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同化之策

  第429章 同化之策

  察哈爾部諸台吉之所以接受明軍使者給與的條件,之所以願意歸附大明,不外乎形勢比人強而已。

  他們雖然還有一萬多精騎,但卻失去了首領林丹汗。而只有兵沒有民,沒有地盤,根本就沒法持久,所以迫切需要和自己的部眾匯合。

  而察哈爾部絕大部分牧民都在河套,隔著一道黃河,而橫亘在他們面前的除了黃河,還有五萬明軍。

  諸台吉沒有根本沒有信心擊敗明軍和部落匯合,即便他們可以選擇繞過明軍防禦河段,選擇奔馳數百里從其他地方渡過黃河,卻也沒有把握部眾不遭明軍打擊。畢竟整個部落和單純騎兵完全不同,前者拖家帶口有著太多牛羊,想逃過明軍進攻基本不可能。

  而諸台吉最擔心的還是明軍會採取像建奴一樣的辦法,會殺掉他們這些部落貴人,把他們的牛羊馬匹分給普通牧民,那樣的話,普通牧奴肯定會擁護明人而背棄他們這些曾經的主人,若是那樣的話,則一切都全完了。

  失去了統治基礎,他們這些貴人也就不再是貴人。

  所以,無論如何得保住部落,保住部眾,保住自己在部落中的地位。為此,只能接受明人的條件,只能選擇成為明國的附庸,除此,別無二法。

  當然,他們可以選擇魚死網破,選擇聚眾和明軍對抗。憑藉來往如風的騎兵趕走「入侵」的明軍。

  可是即便能趕走明軍又能如何,那樣只會使得明國對蒙古進行嚴厲的封鎖,從此以後貿易斷絕,再想從明國獲得奢侈物品幾乎不可能。沒了茶葉,沒了綢緞,沒了大明的美酒,沒了來自大明的各種生活物質,這些過慣了奢侈生活的部落台吉們,都不知道以後日子的怎麼過?

  而且,真的能擊敗明軍嗎?強大的八旗軍都被明軍嚇走了,就憑這一萬多軍隊,根本就不是明軍的對手。

  到了現在,眾台吉們不得不承認,明國和蒙古人之間的力量已經發生了相對的變化。曾經他們眼中孱弱不堪的明人已經今非昔比,軍力變得比數十年前強盛無數倍,而曾經雄霸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現在早已不復存在,已經淪落到被女真人蹂躪,被漢人欺負的份。

  認清了實力對比,也就認清了現實,除了屈服又能如何?

  至少,明國給他們這些台吉的待遇比建奴好了無數倍,至少明國保留了他們的部落,保留了他們在部落中的地位,而建奴只會把他們的一切全部搶走。

  當然,這些台吉不會知道,大明之所以對他們「仁慈」,也只是權宜之計,只是為了暫時穩定草原罷了。

  不管在朝中文武,還是在皇帝朱由檢看來,草原上的蒙古人都是異族,都是要徹底處之而後快的。

  所以對草原牧民的福祉,朱由檢並不關心。

  所以,朱由檢不會在草原採取「打地主分田地」這種辦法,不會選擇把部落台吉頭人們的牛羊田地分給普通牧民這樣激烈的手段。

  因為這種手段太過激烈,收效也太慢,一旦不甚,會使得草原上多出很多視大明為仇寇的部落,會時時襲擾邊牆,得不償失。

  畢竟草原上的牧民不是漢人,很多蒙古牧民深受喇嘛教影響,相信輪迴和因果報應,相信這一世的苦難都是因為前世罪孽,相信只有老老實實恕罪下一世才會過上好日子。所以草原上的牧民大都沒有什麼反抗精神,不像大明百姓,不信因果不信報應,信得是王侯將相寧有種呼,只要日子過不下去,就會有無數人揭竿而起,而草原上牧民則沒有這種反抗精神。

  所以,封原先的台吉頭人們為王,用這些小王統治繼續各個部落,把整個漠南分裂成數十部落,這樣才能最短時間穩定草原,才符合大明的利益。

  然後下一步再慢慢籌劃同化草原,徹底納入大明統治,這便是朱由檢的打算。

  從古至今,中原王朝對草原大都是處於防禦狀態,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這樣的戰績只是偶然,大部分時間都是防禦,萬里長城便是最好的證據。

  從古到今,中原王朝都想徹底解決草原問題,但也大都沒有太好辦法。強如漢唐,選擇主動出擊,把草原民族打的四分五裂,打的西遷。但是草原上的牧民猶如草原上的野草一般,割掉一批很快又生出一批,生命力比野草還要茂盛。

  走了匈奴來了鮮卑,鮮卑融入華夏後突厥又強盛起來,突厥被打的一分為二,被迫西遷,而蒙古人又強盛了起來,一統草原,幾乎打下了整個歐亞大陸。而大明雖然趕走了蒙古人,但從立國開始,蒙古人的威脅就始終存在。

  朱由檢也想徹底解決蒙古人。

  以前的朝代沒辦法,以前的皇帝沒有辦法徹底解決草原遊牧民族的威脅,但朱由檢卻是知道如何解決的,因為他魂游過後世。

  他知道後來的滿清通過聯姻拉攏等各種辦法,確實壓制了蒙古人,使得蒙古草原成為滿清帝國的一部分。他也知道,隨著火槍火炮等熱武器越來越強大,草原牧民快馬弓箭將會被熱武器壓制,很快會成為載歌載舞的民族。

  只不過一開始,朱由檢沒有想過這麼快就解決蒙古人,而是要等到國力強盛以後,等到大明內部理順以後,再設法解決外患。畢竟有了封貢貿易,蒙古人已經不是威脅。

  可是這個冬天,隨著宣大、榆林有關蒙古人的情報不斷傳到北京,隨著建奴西侵察哈爾,讓朱由檢看到了解決蒙古人的良機。

  特別是黃台吉不戰而退,率領八旗兵逃離河套以後,朱由檢第一次察覺,原來自己一手組建的禁衛軍已經這麼強大了,僅憑在宣大和榆林的偏師,便已經嚇退了建奴。

  既然如此,何不趁機解決蒙古人?

  所以在接到孫傳庭建奴退兵的八百里加急戰報以後,朱由檢便給孫傳庭傳旨,命其趁機解決蒙古人。

  所以才有了孫傳庭邀請林丹汗見面趁機把其拿下,才有了張世澤繞道黑山奇襲歸化城。

  林丹汗被抓,漠南蒙古,察哈爾諸部,便沒有了統一的首領,察哈爾各個部落,林丹汗諸子之間,必然會爭權奪利。陰山,河套,整個漠南草原,生活著數十上百萬的蒙古人,有察哈爾部,有原先被吞併的喀喇沁部、鄂爾多斯部,還有兀良哈諸部,這些眾多的部落,林丹汗是唯一的首領,是名義上全蒙古的大汗。沒了林丹汗,整個漠南再也沒有人能號令諸部。

  所以林丹汗被抓,便意味著蒙古諸部徹底分裂。大明便可以直接派人對諸部落進行分化拉攏。歸化城的陷落,更使得林丹汗的軍隊失去了退路,不得不屈服於明軍。

  而建奴的「倒行逆施」,殺掉部落頭人、分牛羊給普通牧民的舉動,更使得各部台吉們不得不投靠大明,否則一旦明軍退去,他們便會被建奴吞併。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給徹底平定漠南贏得了條件。

  接下來的時間,各台吉都派人隨著使者前往明軍大營,拜見宣大總督孫傳庭,表示對大明的順從。

  孫傳庭也代表朝廷對他們進行安撫,許諾其對部落的權力。甚至,孫傳庭還允許他們去拜見被軟禁的林丹汗。

  為了不被懷疑,為了表示對大明的忠心,絕大部分台吉們都拒絕再見林丹汗,便是林丹汗的幾個兒子也是一樣。林丹汗,曾經的蒙古大汗,就這樣他的手下一起拋棄了。

  孫傳庭告訴他們,林丹汗會被安置在北京,以後不會再回大漠。朝廷會把林丹汗直屬的一部分部眾分給其幾個兒子,把其他部眾分給其他部落。

  以後蒙古不會再有大汗,只有諸王。

  至於林丹汗,在大明生活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死去。

  然後孫傳庭開始主持商議漠南以及河套草場分配工作,眾台吉報出自己部落人口數量,以及原來遊牧駐牧地,進行分配。

  原則上,河套的牧場大部分還分配給原來的鄂爾多斯部,喀喇沁部的草場分配喀喇沁牧民。而西遷的察哈爾部則分其陰山南北的草原。這是最簡單的辦法。

  整個漠南縱橫數千里,安置幾十萬上百萬牧民還是沒有問題。

  但是,草場也有肥美和貧瘠之分,有的草場靠近沙漠,容易被沙漠侵蝕,有的草場卻有眾多湖泊更適合駐牧,有的草場靠近大明可以就近和大明貿易。

  同屬察哈爾,也有二十多個小部落,小部落之間也同樣有爭執,都想要更多的地盤更多的草場。

  接下來的時間,就在明軍大營,各部落的頭人台吉們,發生激烈的爭吵,爭吵急了就是打鬥在一起,為了草場地盤,這些蒙古貴族抱在一起在草地上摔跤廝打,一個個摔的灰頭土臉、鼻青臉腫。

  對這些蒙古貴族之間的爭鬥,除非太過分危及性命,孫傳庭都不理會,甚至還樂見其成,畢竟有了爭執,便有了矛盾,以後的蒙古各部休想在糅合在一起。

  而往往打到最後,矛盾還無法解決,只能雙雙到孫傳庭面前,請求孫傳庭主持公道。

  孫傳庭的辦法也很簡單,讓有矛盾的部落頭人進行公開比斗,各派二十個最勇武手下進行單挑,最終活下來人數多的為贏。

  就在明軍大營附近,圈起了十多處方圓數十丈的地方,蒙古勇士捉對騎馬廝殺,可以用刀可以用箭,只要能取得勝利什麼都行,每日都有大量的蒙古勇士戰死,而贏得勝利活下來的蒙古勇士都得到了部落人的尊敬。

  兩個部落之間,一旦見血,矛盾便不可開解,為了避免部落戰爭,孫傳庭宣布以後各部之間有糾葛便採用這樣的方式。從此漠南蒙古各部之間各守自己草場地盤,不許相互間發生戰爭,否則朝廷軍隊必然介入,雙方都會得到懲罰。

  從此以後,部落間的比武便成了慣例,只不過這種比武一開始非常血腥,都是不死不休,慢慢的比武柔和了下來,只要一方認輸,另一方不再追殺,又到了後來,這種比武又衍生了其他方式,單純比試射箭,比摔跤,比馬術等等,已經脫離了死斗廝殺,已經成為了娛樂,當然這是後話。

  在孫傳庭的主持下,足足用了一個多月時間,蒙古各部方才確定了各自的草場。

  而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孫傳庭也在各部徵召了一萬多願意加入明軍的牧民騎兵,這一萬多人都是馬術好射術好的年輕牧民,是最好的騎兵。

  這一萬多人將會被編入宣大和延綏軍,讓其學漢話教其漢字,讓其學習禁衛軍的規矩。若是其守規矩立下戰功,還允許其在漢地成親或者把家人接入大明,用不了多少年,這些牧民騎兵都會被完全漢化。而禁衛軍的高薪餉,大明國內的繁華,也會讓這些普通牧民樂不思蜀,不會再有回到草原的念頭。

  在以後的時間,大明還會不斷的徵召蒙古牧民從軍,也會有大量漢人進入蒙古各部種地做工做生意,這樣雙方不斷接觸不斷融合以後,相信只需要數十年,整個漠南都會完全漢化,真正成為大明的地盤。

  當然,一開始對大明徵召牧民從軍,各部台吉頭人們是不樂意的,但孫傳庭打出了對付建奴的藉口,又許諾牧民自願加入的原則,並許諾只要從各部徵召一個牧民騎兵,便給各部一斤茶葉。

  考慮到建奴的威脅確實存在,再加上能得到的好處,一斤茶葉在草原上價值很大,能值一頭牛,台吉頭人們便答應了,說實話,少些普通牧奴對他們來說根本無所謂。

  等到各部草場徹底確定以後,孫傳庭便帶著大軍,還有新徵召的一萬多牧民騎兵返回大明,同行的還有各部台吉派出的使者。這些使者要去北京城參加冊封大典,大明朝廷將正式冊封各部落小王。這些部落使者,都是各部台吉頭人的兒子,也是各部在大明的人質,以後會常駐北京城。

  至於蒙古大汗林丹汗,早就被秘密押送去了北京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