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明乎與呼衍莫一起撤離,不多時便來了一些,從黃河上游過來的匈奴騎兵。
他們神色慌張的向這邊跑來,一直見到蘭明乎大軍,臉上這才出現欣喜。
「見過左賢王,見過左谷蠡王!」這支騎兵的將士們向兩人恭敬行禮。
「什麼人?!」呼衍莫的看著這些人跟自己從相反的方向而來,不免帶著幾分疑惑。
「是我安排的人!」蘭明乎看著這些人的到來,道,「計劃出現了什麼問題?」
「是的,我們遇到會隱身戰部的偷襲,根本抵擋不住,只能撤離了回來!」這些人道。
呼衍莫看著這一幕,略帶著幾分疑惑道,「到底怎麼回事?」
呼衍莫說道:「我原本想如果我們拿不下河套地區,就用黃河之水淹了河套。
我們無法擁有,那麼秦人同樣也無法開發這裡。
不過現在看起來,秦軍先一步覺察了我的想法,讓那支隱身戰部去解決了這件事。
下一次想再進攻河套,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秦人有勇士,也有智者。」呼衍莫神色凝重道,
「把這場戰爭的上報給冒頓單于吧,相信他會對秦人有一個新的認識。
下一次再與秦人交手,我們定不會吃這麼大的虧!」
匈奴帶著核心精騎,以及少量跟上部隊的步兵撤離了河套地區向草原而去。
而李歸戰部帶著自己的戰利品回歸,不過整個戰爭卻也已經結束。
李歸戰部雖有幾分鬱悶,但也很快的接受了這件事,因為他本來在正面戰場就很難發揮。
而陳雲也沒什麼閒著,馬上便開始編輯俘虜到俘虜營中等蕭何接手。
對於外族的戰士,陳雲是相當嫌棄的,或者說現在只要是華夏體系的人對於外族都是相當的嫌棄。
所以陳雲也沒指望把這些異族吸納入自己的軍團補充戰力,而是準備把這些人給丟過去去修理長城,畢竟不論從什麼角度來說,接下來的日子依託長城防禦才是最好的。
而蕭何在知道陳雲成功驅逐匈奴後,以最快的速度過來了。
蕭何比陳雲可清楚的多了,知道河套地區的定位是北御匈奴,東抗趙燕,所以河套地區至少在現在是以軍事化的發展為主,成為李适勢力在北方的屏障。
以這個為基礎,所以這些從異族俘虜的俘虜,肯定是優先修繕長城,並與夏侯嬰一起建立起可靠的城牆體系,開墾周邊肥沃的土地,在河套平原紮下跟來。
讓邊軍能依託河套平原自給自足,若指望咸陽送糧食的話,就真的太遠了。
不過,在河套平原地區,蕭何在離開前便得到李适的授意,把河套平原作為大型的畜牧業生產基地。
除了需要開墾田畝以外,更是要利用異族飼養善於飼養牲畜的能力,來發展畜牧業。
同時,李适手上懂得青儲蓄技術,飼料種植技術,畜牧業衛生管理技術的農家和醫家子弟全部都給蕭何送了過去,甚至一部分的新修水利的墨家底子也送了過來。
所以,蕭何清楚,在陳雲成功的驅除異族後,接下來就是自己的任務了。
不過,蕭何手上的東西也不少,原本在咸陽地方的養殖基地,也複製了一份產業過去,主要是灰鵝。
咸陽靠著鄭國渠耕種出來的良田,也只能建立個雞鴨鵝之類的小型養殖基地。
不過,這些養殖基地的產業到底是能複製的,而河套地區又正好氣候溫和、地勢平坦、牧草豐富、活水緩流,用來飼養灰鵝倒是不用擔心這些灰鵝養不好。
等到灰鵝成熟,找個過年過節找個機會把灰鵝送一隻兩隻給一些擅長養殖的牧民。
這些人一般上不可能短視的第一天把灰鵝到手,第二天灰鵝就入鍋了。
一般上都會養一段時間,等吃到灰鵝的蛋,多少能增加不少的幸福感,繼續飼養下去。
對於已經擁有完整工業鏈的官方來說,灰鵝哪怕骨頭成為了渣渣都能夠用來施肥,所以不存在浪費一說。
更重要的是,有了灰鵝這條看起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作為參照,等建立牛羊的產業鏈時,人們會本能的進行模仿。
這就是為什麼李适無論如何都要把禽類基地的產業鏈構建起來的原因。
因為只要有條完全可複製的產業鏈存在,哪怕人們不懂這東西到底是什麼,但有產業鏈作為參考,那人們總能找到合適另外一種產品的產業鏈。
最難的是想要從一無所有之中摸索出一條道路,但有了參考之後,就簡單多了。
所以李适把一個禽類的產業鏈複製給了蕭何,就是希望蕭何能夠根據這個產業鏈來複製牛馬等畜牧業的產業,完成畜牧資源的快速整合。
當然就算是蕭何自己不去這麼做,見到這個模式的普通牧民,也會出於自己利益的本能,去模仿這一個產業鏈。
當然,李适跟蕭何說的肯定不會說什麼產業鏈什麼的,因為整個解釋太麻煩了,最重要的是李适也只知道原因,想要讓李适解釋出來,那也太高看李适的理論知識了。
而蕭何自然不會反對,因為灰鵝的羽毛能夠製作箭羽,灰鵝的蛋可以食用,甚至到了必要的時候,灰鵝的肉製作出來的軍用肉乾,也在騎兵之中相當的受到歡迎。
所以灰鵝這個產業自然就在河套地區落地生根了,成為河套地區產業鏈的一枚小種子。
對李适來說,將來要跟匈奴爭交手,那自己自然也要把這個前沿陣地給打造好。
畢竟自己總不能夠真跟漢武帝一樣,一百石的糧食運送到戰場上只有一石,結果為了運送這一石的糧食馬匹都不知道死了多少萬,說實話,李适還真沒有這般的奢侈。
所以,李适期望的是,在陳雲驅逐匈奴後,就必須要保證當地產出在養活本地居民後,還能養一支歸屬中央的正規軍。
這樣的話,在平時這支正規軍進行軍事防禦,去積累糧草。
等到真的需要從這個方向出兵進攻匈奴時,也能夠有足夠的糧草能夠支撐起一場戰爭。
當然,為了確保忠誠,避免出現封疆大吏,那基本參軍三年,繼承軍隊會去鄭國渠區域的預備役營地進行更優秀的訓練,之後可以選擇退伍,或者換個地方進行論職。
這些基層或者中層的軍官,會去大學之中學習更先進的戰術知識,可以選擇退伍或輪值。
至於最頂層的高級統帥,同樣每三年進行一次由皇帝親自參與的戰略規劃調整會議,主要是匯報這三年的工作,並且參與接下來三年戰略規劃,以確保貫徹帝國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