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登基大典

  殷懷璽拉住她的手。【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sto55.COM】

  虞幼窈仰頭:「怎以啦?」

  「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殷懷璽湊近了一聞,一股獨特的甜香,頓時鑽入鼻翼,令人醺醺欲醉:「我嘗嘗什麼滋味。」

  虞幼窈下意識動了動唇。

  輕輕用指腹抹去她唇間一抹紅艷,放入口中細細品嘗,殷懷璽微眯了眼睛:「是甜的。」

  分明不愛甜食,卻偏好吃她的口脂,平常不管用了什麼口脂,總要湊上來吃一吃,也不知道什麼毛病。

  虞幼窈又嗔又惱:「我在口脂里放了許多蜂蠟,當然是甜的。」

  「還能更甜一點兒。」殷懷璽盯著她唇兒。

  虞幼窈抿了抿唇兒,笑了:「我這是口脂,又不是蜜糖,要那麼甜做什麼,也不嫌膩得慌,不是要用膳嗎?怎麼還不走?」

  「吃的方法不一樣,滋味兒自然不同。」殷懷璽意有所指,眼底一片幽邃。

  「口脂不都這樣麼,還分吃法麼?」一句話才說完,虞幼窈突然想到了什麼似,還沒反應過來,殷懷璽已經低頭,含住了她塗了口脂的唇兒,一直將她唇間的口脂吃完,這才放過了她。

  虞幼窈氣惱不已:「才塗好的口脂……」

  殷懷璽「哈哈」一笑,揉了揉她的唇兒,柔嫩的唇兒,令他又有些蠢蠢欲動,瞅了她嗔惱的樣子,麻利地打開了薄胎盒子,挑了些許口脂,抹到她唇上,以指腹細細地塗勻。

  塗完了口脂,殷懷璽又挑著她下顎,欣賞了一陣,逕自打開了妝奩,挑挑揀揀,挑了一朵大瑪瑙山茶絨花,斜插在她鬢邊,宛如瑪瑙石的絨花,襯得她肌膚雪亮,嬌瑩,支腮欣賞片刻,眼角眉梢透出濃濃的悅色。

  虞幼窈端詳了一陣,也覺得很好看,就隨他了。

  殷懷璽拉著她的手:「去用膳吧!」

  廊下撐了燈,闌珊的燈火,映照在身側的嬌人身上,有一種晦澀的虛幻,殷懷璽忍不住捏了捏的手,指尖的柔膩感,才讓他稍有一些真實的感覺。

  ——

  五日後,朱公公親自上長郡主府迎殷懷璽回宮。

  回宮第二日,殷懷璽率群臣去祭拜社稷壇,隨後在天壇舉行了祭天儀式,以示君權神授,宣告正統。

  第三日,就是登基大典的日子。

  這一天,京兆全面戒嚴,皇城各道大門都派兵嚴密鎮守。

  卯時初至,王公大臣們就已經穿戴朝服,依次接受禁衛軍的檢驗,進入皇城。

  太和殿所有殿門敞開,倘大的殿場上,明黃色的旌旗迎風翻卷,皇帝的鹵簿儀仗,沿著長長的紅毯,一直鋪到昭享門。

  虞閣老並幾位內閣學士,同禮部官員進入太和殿,將皇帝登基的詔書,賀辭的表文,與皇上的寶璽,一起陳於殿中。

  吉時已至。

  樂官開始奏樂,鐘鼓蕭管,磬琴笛瑟等幾十種樂器,奏起了恢宏而又莊嚴,大氣而又莊嚴的曲子。

  殷懷璽身著繡了十二章紋的玄纁冕服,沿著長長的鹵簿儀仗,踏著紅色的長毯,拾階而上,緩緩進入太和殿內,站在太和殿的台階下,接受群臣們三跪九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之後,殷懷璽頒發了詔書。

  新朝始立,定國號『大昭』,以彰明德,改年號為昭永元年,始建宗廟,廟號「昭太祖」,以彰祖有功宗有德。

  登基大典禮畢。

  自此新朝始立。

  昭永帝登基後,首先宣布立韶懿長郡主虞幼窈為後,並令禮部官員加緊督辦。

  而事實上,禮部官員早在長郡主回京後,就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封后大典的嘉禮,首先要準備好金冊、金寶,統稱為「冊寶」,之後由內閣大學士撰寫好冊文、寶文。

  忙得連氣兒也不帶喘一口。

  隨後,昭永帝大赦天下,視罪罰輕重,給予減、免刑罰,蒙冤者受其二十刑杖,亦可重新審訴,翻審。

  衙門一經定案,除了敲登聞鼓,得了皇上親允,一般不允翻訴。

  罪名基本是定死的。

  敲登聞鼓,是要受三十刑杖,普通人一般是受不住,就導致登聞鼓形同虛設,敢敲登聞鼓者聊聊無幾。

  赦減到二十杖,是普通人咬一咬牙,撐一撐,也是能受得起的。

  隨後,昭永帝廢除了原來的州、府治,啟用曹操的省、市、縣、鄉、鎮、村六級管理制,使吏治管理分明,官員所行職責更加清晰明,每人的權利劃分在那兒,杜絕了官員越權攬權。

  同時,他還在朝中,設了內閣行政中樞,簡稱『內閣』,統領群臣,是朝中最高領導機構,由首輔負責制。

  政務執行總院,簡稱『政務院』,是朝中決策布署的最高執行機構,由次輔負責制。

  內閣對政務院有領導權,但政務院對內閣,有一定的制肘權利。

  互相鉗制。

  樞密軍務總院,簡稱『軍務院』,是最高軍務機構,大幅度削減了兵部對軍務的掣肘,加強了皇上對軍權的直接控制權,是皇帝直接管轄。

  這樣一划分,每一個官員的權利職責,劃分得明明白白,誰也別想撈過界,從前內閣傾軋獨權的情況,再也不可能出現,無論哪一方想搞事,都繞不過其他二方,三方互相制衡,利益上又牽扯不斷。

  但凡一方貪髒枉法,順著職責的藤兒,就能往上摸去,大扼制大了政風腐化的情況。

  三方都是由皇帝直接統轄。

  國中大事事宜,皆瞞不過皇帝的耳風。

  一閣二院制度,在內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皇帝對軍、政的把控,以及對地方官員的控制。

  朝中大臣們一個個老實得跟鵪鶉似的。

  接著,昭永帝廣施仁政。

  首先推行了前朝張丞相的「一條鞭法」,把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稅賦總為一條,合併為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此一舉措一經頒發,舉國歡慶。

  朝廷的賦、役,主要是田賦、人丁稅和各種名目的徭役。

  細化起來,零零總總龐雜不已。

  將龐大的賦項,合併一起徵收,家裡有多少土地,就按照規定繳多少賦稅,除了政府需要徵收的糧食外,一律按銀折算。

  ------題外話------

  一條鞭法,是張居正提出,解決了當時明代的國庫虧空,增加了財政收入,使百姓家裡有了錢,但一條鞭法並不徹底,仍然要對那些大士紳繞道,而且銀貴谷賤,貪官仍然還在貪,官商勾結撈銀子,銀子都落入了官商之手,這就導致張居正死後,那些大士紳一個個豪強,把皇帝也欺壓得不行,皇帝窮得拿銅板打賞宮人,官商一個個富得流油,萬曆皇帝後來恨死了張居正,但不可否認,一條鞭法是古往今來一大壯舉,大大緩解了當時社會的矛盾,百姓日子好過許多。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