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忍痛割愛2
「章程還不曾有,朕只是突發奇想,眾卿家要是覺得可行,不妨幫著參詳參詳,定出一套章程來。☠👺 69𝕤Ĥ𝕌𝔁.Ⓒ𝓞Ⓜ 🎈🍮王安,讓甜食房把點心多端些上來!」
章程肯定很早就有了,但不能給他們看。必須說是臨時起意,也必須讓他們都參與到制定規則的環節里來,為了可能獲得的利益爭的頭破血流,才能最大可能的打消疑慮,為今後的執行階段鋪平道路。
討論的過程非常非常熱烈,隨著議題逐漸深入,利益越來越明顯可觀,場面已經不能用熱烈來形容了,應該叫激烈。也就是有皇帝在場不方便僭越,否則這些飽讀詩書的文化人可能就要動粗了。
登基已經五個年頭了,洪濤從來沒見朝臣們對國家大事有如此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原則,錙銖必爭、寸土不讓。如果這種狀態能用到工作中去,啥北虜、建虜、倭寇,一百年前就該被掃得乾乾淨淨了。
差不多討論了一個半時辰,朝廷重臣們才原則上達成了一致,有時間端起茶杯潤潤喉嚨、抓兩塊糕點填填飢腸,場面逐漸趨於緩和。🍩💋 ➅➈SħǗЖ.𝓬𝓞ϻ 🐟☠
但每個人的腦子並沒停下來,依舊在高速運轉,計算著每一絲得失,因為接下來還有更激動人心的環節,具體執行辦法和利益分配比例。
「嗯,眾愛卿識大體、明大義、顧大局、知進退、懂感恩,朕心甚悅。有汝等忠君愛民、國而亡家盡力輔佐,大明盛世指日可待!」
洪濤只在原則上畫出了大框架,基本沒怎麼參與討論,等王安把抄錄好的章程遞上來,假模假樣的看了兩遍,欣慰的笑容頓時爬上眉梢,大加讚譽。
「陛下勵精圖治,臣等肝腦塗地,幸也!」群臣連忙行禮推說不敢當,內閣首輔沈鯉更是花花轎子大家抬,把皇帝擺在了帶頭人的位置上,表示心悅誠服。
「朕年輕氣盛,衝勁兒有而穩重不足,有些時候是心急了些。眾愛卿都是大明的肱股之臣,還望今後摒棄前嫌,多多為國分憂!」皇帝也不甘示弱,主動做起了自我批評,表達了足夠的善意。
「臣不敢,陛下推恩宗室、簡衣縮食、購糧賑災、大興水利,無一不是興邦之舉,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高瞻遠矚,非明君所不能也!」皇帝越是客氣,沈鯉越是謙虛,半點不肯多占便宜。 謁演
「哈哈哈……好啦,時候不早了,還是先說正事。初次建廠宜精不宜多,先不必急於大量產出,把基礎打勞才能長遠圖之。
朕以為有三點需要特別留意,第一是工匠。除了把選派去皇莊學習的名單報上來之外,各廠還要仿效皇莊,給工匠差不多的待遇。
別怕花錢,留住了手藝好的工匠很快就能十倍百倍掙回來。隨著各地工廠越辦越多,有相關手藝的工匠會越來越搶手,到時候再臨時抱佛腳可就來不及了。
第二是稅收,各廠必須足額繳納稅銀,朕會讓司禮監派內官不定期前往查帳,若發現有故意瞞報、偷漏現象,休怪朕不講情面。除了嚴懲工廠管事,還要把股東的份額一併沒收,從此以後不能再參與辦廠。
第三是保密,各廠只賣產品不賣技術,如何才能防止有人買通工匠泄密,皇莊有人專門負責,在各家送工匠前往學習時會一併教授。」
洪濤表面上笑得很受用,心裡真的一個字都沒信。大臣們之所以一反常態表現得如此配合,與皇帝聖明沒有半毛錢關係,完全是看在小錢錢的份兒上。
但就目前而言錢還沒到手,也不知道能到手多少,除了幾句糊弄鬼的屁話之外,他們依舊不會和自己站在同一條陣線上。
「陛下,恕臣直言,遼東總兵人選該如何定奪?」也別說所有大明官員都是自私自利之輩,這不,內閣大學士翁正春就沒有全身心的關注掙錢大業,而是很不合時宜的提起了真正的正事。
「……」唰,頓時就有好幾道凜冽的目光投射到老頭身上。
「翁大學士莫急,陛下沒有忘,剛剛所言之事正是為邊關戰事掃平障礙。現在朝廷上下眾志成城,只要能拖上兩三年,待太倉充盈,區區北虜建虜不值一提。」
左都御史溫純帶著一臉的興奮和煩躁,出言糾正了翁正春話里的偏頗。這次的利益分配對他本人和東林系官員都挺有利,一舉拿下了綿白糖和香皂、香水三個產業,頭一批就可以建八家工廠。
剛想再和皇帝討論討論具體細節就被打斷了,能高興才怪。爭奪遼東總兵人選為了啥?還不是話語權。話語權多了又為啥,還不是多分配利益。
眼下利益直接送到嘴邊了,孰輕孰重一目了然。你沒錢沒人脈沒撈不到建廠名額,也不能看著別人有便宜可占生氣。選總兵急個毛,早幾日晚幾日天還能塌嘍!
「溫御史所言有理……翁大學士所言也不差,既然建廠之事已經有了章程,不妨先放一放,回去之後多琢磨琢磨,以免操之過急。眼下先把總兵選出來,免得遼東兵將群龍無首,再生波折。
但在選之前朕還有件事想聽聽諸公的意思,有道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眼下遼東餉銀依舊不足,太倉也還是空虛。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籌足糧餉,怕是讓誰去當總兵也於事無補。」
啥叫和稀泥,今天洪濤算是表演得很透徹了,不管怎麼說、怎麼想,反正誰都沒錯。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前提下,再想辦法解決問題,氣氛那是相當的和諧。
「……」但光有氣氛還不足以讓一干官場老油條放鬆警惕,剛剛聊掙錢聊得好好的,怎麼又提錢,還是掏錢,這誰能主動提建議嘛,咱還沒那麼深的交情,不過錢!
「能不能先把各地水利停一停,該是能湊出一兩百萬……」但也不能全大眼瞪小眼把皇帝晾在當場,最終工部尚書劉元霖有些看不過去了,怯生生的提出了個建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