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陛下別造反啊
劉協的臉白了大半,滿臉愁容地看著面前全身甲冑的董承和嚴陣以待的眾多軍士,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6➈SᕼUⓍ.Cό𝓂 🎃💞
曾經的他也想一展抱負,如光武一般再興大漢,好好做些事情。
可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他只想安安樂樂的活下去,這些日子讀《劉盆子傳》,他甚至覺得劉盆子的結局也不錯,光武能耐心供奉,讓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並依舊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號。
身在亂世,有這樣的結局已經頗讓人羨慕。
但劉協又做不到。
劉盆子的一生完全沒有自己做主的時刻,最後向光武投降也是赤眉首領樊崇同意才被迫為之,從始至終,沒有任何人問過劉盆子半句,風雨沉浮飄搖之中,也沒有人真正考慮過他的死活。
此刻劉協真切感受到了感同身受。
他不想跟著董承、劉艾等人發癲,可誰會尊重他的意見?
猶豫許久,這位少年天子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言的不甘,脫口而出道:
「你們做這些,為何之前不曾與朕商議?
你們想造反,休要舉朕的名號!」
董承訝然,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倒是一邊的宗正劉艾早早反應過來,他闊步上前,盯著劉協年輕的臉,厲聲道:
「陛下何出此言,莫不是陛下也想造反?」
劉艾的話讓劉協渾身一顫,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
多年來他一直都是如此,哪怕今天壯著膽子表達了一下不滿,可在眾人的刀兵面前,劉協還是下意識地慫了。
劉艾看著劉協的模樣,恨鐵不成鋼地道:
「呂布乃董卓假子,無惡不作,背信棄義素來為天下所惡,徐庶不過是潁川卑賤之士,不曾讀過甚書,不過有些算計,與呂布狼狽為奸,居然效仿董卓李傕把持朝廷,早晚行不臣之事!
我只恨那劉玄德膽怯,手握眾軍良將無數,居然不敢發兵向西救援天子匡正社稷,實在是包藏禍心,可悲可恨至極!
如今劉荊州興兵荊楚,民殷國富兵家眾多,其願出兵奉迎天子,再造大漢,此真乃大漢純臣也!
當下,呂奉先、徐元直都被困在并州進退不能,劉玄德也是強弩之末,聽聞其數次渡河,皆為袁顯思所敗,群賊敗局已定卻仍不肯罷休,早晚必為大禍。
我等保陛下逃出雒陽暫避,如離開長安一般,陛下到底是受了誰的蠱惑,為何還要指責我等造反?」
劉艾的指責嚇得劉協完全說不出話,只能趕緊點頭道:
「都,都聽宗正的。
朕……朕全都託付給宗正了!」
劉艾哼了一聲,大袖一甩,厲聲道:
「那就請陛下下令,斥呂布徐庶為叛逆,大駕離開雒陽暫避!」
經過了之前的事情,劉協當然不會隨意聽從這些人的鼓動,可不聽也沒有辦法。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心思,為了自己的算計,天子不過是他們隨便使用的兵器而已,但他從登基開始就一直沒得選,現在他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哎,若是不做皇帝,如劉盆子一般安度餘年也挺好啊。
劉協被逼不過,只能聽從劉艾和董承的寫下了詔書,斥責呂布、徐庶把持朝政包藏禍心,號召天下人一起討伐,得到詔書的劉艾等人士氣大振,立刻命令全軍出動,保護劉協離開,同時將詔書送到尚書台,請尚書令荀彧一起出兵勤王。
荀彧是沒有多少兵馬,可他手下兼女婿度支尚書陳群手中卻掌握著一支實力非常強勁的兵馬,這是之前由陳群一手操辦訓練的學生軍。
學生軍一直沒有擴軍,進入雒陽之後甚至還將不少人分到其他的軍中當軍官,目前加上新招募的學生也不過一千人。
可他們的首領是度支尚書,所以他們的裝備、糧草都是最好的,新學和軍旅操練一樣都沒有落下,戰鬥力非常強大,如果陳群一召喚,之前已經去其他軍隊、學堂的人也能迅速歸隊,堪稱無人可當。
董承和劉艾敢動手,就是因為他們之前已經控制住了陳群,並逼迫陳群拿出這支兵馬,有了這支兵馬,他們就足以控制住雒陽的局面——不說控制多久,只要能控制到帶著天子跑出去就行。
現在,劉表派遣章陵太守黃射以進貢為名義進入雒陽附近,在伏牛山等地埋伏兵馬三千,只要城中得手,黃射就能立刻率兵支援,接應眾將離開。
說實在董承等人也都著實害怕徐庶,在確定徐庶一定死掉之前他們是根本不敢有占據雒陽的念頭,但挾持天子逃走的念頭他們還是有的。
朝中公卿之前隨天子東來,之後卻很少有人能得到實際的權力,自然不願意繼續混在這裡。
好歹劉表是天下八俊之一的風雅名士,肯定不是徐庶呂布這種人可以相提並論。
劉艾甚至想著,就現在劉協的這副模樣,哪裡像什麼大漢的皇帝?
我當皇帝,未必就不如他。
說不定劉表會支持我!
眾人鬧哄哄地率眾「保護」劉協、伏皇后等人紛紛登上馬車,太僕韓融親自駕車,劉艾策馬開路,董承率軍護衛。
跟之前離開長安的時候一樣,他們又要走了。
當時他們能走出去,靠的是策反了楊奉楊定,而現在魏續魏越因為與艾先生有矛盾,儘管不會選擇幫助他們造反,但起碼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什麼都沒有看到。
這樣已經能滿足他們的心思。
徐庶啊徐庶,我不相信你之前沒有看出我們的念頭。
但你沒有把我們當人,居然還傾巢出動,連呂布都一起帶走了,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我倒要看看,這次你們怎麼阻止我!
天子發動,三公九卿當一起跟隨。
太尉袁紹不在,司徒鍾繇、司空楊彪很快就接到消息,聽說眾人要南下尋找劉表,二人立刻意識到這是董承又要生亂,不等跟呂布關係較近的鐘繇開口,楊彪已經率先站出來焦急地道:
「此事萬萬不可!大將軍是奉天子詔令奔并州,此刻我等若是走了,之後誰還敢再信天子詔令?
何況自古王事皆在北,今雒陽生平,百姓無憂,眾公卿當勤修仁德以安百姓,豈能棄百姓而走,令中原沸騰?
楊彪不才,懇請天子與諸位將軍三思,切不可棄宗廟社稷,百姓從四面八方來投天子,天子若走,大漢……還是大漢嗎?」
楊彪極其懇切,甚至拜倒在劉協的車駕前,請求他們不要再前進。
可董承已經懶得等待了——魏續魏越只是裝作看不到,在城中呆的久了,他們也不好裝下去,到時候都不好交代。
必須在他們殺死艾先生之前從城中溜出去!
「楊文先!你這是要為呂奉先阻擋天子大駕?你是什麼居心,是誰指使你這麼做的?」
楊彪咬緊牙關,傲然道:
「我為呂奉先阻擋汝等有何不妥?
呂奉先是把天子從李傕郭汜手中救出來的功臣,是殺死董卓的義士,是天子親自封的大將軍!
當時汝等都在,為何當日沒有人敢說大將軍的不是?
現在大將軍不在,爾等趁機生亂,還要把天子大駕劫持到荊楚之地,到底是誰造反?
沒有人指使,我楊某身為三公之一,便不能直言相勸?
若是我不阻攔,之後天子困頓荊楚,又是何人之罪?
我楊家世代公卿,豈能眼睜睜地看著汝等做出這種事情!」
楊家到楊彪這一代正好也能稱地上「四世三公」,尤其是他的父親楊賜不僅是漢靈帝的老師,更參與了校訂《六經》、黨錮之爭,堪稱是清流中的絕對學術權威,董承等人為了爭取清流的支持,是萬萬不敢得罪楊彪。
見楊彪鐵了心要阻攔眾人前進,眾人一時別無他法,劉協的臉色稍緩,心道有楊彪直諫,這次應該得救了。
可便是此刻,不遠處又響起一聲冷笑,楊彪回頭,只見一身儒袍,鬚髮雪白的陳紀翩然而來,周遭無數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陳紀的臉上。
「文先,何必如此啊!」陳紀先沖鍾繇輕輕頷首,隨即正色道,「呂布跋扈,使袁翔迫害群臣,此事眾人皆知,從前文先也多有怨對,群臣畏呂布之勇而不敢動,董將軍與宗正首倡義舉,要帶領群臣逃出此地,難道這麼多清正之士同行,還不能說明呂布倒行逆施,為天下所怨?
當年董卓有迎立之功,為何他死時文先大喜,今日群臣離開雒陽,文先又要出面阻擋?
今日之事,群臣都是為了天子,為了大漢興衰,試問文先口口聲聲為了大漢,那天子與群臣皆走,文先走不走?」
楊彪啞口無言。
從陳紀出現的那一刻開始他就知道自己輸了,楊彪雖然在清流中的名聲極好,但是辯才遠不是陳紀的對手,而且這次群臣敢一起逃離雒陽,也是因為陳紀的兒子陳群控制著目前雒陽城中最能打的一支軍隊。
他要走,楊彪就算張開雙臂攔著,讓人從自己身上碾過去也阻擋不住,也只能垂頭喪氣地道:
「諸君請便,楊某……請恕楊某此番不能奉陪了。」
三公之一的司空不贊同與群臣同行,眾人自然又把目光投在了司徒鍾繇的身上。
鍾繇嘿了一聲,微笑道;
「若是我猜的不錯,此番是郭奉孝為諸君畫策。
不然諸君豈能想出這般計策?」
陳紀臉色一變,緊緊地盯著鍾繇清雅的臉,厲聲道:
「元常,伱想作甚?」
「不做甚。」鍾繇負手而立,悠然望著眾人,臉上略略露出一絲憐憫之色,「同鄉一場,又同朝為臣,我只想說兩件事——
一來,大將軍被困并州,諸君不思解救,反倒要把天子綁到荊州,如此遠非人臣之道,更有違義理,我等如此,當為天下人恥笑。
二來……呵呵,我還要提醒一件事——」
「徐元直用兵,千變萬化,諸君若是迷途知返,我鍾某豁出性命不要也要護著諸君周全。,
可若是諸君一意孤行,此番必然撞得頭破血流,上次侯成之事徐元直不肯懲治諸君,想來此番絕不會手下留情,諸君走出雒陽,怕是日後不會再見,咱們就此一別,日後千萬珍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