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醫者義不容辭的事

  李存忍下去之後,朱友寧立刻又召見了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敬翔,以及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韓延徽。

  他們在金祥殿的一個偏殿裡見到了朱友寧。

  韓延徽走進殿內,叩拜之後立刻說道:「臣正想求見陛下,陛下,臣想將在平盧諸州試行過的勸農政策推廣到整個大梁境內。還有,由於連年征戰,從中原一帶流落江淮的難民很多,朝廷必須要想法子對這些流民妥善安置。」

  說著,將一個摺子遞給了朱友寧。

  朱友寧將摺子翻開後看了有一會兒。

  隨後他非常驚訝地看向韓延徽。

  因為這奏摺上可謂是字字珠璣,條理有序。

  一是寫的務農桑,二是通商賈,三則是養士息民......

  朱友寧沒想到韓延徽剛當上丞相就這麼拼。

  不過這也正常。

  韓延徽本就是那種非常有幹勁的人。

  而且他根基尚淺,原本不過一個是小的不能再小的青州刺史,如今被朱友寧拔擢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自然會讓諸多大臣詬病。

  他若是不拿出點真本事,恐怕難以服眾。

  這時,一旁的敬翔也為韓延徽說話了。

  「陛下,務農桑方可實倉廩,通商賈方可豐貨財,韓大人之才,十倍於老臣。」

  「......」

  朱友寧頓時覺得敬翔有些謙虛了。

  他頓時說道:「二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若是有利於國家的想法,盡可暢所欲言。」

  「至於韓愛卿的奏摺,朕會在下次朝會提出。」

  敬翔與韓延徽頓時朝著朱友寧拜了一拜。

  不一會兒,敬翔忽然像是想起了什麼一樣,一拍額頭道:「陛下,還有一件事差點忘了,吳國出事了!吳國的輔國大將軍,金陵尹徐知詢,已在吳國江都發動政變,自立為齊王!」

  「還有這事?」

  敬翔點了點頭,而後娓娓道來。

  原來,在上次淮南之戰,朱友寧殺死徐知誥之後,吳國國內的權勢就落到了徐知詢手中。

  徐知詢是大丞相徐溫的親兒子,不過徐溫一直比較器重義子徐知誥。

  這讓徐知詢一直懷恨在心。

  而徐知誥死後,徐知詢就如日中天了。

  畢竟徐溫又不可能大義滅親。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徐知詢的篡權。

  沒錯,作為輔國大將軍的徐知詢,居然發動宮廷政變,囚禁吳王,並自立為齊王。

  他改國號為齊,建立宗廟、社稷,設置左右丞相以下官職,以金陵為西都,江都為東都。

  若不是黑雲都奮戰護主,將吳王楊溥的愛女上饒公主、以及世子楊璉保護出宮,恐怕吳國楊氏的血脈就要斷了!

  這就是最近震驚天下的吳國政變!

  這件事其實比較有名,汴州也偶爾有人說起,但梁朝也發生了劇烈的動盪,新帝登基,所以這事就被掩蓋下去。

  敬翔提出此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朱友寧從中謀取一定的利益。

  朱友寧沉思片刻,道:「吳國、不對,或者說是齊國,此時內憂外患,確實已經距離滅亡不遠了。」

  敬翔點頭道:「拿下吳國的土地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吳國舊地的百姓歸心。」

  朱友寧立刻問道:「愛卿有何妙策?」

  「聯姻!」

  朱友寧的臉色頓時有些古怪。

  「如何聯姻?」

  敬翔道:「吳王楊溥的女兒上饒公主,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陛下若是能娶得上饒公主,那麼對於安撫吳地的百姓有很大幫助。」

  朱友寧頗以為然地點了點頭,說道:「聽說上饒公主是吳王最寵愛的女兒,若是能得上饒公主,對安撫百姓確實有用,不過上饒公主在哪?」

  敬翔低聲道:「陛下,吳王世子楊璉與上饒公主在黑雲都的保護下,已經逃來了汴州。」

  朱友寧頓時很驚訝。

  「他們為何會逃到汴州?」

  敬翔道:「楊璉想要復國,則需要一股非常強大的實力,當今諸國,唯有梁國最為強盛,楊璉肯定是想借吳國的勢。」

  朱友寧沉吟道:「他若想借我大梁的勢,那肯定要付出不少代價,甚至是亡國的代價。」

  敬翔頓時笑了笑,道:「楊璉若坐視不管,則一無所有,甚至有可能被追兵殺死。若到汴州來,或許能獲得陛下的支持,他不得不賭!」

  ......

  當天晚上,朱友寧見到了從潞州趕來的陽叔子師徒倆。

  一見到陽叔子,朱友寧就下令封他為太醫院的提點,官正五品,掌管梁國一切醫藥事務。

  當然,在與陽叔子談話時,朱友寧特意提醒了他。

  那就是太醫院兼有醫學教育之功能,不光是要治病救人,最主要的還是培養醫學人才。

  也就是培養大夫。

  這些大夫的數量一定要多,不限於太醫,能走到地方懸壺濟世最好。

  至於太醫院具體該如何運作,朱友寧全權交給了陽叔子處理。

  不料陽叔子卻一副為難的表情。

  「陛下,臣雖有心,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臣無所師法,臣的醫書在劍廬被五大閻君一把火燒光了,不然的話......」

  聽到這裡,朱友寧立刻讓人將一沓子書抬了出來。

  見狀,陽叔子面色不解。

  而等他靠近那一大堆書時,臉上驚訝之色溢於言表。

  因為這些書,全都是他在劍廬的藏書!

  《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肘後備急方》、《脈經》、《針灸甲乙經》、《本草經集注》、《諸病源候論》、《黃帝八十一難經》、《陰陽十一脈灸經》、《足臂十一脈灸經》......

  「陛下,您怎麼會有這些醫書?」

  朱友寧並未解釋回答,只是問道:「陽叔子,有了這些醫術,你總該能好好施展手腳了吧?這些醫書,你可以大肆印刷,錢不是問題!」

  「陛下放心,有這些東西,臣定不會讓陛下失望。」陽叔子拱手道。

  朱友寧點了點頭,隨後又不忘叮囑道:「陽叔子,你非但要讓太醫局成為大梁最高醫學教育機構,為大梁輸送大量醫學人才,還要想辦法提高地方醫學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當然,後者才是關鍵。」

  聽到這話,陽叔子非常意外。

  如今這個世道,地方的醫療水平非常落後,甚至有些邊遠之民,在得病後只能求祝巫覡。

  這樣就平白有不少人丟了性命。

  而朱友寧能有這種想法,難能可貴。

  當然,這也是一個醫者義不容辭的事。

  其實,陽叔子一直覺得自己之前隱居山林是非常不負責的事。

  有一身醫術,自當懸壺濟世,救民於水火。

  如今,陽叔子擔下重任,也算是為之前的自己贖罪了。

  想著想著,他頓時一拱手,認真道:「臣謹遵聖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