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奪舍新學

  第575章 奪舍新學

  徐庶手下眾人的效率非常高。

  當天晚上,賈逵上奏說今年天氣異常,上遊河東已經開始轉暖,下游等地還有降雪,極有可能出現凌汛,為了防止凌汛造成的破壞,他建議朝廷立刻派人去下游仔細疏浚河道,加固河堤,以免出現水患。

  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奏疏送到劉協的手中,劉協看後點了點頭,稱讚賈逵思慮周到,他與呂布商議一番,隨即以賈逵暫代豫州刺史,開始巡河督農。

  為了儘量掩人耳目,賈逵也沒有直接奔著黃河去,他得到天子的詔令之後,認真查探了戶籍書冊,並從新學學堂里招收了不少優秀的學生,稱此去是為了繼續恢復民生,要在整個豫州修造更多的水利設施和新學學堂,同時還詢問了一些農商之事。

  賈逵認為新學帶來的繁榮中也藏著一些隱患,尤其是紡織機的進步讓更多的人開始去經商謀取暴利,而這會兒大大減少耕種的人,他認為應該重新拿出重農抑商的手段,減少對商業的投入,讓更多人繼續農耕,這才能保持穩定。

  他的提議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豫州等地本來就是最重要的產糧區,要是眾人都去經商了。那豈不是沒有人種地,這種逐利的行為短期內看著還不錯,但長期內會造成嚴重的破壞,還是應該拿出重農抑商的手段,以防出現問題。

  其他人都覺得不錯,可一個叫溫恢的少年人卻聽不下去了。

  這個少年人今年還不滿二十歲,去年馬超就任并州刺史之後為了拉攏并州豪族才舉其為孝廉,讓他從太原來雒陽求學,學了不到一年,溫恢就已經展現出了相當驚人的才華,對新學相見恨晚,這些日子一直在如饑似渴般的學習。

  此刻他長身而起,憤慨地道:

  「簡直是豈有此理!其他人都能說重農抑商好,唯獨我們學新學的不能這麼說,汝等也配說是陳子、典子門下?」

  眾人被溫恢噴的找不到北,溫恢已經昂然道:

  「我剛入門,就聽陳子說過生產力,我這一年辛苦讀書,求的就是要提高生產力!

  人少就不能種糧食了?我看未必!你們一個個醉心數理化,就沒有想過如何以化學煉製肥料?如何以物理改良農具?如何以生物選取良種?

  我們學新學就是為了克服別人克服不了的困難,去認識和改造這個世界,就因為這個,一直保持大量的人去種地?陳子是怎麼教大家的,商品經濟的發展才能帶來更大的繁榮,這個你們難道都忘了嗎?」

  溫恢在輩分上只是小師弟,可他這話說的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倒是說的眾人都抬不起頭來。

  賈逵也不禁點點頭,覺得這個還真的很有道理,不過這進步……

  「有困難才有進步!我不贊同重農抑商,相反,我覺得還應該大力推進商貿!

  咱們大漢缺少金銀啊,但是陳子說倭國有!你們這學都是怎麼上的,怎麼就不敢去倭國搶,啊呸,是經商,把金銀換來,然後讓這天下萬民繁榮?

  聽說現在陳子正在準備造大船呢!有人敢去不?我溫恢第一個去!」

  賈逵本來就是隨便聊聊,天知道溫恢這暴脾氣是怎麼一下從這種學術問題聊到倭國的,少年人熱血沸騰,倒是一件好事,不過賈逵好像隱約聽出來有點問題。

  陳子……

  陳群是艾先生最喜歡、最信任的徒弟,艾先生開始傳播新學之後,陳群大力支持,不遺餘力地推廣,甚至為了這個不惜把自己父親給……咳,反正這付出是太大了,艾先生也對陳群極其信任,逢人就是陳群是自己最信任的徒弟。

  可賈逵怎麼聽溫恢這說的好像有點不太對勁,怎麼這些新來的學生居然會認為這是陳群的學問?

  賈逵下意識地想要跟溫恢聊聊學術上的問題,給他正本清源一下,可他還是理智地克制住了自己的念頭——之前新學的兩大巨頭分別是陳群、陳到二人,黃月英雖然聰穎,不過也是後學晚輩。

  幾乎在同一時間,陳群、陳到二人都外放離開雒陽為官,再來的學生也都以為這是陳群傳下來的學問。

  陳群這麼搞,應該是有人指點。

  不然這種事情懂得都懂,陳群現在外放在徐州做事,他是怎麼做到對雒陽的學堂控制這麼好,還能不引起其他人的仇恨的。

  賈逵的心怦怦直跳,好像感覺到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趕緊告訴自己這些都是假的,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不能在這種事上浪費太多的心思。

  他眯起眼睛,笑道:

  「敢問足下字號?」

  溫恢從容地道:

  「在下草字曼基。」

  「好啊,曼基之言深得我心,太原有此少年,當真讓我汗顏啊。

  這樣吧,汝與我同往豫州,考察當地農商,如何?」

  溫恢剛才一頓胡扯完之後已經開始有點後悔了。

  他出身太原豪族,父親當過太守,幾年前去世之後,家族已經開始有點衰落的跡象,之後被馬超舉為孝廉(其實是裴茂舉薦),來雒陽求學,身上擔負著家族復興的使命。

  他本以為剛才自己這一頓碎碎念會得罪這位勢頭正盛的賈逵,沒想到賈逵的脾氣居然這麼好,不禁有些意外。

  賈逵微笑道:

  「現在是大漢四百年未有之巨變時,我等慣常的學問、見識,怕是他日已經無用。

  此番我正要聚集眾才俊共商大事,諸君所學,日後必有大用,你們是大漢的希望啊。」

  溫恢張了張嘴,滿眼不敢相信,心中著實歡喜非常。

  賈逵這幾年提拔的非常快,他還不到三十歲,現在已經外放為豫州刺史,徐庶對他的信任可想而知,而賈逵也確實展現了相當的老到,把諸事都處理的井井有條,溫恢琢磨現在天下大事未定,以後州郡肯定需要大量懂新學、肯用新學的人,之後自己肯定能有巨大的發揮才能的機會。

  這次去豫州,真是千載難逢歷練自己的機會,得打起十二分的注意才行啊。

  賈逵看著溫恢興奮的模樣,笑呵呵地道:

  「曼基也要格外小心儀態,此番去豫州尋訪鄉間體察民情,還要盡力多記述見聞。

  哦,我還已經請徐將軍召李曼成、王休徵同往,尤其是王休徵,別看他今年才14,卻是多年研習新學的不世高人,莫要在此人面前露怯。

  這尋訪民間,每十日便要送上一份尋訪奏報,我好看看諸君訪查之事究竟如何。

  此事一定要慎重小心,且不可隨意做主滋擾地方,以免誤了自家前程啊。」

  賈逵的話讓眾人怦然心動。

  哇。

  果然!

  我們要有大用了!

  現在天下快要平定了,朝廷也要安排新的官長上任,現在的朝廷使用的除了德行家世之外,新學也是個重要的考察。

  這次賈逵上任安排這麼多人去查訪,那自然就是要看看這些人究竟能從地方考察出什麼。

  如果奏報的好,說不定很快就能得到賈逵的青睞得以大用,留用豫州刺史府做州郡官吏,或者舉薦到其他地方做郡中、軍中的官吏,之後要是再有建樹,那自然能主政一方,之後青雲直上。

  溫恢趕緊道:

  「學生敢不盡心竭力,以報大漢之恩?還請使君放心!」

  賈逵微笑著連連頷首,表示孺子可教,心中又暗暗舒了口氣。

  好,這樣就好了。

  郭嘉等人潛入潁川,那邊肯定還有他的故舊會袒護他,如果讓本地人來探查,就算不受郭嘉影響,估計也不會這麼細緻仔細。

  這些外地的學生就一樣了,他們都是一腔熱血,盼著立功,盼著為自己未來的仕途奠定美好的基調,因此一定會竭盡全力認真探查。

  有人查探黃河,有人尋訪周邊,肯定能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儘可能地阻止郭嘉的詭計。

  這是賈逵能想出來的最好辦法,他相信就算是郭嘉也一定看不出自己已經暴露。

  「潁川人啊……」賈逵稍稍嘆了口氣,「希望還能趕得上。」

  賈逵在竭盡全力謀劃,荀攸這邊也在想辦法。

  他請來了一個叫趙儼的同鄉,非常直白地告訴他現在的情況:

  「伯然,郭嘉的事情想來你也知道輕重。

  你與他是同鄉同縣(陽翟),一定要給我找仔細了,絕不能讓此人真的生出什麼事端。」

  趙儼沉重地點了點頭,他知道荀攸其實想說「就算出事也不能是潁川人出事」,不然這之後肯定要出大事。

  荀攸這麼說,荀彧肯定也已經知曉。

  趙儼仍然不敢相信地道:

  「郭奉孝,當真不在關中嗎?」

  「如果在關中是最好,最多只是曹操放出來攻心的手段。

  可如果是真的……」

  荀攸的話啞在喉嚨里,久久難以發聲。

  他之前追隨曹操,就是盼著曹操能保護潁川人的利益,讓這些潁川名士能把名聲轉化成一些實際的東西,各個位列朝堂,如袁氏一樣世代公侯。

  可現在,他們已經快被郭嘉拖進深淵中,無可奈何之下,他們只能拼盡全力殊死一搏。

  「郭嘉一定要死在咱們潁川人的手中,伯然,你一定要做到,成嗎?」

  趙儼頷首,肅然道:

  「若是讓郭奉孝成事,我等故鄉豈不是都要成了澤國?

  此事我自然竭盡全力,一定要將此人擒獲。」

  「好!」荀攸疲憊地道,「此事,全都靠你了。」

  趙儼輕輕頷首,臉色格外陰沉。

  「我能見見荀令君嗎?」

  「呃,這不巧,荀令君今日與袁太僕出城了。」

  「是嗎?」趙儼慘笑道,「那還真是不巧,行,事不宜遲,我先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