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遼東,要建成可靠的後方

  第411章 遼東,要建成可靠的後方

  整個崇禎三年的前半年,遼東並無大的戰事發生。建奴仍然盤踞在瀋陽以北,明軍則控制著遼陽以南。遼瀋之間的廣袤平原成了雙方的緩衝地帶,時有雙方騎兵在平原上奔馳縱橫,互相窺視著對方動靜,雙方哨騎之間經常接觸戰鬥,但也僅此而已。

  明軍忙著經營新收復的地盤,忙著安置救回的遼民,忙著整編軍隊,忙著屯墾。剛剛經歷的大戰,明軍雖然獲得極大勝利,但也耗費太多,整場戰鬥耗銀數百萬兩之巨,已經沒有實力進行下一場大戰。

  而建奴,一場大戰下來,建奴人口損失達七成之多,已經沒了和大明繼續決戰的能力。黃台吉正忙著吞併右翼蒙古諸部,藉以快速恢復實力,也沒心思進攻明軍。

  去年冬天的時候,黃台吉帶兵成功偷襲了科爾沁部,殺了科爾沁部部落頭人首領,把頭人們的牛羊馬匹分給了普通牧民,因而迅速得到了普通牧民們的擁護,然後便把科爾沁牧民整編為八旗,得到了兩萬餘騎兵。

  今年整個春天,黃台吉帶領騎兵四處征伐,又吞併了十多個大小部落。一些蒙古部落原先就是建奴的附庸,願意和建奴合併。也有一些部落不願失去獨立性,又打不過建奴軍隊,便整體向南遷徙,來到遼西廣寧邊牆,投奔明軍,意圖借著大明的力量抵擋建奴。

  對這些前來歸附的部落,盧象升並不客氣,代表皇帝許諾封賞部落頭人大明官職,吸收其部落騎兵加入明軍,然後把其部民打亂安置在遼西遼南,和明軍軍戶雜居。這樣用不了多少年,這些蒙古部落便會完全漢化。其目的手段和黃台吉非常相似。

  這些部落本就已經窮途末路,再加上禁衛軍的強大震懾,只能選擇徹底歸附大明。部落頭人們被賞賜金銀田地,雖然失去了對部落的控制權,但至少能做個富家翁,從此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和殘暴的建奴相比,大明給他們的待遇要好得多。

  收編了這些蒙古部落,得到了一萬多精於騎射的蒙古騎兵,和禁衛軍騎兵整編在一起後,使得禁衛軍的實力更加強大。

  經過建奴和明軍的吞併,靠近遼西遼北的右翼蒙古部落幾乎為之一空。

  黃台吉不肯停下擴張的步伐,有著率軍西征,進攻盤踞在陰山歸化城一帶的林丹汗察哈爾部的意圖。

  察覺建奴意圖之後,盧象升迅速向朝廷稟告,並親自前往遼陽駐守,在遼陽城聚兵六萬,威逼瀋陽。若是黃台吉敢出兵遠攻林丹汗,盧象升便會率軍進攻瀋陽,以收復整個遼東。

  經過大半年的整編,遼西兵,東江兵,皆納入了禁衛軍編制。現在盧象升手中有著十萬大軍,其中騎兵便有兩萬人。

  盧象升已經上疏,要求秋季出兵,進攻瀋陽徹底收復整個遼東。

  奏疏到了朝廷以後,很多朝臣們心動,朱由檢卻沒有答應,因為朝廷現在拿不出足夠一場大戰的錢糧。

  停徵了遼餉,一年少了幾百萬兩收入,雖然有稅務司和海貿彌補,但朱由檢現在鋪的攤子太大,處處都要用錢,眼下實在是沒錢再打大戰。

  「暫時防守為主,多囤積糧草,以待明年。」這是朱由檢給盧象升的指示。

  接下來的一年,盧象升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屯田上,遼東數千里沃土,雖然天氣寒冷只能一年一熟,開墾出來的田地也足夠養活遼東數十萬軍民。

  遼東糧食可以自足,並積攢出大戰軍糧的話,開戰的成本便小很多,對此盧象升也能理解,於是接下來的時間,他的精力更多用在農事上,在秋季時放火燒到地里雜草,挖出地里的草根,趁著冰凍之前深犁一遍,挖出泥土暴曬,等到來年春天便可種下種子。

  遼東別的都缺,唯獨牛馬數量眾多,和建奴的大戰中,超過七成的建奴村屯被「歸義軍」搶掠,建奴的牛馬皆被帶回。當初的歸義軍或被招入禁衛軍,或「卸甲」歸農,趕著搶來的牛馬,拉著犁鏵,在黑土地上耕耘。在入冬前,在明軍占據的地盤,又開墾出了上百萬畝土地。

  在開墾田地的統治,盧象升也著手對遼民進行著整編。還是採取保甲制,把所有遼民編為保甲,設保長甲首等官員,皆由受傷退役的禁衛軍士兵擔任。

  在對建奴的大戰中,禁衛軍上下傷亡了數千人,受輕傷者傷愈可以歸隊,重傷者便是治好也無法再戰鬥。任命他們為保長甲首也算是比較好的安置,保長甲首皆為八品九品武官,領著朝廷俸祿。

  而且在和建奴的戰鬥中,解救了大量的漢奴婦女,也俘虜了數萬建奴年輕女子,這些女子皆發給軍民為妻,受傷退役的保長甲首們自然有優先挑選權。

  有官職有俸祿有田地還有老婆,這些受傷退役的禁衛軍士兵待遇惹人羨慕,這也使禁衛軍更加有凝聚力,整個遼東人人以加入禁衛軍為榮。

  而用這些退役軍官管理百姓,也使得整個遼東百姓歸心。整個遼東鎮,除了遼西走廊尚有遼西將門盤踞,其他地方皆是權力真空。沒有士紳,沒有地主,沒有地方勢力,猶如一張白紙一樣,正可以肆意揮灑潑墨,正是用來設立新的制度的好地方。

  而這也是朱由檢不讓盧象升今年發動戰爭的主要原因。

  先把遼東治理好,和陝北一樣建立完善的鄉村制度,使得自己的旨意能直達每個村屯,改變皇權不下鄉的現實。使得遼東和陝北一樣,成為自己可靠的後方,這便是朱由檢的想法。

  有了成功經驗,有了大量的有豐富經驗的基層官吏,將來便可以把這種模式迅速複製到其他地方。

  事實上,朝堂官員們已經多次商議,要往遼東派遣流官,以治理新收復的土地。按照文官們的規劃,當重設海州、蓋州、復州、金州等州縣,並派出知州知縣,巡撫、布政、按察,兵備道等流官。

  但朝堂的商議結果皆被朱由檢以遼東未定的理由否決。在徹底控制穩定遼東之前,朱由檢斷然不會讓這些文官插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