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奢安之亂,洪承疇進京(第2更)
黃立極到底是首輔,手下自然也有心腹,紛紛上疏,與彈劾者展開了激戰。只不過人數遠遠少於敵對者,相對處於弱勢。
這種情況下,便是朱由檢也不好辦。
他當然可以把彈劾奏疏全部留中,不對黃立極做任何處理。但對黃立極來說,這麼多人彈劾他,他要是再戀棧不去的話,必然會被滿朝官員唾棄,說他貪戀權位。
而就在此時,另一件事突然爆發,使得朝堂上關注點一下子轉移了。
四川總督張鶴鳴來報,永寧土司奢崇明和水西土司安邦賢再亂,舉兵十萬渡赤水,進逼遵義。
天啟元年九月,永寧土司奢崇明叛亂,率領土兵占重慶、陷遵義,圍攻成都,隨即貴州水西土司安邦賢也跟著叛亂,占據了川貴四十多個州縣,兵部尚書右都御史朱燮元總督雲貴川廣西數省軍隊圍剿了數年之久,奢崇明、安邦賢被趕出了四川,卻仍盤踞在貴州水西等山區,遲遲沒有剿滅,到現在已經九年之久。
天啟六年,朱燮元因父喪離職服喪,由南京兵部尚書張鶴鳴接替其位,負責防禦奢崇明、安邦賢土司兵,沒想到奢安二人再次發兵進攻遵義。
朱由檢當即召集內閣、兵部議事,商議如何應對此事。首輔黃立極雖然在家待勘,仍被朱由檢召入宮中。
「陛下,張鶴鳴既然上疏,應該是無力鎮壓,臣建議奪情啟用朱燮元為四川、貴州、雲南、廣西、湖廣五省總督,全權負責圍剿奢崇明、安邦賢。」兵部尚書王在晉道。
黃立極也點頭贊同:「王尚書說得對,朱燮元和奢崇明、安邦賢交戰多年,對他們最為熟悉,由他總督圍剿最為合適。」
朱由檢冷笑道:「從天啟元年到現在,奢安之亂持續了九年之久,朱燮元總督各省軍隊也有六七年時間,卻遲遲無法剿滅,區區的雲貴土司,牽扯了朝廷多少軍隊?耗費了多少錢糧?再用朱燮元,便能剿滅得了奢崇明安邦賢他們嗎?」
這誰能保證啊?黃立極、王在晉皆沉默不語。川貴那地方到處都是大山密林,奢崇明和安邦賢手下都是善於山地作戰的土司狼兵,想徹底剿滅談何容易。
「可是,若是不用朱燮元的話,又能用誰呢?」黃立極嘆道。
「以朕看來,奢安之亂之所以久剿不滅,根本原因在於川貴等人士兵戰鬥力孱弱。這樣吧,京營兵整頓了一年多時間,聽說戰力已經恢復了很多,大司馬,朕封你督師,督五省軍隊,帶京營兵三萬前往貴州,全權負責圍剿如何?」朱由檢笑著對王在晉道。
「啊?」王在晉凌亂了起來,他萬萬沒有想到,皇帝竟然讓他帶兵。
「這個,北京距離貴州數千里遠,大軍到達至少要四五個月時間,臣恐怕來不及會耽擱軍情啊!」王在晉推脫道。
「九年都無法平定,數月時間有什麼耽擱不耽擱的。這樣吧,先奪情啟用朱燮元,讓他接替張鶴鳴為川貴總督,先抵擋一番,等你到達貴州之後,再調動數省兵馬,一舉把奢崇明、安邦賢殲滅。這次朕不要驅逐,而是要完全占據水西,把奢崇明、安邦賢的地盤統統占據,廢除土司,設置府縣,對叛軍所在的地方全部改土歸流!
這麼大的事情,朱燮元根本擔不起,否則他早就滅了奢崇明他們,還等到現在?大司馬,只有你能擔當此任!」朱由檢發自肺腑的道。
「這個.」王在晉仍然在猶豫,在北京城當兵部尚書多舒坦,他怎麼可能願意千里迢迢跑到貴州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和土司兵作戰?
「怎麼,大司馬不肯替朕分憂嗎?」朱由檢臉色沉了下來。
「臣遵旨」王在晉只能無奈的答應下來。
黃立極欲言又止,看看朱由檢臉色,然後便沉默了下來。
「陛下,臣反對!」總管京營戎政兵部侍郎李邦華聞聽此事後,連忙入宮覲見。
「南方各省,有的是軍隊,何必千里迢迢從北京調兵前往平亂?一路辛苦不說,又要耗費多少錢糧?再說,京營士兵都是北方人,根本無法適合貴州那等濕熱天氣。」李邦華氣呼呼道。
朱由檢自然清楚李邦華說的很有道理,但是
「李侍郎,你整頓京營一年多時間,口口聲聲說京營已經大變了樣,難道你練出的是只能看不能打仗的老爺兵嗎?」朱由檢淡淡問道。
「京營自然比以前強了很多。但是陛下,您知道我說的不是這個,從北京到貴州四五千里之遙,調京營兵真的不合適啊。」李邦華無奈道。
「有什麼不合適的!強兵從來都是打戰打出來的,京營承平太久,若是想煥發出成祖時那樣強悍的戰鬥力,非得經過血戰才行。至於你說的耗費糧餉,按照慣例都由途徑府縣承擔,地方上每年截留了那麼多的稅賦,留著幹什麼?難道京營不去打戰,留在京中就不耗費錢糧了?京營兵出戰,朝廷倒是省了好多養兵的銀子。」朱由檢不屑的道。
「陛下,帳不是這個算法.」李邦華哭笑不得道。
「好了,朕意已決,不必多說。便是京營來不及打仗,一路行軍也可以鍛鍊一番。」朱由檢斷然道。
「既然如此,臣請旨帶京營兵出征。」李邦華慨然道,「京營是臣一手調教出來,沒有人比臣更了解他們。」
朱由檢卻搖搖頭,直接拒絕了:「你不合適,朱燮元掛兵部尚書銜為川貴總督,你才是侍郎,去了貴州你和朱燮元誰聽誰的?只有王在晉這個兵部尚書,才壓得住朱燮元。再說了,京營出了三萬兵,還剩下一半的人,這些人還需要你繼續操練。」
「好吧,臣遵旨。」李邦華只能作罷。
王在晉帶領三萬京營兵出發了,兵部尚書位置空了下來,朝臣們一致推舉,有李邦華繼任,朱由檢卻拒絕了,而是宣布調宣大總督洪承疇入京,擔任兵部尚書之職。
群臣們終於明白過來,皇帝非要讓王在晉為督師出征貴州的用意,原來竟然是給洪承疇騰位置。洪承疇本就是掛兵部尚書銜的總督,現在臨時當這個兵部尚書是順利成章的事。
再加上洪承疇有大破喀喇沁部的戰功,論功績可比李邦華強多了,便是李邦華也沒有話說,表示洪承疇比自己更有資格當這個尚書。
李邦華都這樣表態了,其他大臣自然也無話可說。
更何況,朝臣們的精力還被彈劾首輔黃立極之事牽扯著,根本沒工夫節外生枝。
感謝不一樣的眼睛打賞15元,感謝孚弋、你好啊書友各打賞1元。我繼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