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京中情形

  第333章 京中情形

  對近百萬北京官民百姓來說,這個冬天心情絕對是跌宕起伏。

  一開始的時候,當得知建奴攻破薊北邊牆攻入大明境內的時候,滿城百姓絕對是人心惶惶,所有人都預料到建奴很快會兵臨北京城下。

  大明開國以來,經歷過數次北京被圍,以北京城防的堅固,不管是蒙古人還是建奴,想攻入北京城根本不可能。但是北京城是個近百萬人口的大城市,百姓們日常生活所需,柴米油鹽,皆需要從外面運入。

  一旦建奴兵臨城下,必然會封城很長一段時間,物資緊缺,物價飛漲,對百姓們的生活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當時百姓們人心惶惶的同時,在有心人的蠱惑下,對督師遼東的孫傳庭也產生了怨恨,認為若不是孫傳庭無能,建奴豈能越過遼西從薊北攻入?所以當時朝野間掀起了一陣對孫傳庭的聲討。幸虧有皇家百姓報替孫傳庭說話,大肆宣揚遼西兵去年對建奴的戰績,才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輿論。

  但皇家百姓報畢竟是剛成立不久的報紙,再加上這個年代識字率很低,想靠一份報紙完全控制民議也不太現實。

  再加上孫傳庭為人孤傲,在朝中沒有靠山,而其薊遼總督的位置更是大大肥缺,每年過手數百萬錢糧更是惹得很多人垂涎。在有心人的推動下,朝野對孫傳庭的評價並不太高。

  而等到建奴襲掠京畿,屠戮房山、固安等城以後,朝野間更是議論紛紛,對孫傳庭按兵不動不肯和建奴交戰非常不滿。

  幸虧朱由檢是一個重生者,清楚建奴實力是多麼強大,擔心兵敗會引得更大的恐慌,沒有為朝野間輿論影響,沒有逼迫孫傳庭和建奴決戰。

  這一段時日,北京封城,外面糧食物質運不進來,天寒地凍,物價飛漲,很多百姓家裡連炭火都沒得燒,整個城內是真的人心惶惶。

  直到遼東大戰的消息傳來,先是得知周遇吉攻下遼南三州,和曹文詔合兵在海州擊敗數千建奴騎兵,然後又得知劉興祚兵出皮島,下鎮江、克鳳凰城,百姓們的精神氣才算提了起來。而當盧象升直搗黃龍攻下建奴舊都赫圖阿拉消息傳到北京城時,真的是滿城大震,接著是滿城狂喜!

  多少年了,面對北方的蒙古東北的女真,都是被人家壓著打,薩爾滸一戰,大明徵召十多萬大軍兵分四路進攻建州,卻連赫圖阿拉的城牆都沒有看到,便被人家各個擊破打的落花流水。

  十多年來,大明和建奴大戰數次,卻接連戰敗,丟了整個遼東數千里江山。

  為了應對建奴,朝廷不得不加征遼餉,每年耗費數百萬兩銀子,國庫連年虧空,貧民百姓被稅賦逼得背井離鄉去做流民,整個北方流民無數,陝北差點釀成規模龐大的民變。

  無論是邊軍,還是北方百姓,對建奴都非常的恐懼。沒想到今日,在建奴攻破邊牆肆掠京畿之時,明軍竟然在遼東發動了反擊,攻破了建奴老巢!

  這讓百姓們如何不興奮?

  而更讓百姓們高興的是,建奴老巢被襲,必然不會在大明境內多待,肯定會迅速撤退返回關外。這樣的話,北京城也會早日開放城禁,城外的物質才會運送進來,大家的生活才會好起來。

  而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如此,建奴退兵了,撤離了京畿。

  建奴退兵了,城禁開放,普通百姓生活又和從前一樣,自然是值得高興的事。但對朝堂官員們來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應對正在撤退的建奴軍隊?

  建奴撤退,帶走了襲掠的糧食財富,還攜裹了十多萬青壯百姓,若是讓他們就這樣安然退走的話,對大明朝廷威信是極大打擊。

  必須得救回被掠的百姓,這在朝堂上已經形成了共識。

  所以對孫傳庭和建奴在永平府打的這一仗,北京朝野充滿了期待。

  盧象升在遼東的勢如破竹,讓朝野間產生了幻覺,覺得建奴八旗兵也不過如此,孫傳庭統率著京畿所有軍隊,各省勤王軍也受其轄制,兵力是建奴的兩倍還要多,未必不是建奴對手。

  盧象升率領三萬禁衛軍都能殺入建奴老巢,孫傳庭手握十萬大軍,如何不能救回被掠的百姓?

  正因為期望很大,所以當孫傳庭和建奴大戰的結果傳回時,很多人都表示不可接受。

  雖然救回了百姓,可卻有數萬百姓慘死在戰場,孫傳庭當時手握六萬大軍,卻被建奴打的只剩下一萬餘人,若非張世澤帶兵及時趕到,說不定遼兵便全軍覆沒!

  雖然建奴退了,雖然也解救下了數萬百姓,但在很多人看來,建奴是主動撤退,是主動放棄這些百姓,孫傳庭並沒有什麼功勞,反而問題很大。

  張世澤殲俘蒙古人兩萬騎?在很多人看來,這功勞根本就不能安在孫傳庭頭上,反而是孫傳庭用兵失誤的見證。

  試問,若是孫傳庭不把張世澤的延綏軍派往薊北,而是隨軍一起向建奴進行追擊,那麼永平府的戰況就不會如此了,說不定明軍能正面擊敗建奴,救回十多萬百姓,而不是導致數萬百姓被殺。

  所以,在永平府大戰戰報傳回北京時,很多官員對孫傳庭非常不滿,開始上疏彈劾孫傳庭。

  刑科給事中毛士龍,上疏彈劾孫傳庭三項大罪,一是指揮失誤,明知建奴經永平府退兵,卻把戰鬥力最強的延綏兵派往薊北,有私放建奴之嫌疑;

  二是殘民以逞,為了戰功下令屠戮百姓,直接導致數萬百姓慘死在戰場;

  三是以敗為勝,冒領部下戰功,欺騙朝廷。永平府一戰,孫傳庭六萬大軍只剩下一萬餘人,損兵大半卻上疏言勝,「孫賊暴虐無恥,試圖欺瞞陛下欺瞞朝廷。請朝廷罷免其薊遼督師之職,鎖拿進京問罪。」毛士龍在奏疏中如是道。

  毛士龍上疏彈劾之後,其他言官們紛紛響應,彈疏潮水般湧向朝廷。

  經歷了前段時間朱由檢的打壓,這些言官們都憋著一口氣,現在終於要爆發出來。

  這些言官們,相當一部分是東林黨人,比如毛士龍等人,也有溫體仁一系。

  孫傳庭在戰鬥中真的下令對建奴攜裹的百姓動手,這算是一個污點,這些自命清高的言官們自然不會放過。

  拿下一位薊遼督師、天下第一封疆大吏,在很多言官看來,若是能成功罷免孫傳庭,將是他們的極大政績,自然要咬著不放。

  也有言官彈劾孫傳庭的目的,是其背後勢力看上了孫傳庭薊遼督師的位置,畢竟每年數百萬兩銀子的錢糧,只要稍微過下手便是一筆龐大的財富,想想都心動。

  而孫傳庭在朝中並無靠山,根本就沒人給其說話。

  於是,整個朝廷再次出現彈劾孫傳庭的浪潮,大有非要拿下孫傳庭不可之勢。

  當然,拿下不拿下孫傳庭,不在這些言官,而在皇帝是如何決斷。

  若是在第一次當皇帝時,面對如此情形,朱由檢早就慌了,肯定會下旨罷免孫傳庭。而事實上,上一次當皇帝的時候,朱由檢便多次罷免孫傳庭,甚至把孫傳庭下獄數年之久。當時罷免孫傳庭的原因便是聽了言官們的彈劾,還有他自己急躁的性格。

  而現在,經歷了一次亡國之痛,朱由檢性格改了許多,人也成熟了很多。經歷了魂游四百年,他看透了很多事情,知道孫傳庭是真正的忠貞之人,知道孫傳庭的才能。

  和那些只會嘴炮的言官們相比,孫傳庭才是國之干城!

  然而,很多時候,本性想徹底改變卻並非容易,對永平之戰,朱由檢說實話也感到有些迷,認為以孫傳庭的能力不應該打成這樣。

  是不是孫傳庭沒有經歷太多歷練的原因,是不是自己拔苗助長一下子把其提到高位?朱由檢有些懷疑。

  於是便召來洪承疇,詢問其對永平府之戰中孫傳庭的表現如何看。

  洪承疇是兵部尚書,各地的戰報第一時間要送到兵部,自然對永平之戰非常了解,甚至對永平之戰進行了復盤。

  「陛下,微臣認為,孫傳庭在此戰中表現中規中矩,並無太大問題。」洪承疇道。

  「御史言官們彈劾孫傳庭指揮失誤,不該把張世澤派向薊北,而是應該集中兵力追擊建奴。有了戰鬥力強大的延綏軍加入,說不定能夠擊敗建奴。但以臣看來,他們過分誇大了延綏軍的戰鬥力。

  臣看過戰報,當時張世澤趕到戰場時,絕大部分蒙古人都在棄馬進攻山上的薊州軍,迎戰張世澤的蒙古兵只有數千騎,延綏軍兵力是出擊的蒙古兵數倍,又裝備大量火器,擊敗他們理所當然,張世澤擊敗出擊蒙古騎後,迅速開到山下,堵住了攻山的蒙古人退路,輕鬆占據蒙古大營,然後和薊州兵上下夾擊,迫降了攻山的蒙古兵。

  故延綏軍的戰鬥力固然很強,但其之所以能圍殲蒙古人更多是運氣使然。有了延綏軍的加入,孫傳庭也未必能夠擊敗建奴。

  試問,若非張世澤率兵擊敗了蒙古人,一旦蒙古人聽從黃台吉的命令開赴永平府戰場,孫傳庭必然會面臨建奴和蒙古騎兵兩面夾擊之勢,很可能直接導致兵敗。

  至於屠殺百姓之事。當是時,十餘萬百姓受到建奴驅趕衝擊我軍營地,若是不把這些百姓驅散,恐怕等不到建奴殺來,明軍會被百姓沖潰。而事實也證明,山東、河南、山西三路勤王軍也確實被百姓沖潰,只有孫傳庭直屬的遼西兵沒有潰敗,這說明孫傳庭採取的應對沒有問題。

  當這些百姓受到建奴驅趕衝擊我軍營地的時候,便不能把百姓當做百姓看到,事實上他們已經成了建奴的幫凶。所謂慈不掌軍便是如此!從這點來說,孫督師的應對並無問題。

  以臣看來,孫督師能堅持打到最後,六萬大軍剩下一萬餘人還堅持戰鬥,足以說明其能力。沒有多少將帥,在己方兵力折損大半的時候,還能堅持戰鬥到底。」

  洪承疇為朱由檢分析著當時的戰局,認為孫傳庭的表現沒有問題。

  「陛下,雖然從過程來說,永平之戰打的過於慘烈,我軍折損嚴重,也有三四萬百姓慘死。但從結果來說,永平之戰,使得建奴損失了數千兵力,逼得建奴拋棄了劫掠的財富物質,放棄了俘虜的十多萬我大明百姓,倉皇逃出邊牆。

  再經過黃得功的攔截,又使建奴損兵數千。建奴攻入邊牆時,加上蒙古人有六萬大軍,據臣估計,其撤出邊牆時也就剩下兩萬多人,損兵過半。

  當然其損失的大部分是蒙古僕從軍,來自歸附其的蒙古部落,建奴滿八旗損失不大。但是建奴經此一戰,其在蒙古部落中的威望必然降落,歸附建奴的蒙古部落肯定不會願意成為下一個土謝圖部。而見識了我明軍的強大之後,歸附建奴的蒙古人必然會猶豫,只要我大明稍微拉攏,會有很多蒙古部落選擇拋棄建奴歸附大明。

  而建奴損失巨大,卻什麼都沒有得到,倉皇逃歸老家。故從結果來說,此戰我明軍取得了大勝,孫傳庭功不可沒!」

  朱由檢點點頭,臉色和緩了起來:「愛卿所言甚是。」

  經過洪承疇的分析,朱由檢突然覺得,現在大明的形勢竟然如此的好。和這麼好的形勢相比,區區一些損失根本不值一提!

  永平之戰中,損失的軍隊大部分都是三省勤王軍,這些地方軍隊本就戰鬥力孱弱。而真正的精銳比如遼西兵、宣府兵、延綏兵卻損失不太大,算是歷練了出來。

  洪承疇繼續道:「陛下,建奴主力退出了關外,下一步必然會在遼東發生大戰,盧象升未必能打的贏建奴主力,但只要能安然撤退遼南、遼西,保存禁衛軍實力,此戰便算大勝。在這個時候,孫傳庭手中的軍隊非常重要,應該讓孫傳庭儘快率軍趕往遼東,支援盧象升。大戰之時,自然不能臨陣換帥,無論從哪個角度,都不能罷掉孫傳庭。」

  朱由檢點點頭:「所有彈劾孫傳庭之奏疏,一律留中。傳旨,命孫傳庭督帥軍隊,迅速趕往遼東接應盧象升。」

  終於趕了出來,太累了,寫著寫著差點睡著。過了端午節,情況會好起來,到時會多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