是陳煚現任皇后所生。

  陳柳被搶了老婆後,一直抑鬱,六年前就早早歸西了。

  臨時之前,都還記恨著陳守度及陳煚,要求兩個嫡子將來一定要起兵,為自己復仇。

  興道王陳國峻是老三,當時似乎有些不以為然,保持了沉默。

  老二武成王陳國尹倒是很願意完成老爹的遺願,奈何一直看不到機會。

  於是在前年七月的時候,乾脆帶著全家人逃出升龍城,投奔宋朝。

  說來這傢伙也是倒霉,都到了宋朝地界裡,偏偏在思明州遇上一個生了反骨的土官黃炳。

  然後,就被這黃炳押著送回了安南,然後就被圈禁起來。

  黃炳因此受了陳煚的重金賞賜,但黃炳志不在此,他只想做安南的一條狗。

  所以,黃炳在今年二月,領著全家來朝拜陳煚,還把女兒獻給了陳煚做小妾。

  如果歷史不改變,五年後,黃炳就會率領整個部族叛出大宋,歸附安南。

  安南一邊做著大宋的藩屬,一邊卻挖大宋的牆角,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兩面三刀。

  陳國峻則沒他二哥那麼死心眼,向來表現得很親近當『皇帝』的叔叔,也常常找機會去見當『皇后』親娘。

  因此,有親娘時不時吹叔叔的枕頭風,陳國峻混得還是很不錯的。

  還在九月時,陳煚就下詔,命左右將軍率所部水步軍防禦邊境,歸屬陳國峻節制指揮。

  陳國峻率十萬大軍,在升龍城上游一百里處的平厲源駐防。

  洮江的整體走向,就是從西北斜向東南。

  平厲源,就是另一條南北走向的李仙江與洮江匯合處所包夾的地方。

  把大軍駐紮在此,不但可以利用船隻機動,而且能有效防禦蒙古騎兵。

  其實,洮江從大理進入安南境內後,有近兩百里地帶都可以說是山溝谷地。

  按理來說,就算不把將大軍放在邊境上,也在這谷地中找個地方布置防禦的。

  但可能是陳守度或陳煚覺得,大軍若是離得太遠會脫出自己掌控……

  陳國峻聽從陳煚的指示,派出數十艘戰船沿江逆流而上。

  結果三日後,居然被阿術以騎兵配合自家水軍擊敗,戰船落到了阿術手上,完全就是去送貨的。

  也是在二十六這天,仍在臨川港的趙孟啟,收到了安南的國書。

  所以第二天,趙孟啟派出東南水師一部,裝載陸戰旅,為全軍先驅,往黃江港接收基地。

  十二月初一,陸戰旅順利抵達黃江港,接管了整個港區及臨近區域的控制權,為後續部隊到達做準備。

  同一時間,中路軍李曾伯統率三萬戰兵及三萬民團,橫穿特磨道,跨入大理境內。

  隨後,張鈺率東衛二旅,孫立率東衛三旅,脫離大部隊,沿著山間販馬道,急行軍前進。

  說是急行軍,但山區也走不快。

  十二月初二,北路軍的呂文德自領一萬軍,半戰半逼,降服羅殿國之後,也跨過大理邊境,抵達於矢部領地。

  另一支北路軍,主要是呂家軍所部構成,由呂文煥為主將,呂師夔為輔,經羅氏鬼國地區,抵達磨彌部的石樑原城寨。

  小戰一場,宋軍完勝,占領石樑原。

  最後一支,是川軍所部一萬軍,經烏蒙部,渡過牛欄江,與大理邊境的閟畔部交戰,將其擊潰,接著往東川郡進逼。

  這片地區的烏蠻各部,其實一直以來都和宋朝的關係還不錯。

  畢竟宋人對他們沒什麼索取,反而通過在政治和商業上給予許多利益。

  再經呂文德一番招撫,基本都站在宋朝一邊,還有不少部族直接派兵跟隨。

  所以總得來說,北路軍在進入大理前,除了山路難行外,並沒有受到什麼阻礙。

  大理境內的部族,也不是真心服從於蒙古人,加上蒙軍主力不在大理,所以對宋軍的抵抗很輕微。

  那於矢部首領的父親,和許多族人,就死在蒙古人手裡。

  所以見到呂文德率領的宋軍後,主動請降,還表示願意帶路去打石城郡。

  也是在這個時候,呂文德才通過一些不是很確切的消息知道,蒙軍可能是去打安南了。

  然後恍然大悟,也極為震驚,甚至忍不住猜測,燕王是不是能掐會算?

  否則如何能提前一年以上知道,大理蒙軍會在這個時候『遠征』安南。

  有了這個認識後,呂文德預感這次征伐大理很可能會成功,於是就轉變了心態,決定認真行事。

  十二月初五,神舟升帆,趙孟啟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啟航,目標安南。

  也是這一天,陳煚受不了蒙古人在各地的掃蕩戰術,下詔,御駕親征!

  五萬多水陸軍,離開升龍城,向平厲源進發。

  不久後,這一軍情被蒙軍先鋒將徹徹都傳回給兀良合台。

  兀良合台發出集結令,分散出去的各千人隊陸續返回大部隊中。

  集結完畢後,兀良合台加速南下,與徹徹都等前鋒各部匯合。

  差不多的時間裡,東衛二旅三旅,衝破了大理教合三部的攔截,且不戀戰,繼續往前。

  隨後,兩旅分開行動,三旅撲向目則城,二旅南下,直奔大理與安南交界的河口。

  目則城,位於後世的蒙自附近,與北邊的善闡城相距不到四百里。

  拿下這裡,也是卡住了善闡府與河口之間的通道。

  宋軍在大理的行動,當然也有人快馬向安南境內的兀良合台報信。

  然而,趙孟啟早就做好了安排。

  七八月份的時候,伍瓊帶著特勤隊,與出使人員,化妝為商隊,通過安南南部,進入哀牢地區,再爬山涉水北上到達景曨。

  景曨金殿國以前附屬於大理,不過早就只是名義上的事了。

  眼下的景曨,對占領了大理的蒙古人,有天然的抗拒感。

  經過宋朝使者舌綻蓮花的勸說,以及各種美好承諾,便答應了聯宋抗蒙。

  景曨派出兩千多兵,配合伍瓊等人,從十一月底,就截斷了大理到安南的通信。

  加上大理與安南之間,本來就被崇山峻岭相隔,所以兀良合台,對大理發生的變化,一無所知。

  十二月初八,趙孟啟艦隊抵達黃江港,東衛三旅也攻克目則,留下一個團等候後續部隊,另兩個團則趕去與二旅匯合。

  十二月十一日,呂文德在石城郡城外,等到了呂文煥所率一路,合兵一處,發動攻城,一日而下。

  同一天,兀良合台的三萬蒙軍和一萬多大理僕從軍,與安南王陳煚親自指揮的十五萬大軍,隔著洮江對峙。

  陳煚眺望對岸,第一次見到如此多騎兵,令他十分震撼。

  尤其是,騎兵各隊不停遊走奔馳著,彼此穿插交錯,令人眼花繚亂。

  掀起的煙塵,鋪天蓋地,讓人只覺得蒙軍騎兵無窮無盡。

  安南軍這邊,大約有五分之一是水軍,有兩百多艘大小戰船,都靠著南岸,分成上中下三個區域停泊著。

  剩下的陸軍之中,主要是矛兵和弓兵,騎兵有八千多,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三千多頭戰象。

  兀良合台是第一次見到數量這麼龐大的戰象群,不過心中並沒有太過在意。

  摸透安南軍的虛實之後,兀良合台開始部署作戰方案。

  他將部隊分成前中後三軍,前軍由徹徹都統領,轄五個騎兵千人隊,令加上六千多大理部族騎兵。

  後軍包括全部水軍,及五支騎兵千人隊,由阿術統領指揮五千多大理水軍所操控的近百艘船,駙馬懷都分管騎兵。

  而中軍由兀良合台親自率,共騎兵兩萬。

  次日,也就是十二月十二日清晨。

  一支打著統帥旗幟的騎兵,又出現在安南軍對岸,陳煚下令列陣備戰。

  直到十幾萬安南軍列好壯觀無比的陣列有不少時間,也沒見對岸那支無法得知具體數量的騎兵有更多的動作。

  正在陳煚納悶時,有斥候急報,下游對岸發現大量騎兵行動所揚起的塵土。

  根據各種跡象推測,這支騎兵不少於三萬!

  三萬?陳煚和臣屬們都很疑惑。

  很快就有人懷疑,正對面的騎兵可能是疑兵,用來牽制己方注意。

  真正的主力,就利用騎兵機動性,快速往下游移動,然後突然渡江,殺向己方側翼。

  陳煚等人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於是下令調整軍陣,把主要應敵面朝向下游。

  十幾萬人的軍陣調整,並不是人原地轉向那麼簡單,而是是一件很浩大的工程。

  只能說,安南人完全不清楚蒙古人在戰術上會有多狡詐。

  其實阿術的前軍算上大理部族軍,也不過一萬多一點。

  但是蒙軍把全軍大部分備馬和馱馬都交給了阿術,所以行軍時確實有三萬多騎。

  就在安南陸軍調整軍陣之際,阿術指揮水軍突然從上游衝下來,襲擊停泊上區域的安南水軍。

  很快,缺乏陸軍支援的這部分安南水軍被阿術擊敗,並被奪去所有船隻。

  這時候,斥候稟報,蒙軍『主力』在下游十里處投放竹筏木筏皮筏,正要準備渡江。

  都說蒙古人怕水,可實際上,即便是湍急無比的金沙江,蒙古騎兵也是靠著皮筏木筏渡過來的。

  馬本來就會游泳,綁上充氣的皮囊後,可以很輕鬆的馱著騎兵過河。

  與此同時,對岸的蒙軍也開始往下游移動。

  這下,安南軍也不得不隨之往下游移動。

  等他們移動了三四里的時候,阿術已經用船隊將懷都的五千騎兵運到了洮江南岸。

  這五千騎兵,很快出現在安南陣列群的西南邊,並展開了襲擊。

  安南軍此時有些慌,但並不亂,依靠著不同陣列的配合,將五千蒙古騎兵『擋』住了。

  到中午的時候,下游蒙軍有三四千騎兵已經渡過江來。

  只是看起來是要等後續部隊都過江,所以還在原地。

  然而,兀良合台的中軍兩萬騎兵中,一開始就有一萬沒出現在安南人視野。

  在阿術指揮水軍運完懷都後,也立刻協助這一萬騎兵渡江。

  另一萬向下游佯動的騎兵,跑出安南人視野後,悄然調頭回到上游渡江點。

  就在安南人完全沒注意的時候,蒙軍的三萬騎兵全都到了洮江南岸。

  接下來,兀良合台率中軍兩萬騎,向安南軍發動。

  安南軍又調整陣列迎擊兀良合台。

  懷都的五千騎,卻趁機穿插殺入安南軍各陣列間空隙,攪亂他們的陣腳。

  同時,阿術也率水軍攻擊安南中段水軍。

  然後,下游的徹徹都也率軍趕來。

  原本兀良合台給徹徹都的命令是,攻擊安南停泊在下段區域的水軍。

  但徹徹都莫名其妙就違背了這個命令,直接加入對安南陸軍的進攻。

  三面受擊的安南軍逐漸失去陣列優勢,並被切割成小塊,陷入混戰之中。

  哪怕是處在重重保護中的陳煚,身邊也開始有箭矢落下。

  眼見大陣行將崩潰,陳煚左顧右盼不知所措。

  幸好,一名叫做黎輔陳的將領,帶著所部騎兵,護著陳煚往下段水軍泊岸撤退。

  趕在安南軍全面潰敗前,陳煚及一部分近衛軍上了船,順流退往下游。

  阿術率水軍來追,往陳煚座船瘋狂射箭。

  還是虧得黎輔陳及時遮護,否則陳煚非死即傷。

  可能就是感念這份救命之恩,陳煚後來才會把自己的前妻嫁給黎輔陳……

  就在落日前,安南軍完全崩潰,四散而逃。

  蒙軍猶如射獵一般,肆意追殺。

  十五萬餘安南軍,被三萬蒙軍完虐!

  若是徹徹都沒有違抗命令,去奪取安南最後的船隻,陳煚這個『大越皇帝』就要被俘虜了。

  所以兀良合台十分生氣,說要對徹徹都行軍法。

  徹徹都感到害怕,當夜就服毒自殺了。

  陳煚這邊,與殘餘水軍一起退到了升龍城外,卻沒有下船入城。

  戰敗的消息傳到後,最先知曉的就是達官貴人們,全都在逃離,城裡一片混亂。

  所以沒有人注意到,前任女皇李天馨不見了,被圈禁的武成王一家也不見了。

  而陳煚在紛亂的江面上,找到了弟弟陳日皎的座船。

  靠過去問陳日皎接下來該怎麼辦,陳日皎萎靡不振,用指頭點水,在船舷寫,『入宋。』

  隨後又去陳守度船上問,陳守度告訴他,宗室家眷和後宮人等,已經乘船退往陳氏老家了,讓陳煚也趕緊追上去。

  他自己則先留在這裡,收攏官員和軍隊。

  如果蒙古人追來,他會設法把敵人往另一條支流引。

  最後還很硬氣的說道,「只要我腦袋還沒掉地上,你就不用擔心其它!」

  陳氏的老家被改名為龍興府,也就是後世的興安。

  陳煚與陳守度分別後,乘船沿著洮江支流天幕江往下,進入大黃江,到了龍興府城靠岸,卻沒敢上岸,生怕蒙軍追來時不能及時逃跑。

  蒙軍騎兵在十三日上午,趕到了升龍城外。

  見城門居然敞開著,毫不設防,還有人正在往外跑。

  這下還客氣什麼,兀良合台果斷下令入城。

  城裡的人最少跑了一半了,剩下的,要麼是沒來得及跑或沒地方跑,要麼抱有僥倖心理。

  反正城頭變換大王旗,總還是要留著人幹活,交稅,有什麼好跑的呢?

  只能說,這些人低估了蒙古韃子的殘忍……

  按蒙古人的習慣,對於沒有反抗的城池,是比較寬容的。

  一開始兀良合台也確實沒想著動粗,甚至打算設置達魯花赤來管理安南人。

  然而,蒙軍很快就在監獄裡找到了之前派來的兩個使者。

  準確的說,是兩個使者的屍體,而且還有被虐殺的嫌疑。

  兀良合台當即就怒了,下令屠城!

  對蒙軍兵將而言,屠城就是獎賞。

  而徹徹都嚴重違反軍令,雖然本人畏罪自殺了,但他的直屬千人隊也得受到牽連,起碼獎賞是不會有了。

  另外,蒙古人一人三馬,總不能把所有馬都帶進城裡。

  而且大部分備馬和馱馬本就還在洮江對岸,索性就留在與升龍城隔江的地方牧養。

  並由徹徹都的千人隊和五千大理部族軍負責。

  十四日,趙孟啟收到這個消息,就立刻分了一支船隊,載著騎一旅,往後世的海防,從洮江另一條支流進入。

  十五日,蒙軍血屠升龍城的消息散播出來,引發其他地方安南人的恐懼。

  隨後就有傳言,前代女皇李天馨打出保民抗蒙的旗號,徵募義兵!

  十六日,李曾伯率中路軍,兵臨善闡城。

  十七日,趙孟啟率艦隊進入大黃江,溯流而上。

  同一天,騎一旅的船隊與陳守度相遇,雙方共商進攻蒙軍之事。

  十八日,趙孟啟艦隊在龍興府江段,遇到一支安南水軍,以及陳煚的座船。

  船上還有『太子』陳晃,和一名黃姓嬪妃。

  聽聞陳煚身體有恙,趙孟啟帶著太醫,在陳婆列的陪同下,主動去到陳煚船上。

  太醫診斷後,趙孟啟便勸陳煚,最好是帶著家眷先去更安全的黃江港養病,萬一形勢惡化,也方便出海避難。

  看到宋軍船隊時,陳煚認為燕王或許能和蒙軍碰一碰,想贏卻很難,畢竟他帶著十五萬大軍都輸得那麼慘。

  又考慮到蒙古人隨時會出現在附近,陳煚便同意了趙孟啟的提議。

  然後讓陳晃領著大部分安南軍,隨同宋軍一起作戰。

  目的達成,趙孟啟返回座船,心中猶自想著,黃炳雖然是個反骨仔,但所生的女兒還是向著大宋的。

  當然,也是顧青『引導』的好,就如引導李天馨,陳國尹等人一樣好。

  等陳煚到了黃江港,也就完全落入趙孟啟的掌控中……

  十九日,呂文德率北路軍兩萬人,以及數萬烏蠻『友軍』,也抵達了善闡城。

  中路軍與北路軍聯合攻城,空虛無比的善闡城抗不過一天就投降了。

  之後,呂文德將率軍繼續往西,攻略大理其他府郡。

  而李曾伯會先拿下善闡府全境,然後進攻威楚府,掃清通往大理城的障礙。

  二十日,趙孟啟率艦隊抵達升龍城,摧毀或奪取蒙軍的船隻,並封鎖上下數十里的江面。

  同時,在陳守度所領安南軍的配合下,騎一旅對蒙軍臨時馬場發動突襲。

  一千蒙軍騎兵作戰十分悍勇,只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死傷慘重,剩下三百多突圍逃走,降者寥寥。

  大理部族兵的作戰意志明顯不強,小半逃走,大半投降。

  騎一旅繳獲馬匹近兩萬匹,不過有一半是馱馬。

  當然,這馱馬,比其他宋軍騎兵的戰馬都要好不少。

  兀良合台見到宋軍船艦後,雖然驚訝,卻絲毫不慌。

  不過趙孟啟給他下了戰書,告訴他,已經把他的馬場吃了,還陣斬五百餘蒙軍,俘虜包括傷員在內的一百多人……

  然後如玩笑一般,邀約兀良合台來一場勇士之間的戰鬥。

  兀良合台或許有被激怒的成分,但也想看看這宋國的毛頭燕王是找誰借的勇氣。

  你也不能說他是輕敵,畢竟一直打勝仗的軍隊,自然而然就俾睨天下。

  而且,他的騎兵本來就是用於野戰的,不是用來守城的。

  你宋軍肯從船上下來,他也巴不得。

  所以兀良合台答應了,戰場就在升龍城南門外,因為那裡足夠寬闊。

  二十五日,升龍城南門十五里外,距南北走向的江邊五里處。

  東衛一、四、五、六旅兩萬餘人列陣以待,與宋軍軍陣相鄰的西邊,是陳國峻指揮的三萬安南軍。

  兀良合台帶著幾乎全部蒙軍騎兵出戰,或許是嫌棄大理部族軍,只讓他們負責守城。

  雖然是應邀而戰,但蒙軍依然保持著靈活機動且詭詐的打法。

  經過多輪試探後,兀良合台發現宋軍方陣堅實緊密,猶如刺蝟。

  人均鐵甲,配有方盾,能十分有效的抵禦蒙軍的拋射。

  而大量裝備的強弩,讓蒙軍輕騎不敢過於靠近。

  並且應變也十分及時,顯然是訓練有素。

  總之就是那種令騎兵十分頭疼的烏龜陣。

  通常,蒙古騎兵是不會硬啃這樣的步兵方陣的,可以拖,可以耗,可以繞,可以詐,反正沒便宜是不會打的。

  不過,對於兀良合台而言,宋軍有點東西,但安南軍啥都不是。

  哪怕安南軍比宋軍還多一萬人,但兀良合台依然把攻擊重心放在了安南軍一側。

  但兀良合台狡猾,故意等到下午,讓宋軍多消耗體力之後,才發起了總攻。

  果不其然,安南軍堅持不到一個時辰,陣腳就動搖了。

  隨即,兀良合台用五千重騎兵,直撞陳國峻所在中軍。

  安南軍軍陣逐漸崩潰,並在蒙軍刻意逼迫下,往宋軍陣列潰逃。

  宋軍果斷射殺了一些擾陣的『友軍』,但迫於壓力,開始漸漸往江邊移動。

  見此,兀良合台臉上露出獰笑。

  蒙軍一直驅趕安南敗軍壓迫宋軍陣列,宋軍也無法全部都殺了。

  只能由安南軍從各方陣間隙出往江邊逃,逃到一處外突江岸中。

  然後,許多宋軍船隻駛到近岸水域,試圖接走安南兵將。

  隨著戰事發展,宋軍方陣也退到了江岸邊,保護著擠滿了安南敗兵那個突出部。

  但是看起來,宋軍開始顯得很吃力了。

  似乎蒙軍騎兵在加把力,就能把宋軍趕到江里去。

  兀良合台仔細觀察過江上那些艦船,並沒有發現石砲和床弩一類的武器。

  眼看夕陽將落,他決定一舉終結戰事。

  牛角號的嗚嗚聲,連綿不絕。

  蒙軍重騎兵居中,輕騎兵在兩翼,向宋軍陣列發起衝鋒。

  此時,兀良合台突然發現,江上那十幾艘艦船的船舷下,露出一排黑洞洞的窗口。

  接著,一顆兩顆三顆……火光連成了線。

  然後才聽到連綿不絕的雷聲!

  近三百門火炮,一輪准齊射,就生生撅斷了蒙軍騎兵的衝鋒進程。

  隨後,宋軍步兵陣列發起了反衝鋒,而且不再藏著掖著,手雷就像不要錢一樣,狂甩。

  蒙古騎兵傷亡飆升,場面亂糟糟的,但大多數人心裡還沒有亂。

  遭受挫折不要緊,先撤退到安全距離,再看風色,或立刻遠遁,或重整旗鼓……

  甚至都不用命令,長久以來的戰術都刻在這些騎兵骨子裡了。

  但是,今天的一切,都在趙孟啟的算計之中,安排得明明白白。

  蒙軍騎兵後撤三里後,便看見一支宋軍騎兵衝殺而來。

  蒙軍騎兵是要比宋軍騎兵厲害,但他們剛受到極大的挫敗,還折騰將近一天了,人馬都狀態不佳。

  而且建制也亂了,連中層指揮都幾乎沒有了,只能靠最基層的牌子頭,甚至單兵各自為戰。

  這一戰後,只有不到兩萬蒙軍能逃回升龍城,損失達到了三成。

  還有就是,蒙軍的統帥,兀良合台死了,被炮轟死了。

  逃回城中的蒙軍,等次日天一亮,發覺升龍城被包圍了。

  城外不止有宋軍,安南軍,還有占城軍,真臘軍,以及不停挖坑挖溝,設置拒馬的軍隸民夫。

  此時的包圍圈並不嚴密,然而蒙軍也正處於戰鬥力低谷,如何能夠突圍?

  於是,一座堅城,成了蒙軍的牢籠。

  拖一天,這牢籠就堅固一分,最終只能被活活困死。

  而且,經過屠城後,對屍體只是草草處理,許多隱秘角落裡還有殘屍。

  別看這時候是十二月底了,但這裡是安南啊,二十度左右的氣溫……

  為了防止屍體腐爛產生疫病,這些蒙古兵只好去搜撿屍體進行火化。

  每日裡,升龍城中都是到處黑煙,還有奇怪的烤肉味。

  直到第十天,蒙軍上下都受不了了。

  於是,在寶祐六年正月初二這天,蒙軍的臨時統帥阿術,趁夜率軍從北門突圍。

  代價是慘烈的,只有不到一萬人突出去了。

  等他們輾轉來到邊境的河口時,只剩七千人了。

  但他們回家的路,被人堵上了,被該死的宋軍,堵得死死的。

  只是身後還有追兵,他們還能怎麼辦,只能瘋狂進攻。

  可負責堵路的將領,那可是張鈺啊!

  完全是一點機會都不給。

  兩天後,追兵到,前後夾擊,蒙軍徹底崩潰,餘下不到四千人,降。

  解決完蒙軍,留一部分兵力在安南,其餘隨趙孟啟攻伐大理。

  二月二,又是一年龍抬頭。

  趙孟啟踏入大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