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海戰前夕

  .

  小皮特內閣面臨全所未有的挑戰。

  只因這場沒有議會授權的戰爭,令他難以為繼,想拉攏北歐海洋強國加入,但對方明顯趁火打劫,都是海盜起家,誰不知雙方那點技倆。

  就此停戰屈服?

  絕對不可以,那樣一來他的內閣在簽字那天,就是垮台之時。還有另個機會,那就是尋求決戰,畢其功於一役。

  東方古國的兵法,他也研讀不少,絕對不比那個可惡的流亡者遜色,縱橫捭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只是這些策略,一旦跟議會那幫政客扯上關係,變成一個笑話,不得不說是種悲哀。

  倫敦唐寧街10號,一場關於尋求與波旁海軍決戰的軍事會議正在進行。小皮特在會議一開始,就定下基調,這場海上決戰,勢在必行,不容否定,唯一要討論就是如何取得勝利。

  「先生們,大英帝國面臨全所未有的危險,波旁流亡者,已經在歐洲,美洲,以及亞洲,不斷吞食我們的利益,貪婪的法蘭西人,不會放過任何可以獲取利益的機會,哪怕我們選擇退縮,依然不能滿足他的胃口。」

  「現在,唯一能阻止他的手段,就是擊敗他,徹底擊敗他,恢復大英帝國的榮光!」

  英國年輕首相慷慨激昂的發言,也隨著命令的下達,正式進入倒計時。從樂觀來分析,小皮特這決戰的決策,對目前的英國海軍來說,是最無奈也最佳的選擇。

  在議會模擬兩可,戰爭撥款有限的情況下,唯有速戰速決,才有獲勝的機會,如果一再拖延,只會把海軍拖入疲態,在軍艦數量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只能里集中優勢力量與對方拼死一戰。

  按照目前兩國海軍力量對比,其實也在伯仲之間,波旁海軍以五百六十九艘各類戰艦力壓英國的五百零七艘再次稱霸海洋。

  但海戰一直以來都不是多者通吃的戰爭,再次翻開歷史,以前的西班牙無敵海軍與如今的波旁帝國海軍,都有同樣的尷尬,那就是恐英症,如果無法消除這種夢魘,很難說不會歷史重演。

  但無論如何,隨著英國不斷調集艦隊,對岸的龐然大物,自然採取應對措施,不斷派遣艦隊前往西部海域,擺開架勢,準備一決勝負。

  兩雄相爭,必有一敗?

  馬德里皇宮內,查理摸著如同黑絲的絡腮鬍,看著首相薩瓦迪,眼神出奇的圓溜,只因薩瓦迪竟然收到來自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親筆信函。

  「陛下,這是內閣首次收到英國君主懇請函,依照慣例,理應在議會宣讀,不過介於目前兩國的關係,只能由您來決斷。」

  查理打開信函,裡頭竟是用拉丁文書寫,這是歐洲皇室私人書信來往的通例,表示不涉及國家間的事務與利益,算是他們為自身安全而約定俗成的交往方式。

  戰爭是國家利益衝突,而非兩國皇室私怨,這就是喬治三世來信的目的,依舊想維護兩國皇室之間的友好關係。

  只是為何大費周章的兜一圈,直接寫給查理不可以嗎?

  當然有其中的考量,英國畢竟是君主立憲最完善的國家,如果作為國王的喬治三世,直接寫信給處於敵對國家的君主,等同於通敵叛國,按照英國憲法,是可以直接剝奪其國王頭銜,甚至還會送上斷頭台。

  但寫給並無軍事權力的波旁內閣,就是另種情況,這是歐洲各國之間不成文的規定,在戰爭條件下,如果一國想暗中求和,也可採用此形式保持溝通,算是國家間的秘密溝通渠道。

  有點脫褲子放屁的意味,不過這是最有效管控危機的溝通渠道,不能一戰定生死,這也是中世紀以來歐洲所信奉的騎士精神。

  查理仔細看完,只得苦笑道:「雖然沒見過這位英王,不過他的見解還是值得重視,你也看一看。」

  他把信函遞給首相,背手身後把玩權杖,思索接下來的戰事,正如喬治三世所言,波旁帝國如今擴張太快,如同不斷吞食的胖子,需要及時停止調整消化,否則就有撐死的可能。

  直打他執掌帝國以來,始終在戰爭與擴張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幾乎拿下了整個美州,大半個歐洲,小部分亞洲,可以說是處於西班牙帝國最強盛的時期。

  但與此同時,也帶來巨大隱患,首先就是軍隊狂熱好戰,窮兵黷武的背後,就是無盡的膨脹,一旦操控不當,隨時被反噬,前世的拿破崙就是典型例子,太崇拜戰爭擴張的同時,其實已經走向不歸路,決不能任其繼續發展下去,是時候改弦易張,由熱戰轉入逐漸轉入冷戰,以達到平衡狀態,這才是國家能長治久安的法寶。

  說白了,就是統治不一定通過戰爭來實現,威懾才是最有效的手段,保持軍事強大,以政治、經濟、文化等軟實力進行滲透,要比直接軍事占領更有效,也更安全。

  好戰必亡,止戈求同才是王道。

  但要實現這計劃,這戰還真不可避免,總要給正處在狂暴的兵事,尋找一個宣洩口,而這次的決戰就是最好的機會。

  這時,薩瓦迪把信函呈交,隨即開口:「陛下,作為帝國首相,我必須履行職責,帝國目前太過狂熱,需要冷卻下來,羅馬帝國就是太專注軍事,忽略內政,導致覆滅,我們絕不能再做個羅馬帝國。」

  查理嗯了聲,笑道:「你得想法與我一致,是該停止無休止的擴張,這不利帝國的發展,不過這次決戰,卻是要全力以赴,至少也要重創敵人,獲得戰後的主導地位。」

  薩瓦迪思索了下,眼睛一亮,附和道:「陛下這是學了東方古國智慧,用戰爭制止戰爭。」

  「呵呵,沒想到,你的東方智慧勝過我了。」

  「陛下過獎了,呵呵。」

  皇帝與首相相視而笑,為這次的決戰,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

  話雖如此,但如何保證能重創對手,可不是簡單的事。

  為此,查理簽署皇帝令,將帝國整個艦隊的三分之一投入這場海戰,再次展現兩百多前無敵艦隊。

  三分之一,就是投入190艘戰艦,加上各種輔助船隻,總規模將達到史無前例的七百多艘船。

  而隨之投入的戰爭款,也高達5億波旁幣,相當於3億英鎊,這是要滅了英國嗎?

  事實上,英國也是傾其所能,本土艦隊全部投入,另外還從各海外殖民地調集部分艦隊增援本土,總規模也達到五百多艘船,內閣通過緊急戰爭條款,繞開議會,啟動戰爭臨時撥款,獲得1.5億英鎊。

  雖然比對手少了一倍,但艦隊規模也小,負擔不是很大,或者說,夠支撐此次決戰的能力。

  在如此龐大的特混艦隊指揮官方面,雙方也派出最強海軍將領。

  波旁方面,查理思來想去,還是派遣了海軍大臣約賽克元帥兼任艦隊總司令,這也反應出,波旁海軍缺乏將帥的短板,雖然已經湧現出一批年輕將領,但他們還需要時間成長。

  英國方面,小皮特再次啟用了長勝將軍納爾遜作為艦隊總司令,但由於軍銜晉升,需要議會批准,因此,納爾遜以中將軍銜出任艦隊總司令。

  這樣以小指揮大的騷操作,也為英國艦隊接下來的戰爭行動,帶來巨大麻煩,這是後話。

  兩國已經準備就緒,決戰一觸即發,就看哪裡才是最佳地點,新時代的海戰,十分依賴風向,誰占據上風口,就贏了一半。

  因此,在選擇開一炮的地點與時機,尤為重要。

  將近1300艘船隻漂在海上,相遇的機會非常大,雖然各自都想襲擊對方的本土,但那是最冒險的行為。

  作為海洋霸主,海岸防護幾乎無懈可擊,除非能把對方艦隊全殲,否則這種軍事冒險,絕對是腦殘行為,68磅的岸防炮,加上隨時尾隨包抄的艦隊,使得這種戰術幾乎無法實現,到最後只會是白忙活一場,還會全軍覆沒。

  茫茫之海,軍旗飄揚,一艘一艘的偵查船,不斷在海面游弋,尋找敵艦的蹤跡。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