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瓮中之鱉

  身穿重甲的戰士一同拉動弩機,密集的箭雨,箭向城樓。【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sto55】

  梁王已經後退至牆後,對方一波又一波的弩射,每一次都能帶走守城梁軍的性命,梁王一顆心不斷下沉:「開側門,向外沖,殺一人,重賞十兩!」

  兩邊的側門打開,梁軍宛如猛虎出籠,迎上了攻城的大軍。

  「轟——」側門再度緊閉。

  衝出城門的梁軍都明白,他們已無退路,唯有殺死面前的敵人,才有活路。

  密密麻麻的人潮,不計生死地衝殺向前,城樓上的箭雨,也一直沒有斷過,一個個年輕壯實的身軀倒在了戰場上,再也起不來了,鮮血染紅了城外的土地。

  前進的道路,是用血與屍體鋪就,可他們仍然還在往前,沒有人後退一步。

  有人架起了登城梯。

  一個又一個的戰士爬上了登城梯,就在即將登上城樓時,被當頭潑下的熱油澆個正著,被當頭砸下的石頭,被滾燙的熱水,被長棍亂捅,慘叫著跌落。

  有人抬起了攻城滾木,用力撞擊城門。

  牢不可破的城門,漸漸撞出了縫隙。

  攻城從晚上持續到黎明,天邊有一顆金星冉冉升起。

  梁王心力交瘁,若非梁軍一部分主力,布署在天津防線,遠水解不了近火,布署在京里的各處兵力,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襲擊,令他損失慘重,無法抽調過來,援助守城,梁軍未必不能與之一戰。

  聽著一聲接一聲的撞門聲,梁王陡然生出了一股力不從心之感。

  為了拿下京兆,他想過了無數可能。

  唯獨沒有想到,六十萬狄軍,一統草原的拉達汗王,在武穆王跟前,竟是如此不堪一擊,不到一年,殷懷璽蕩平了草原,悄無聲息地帶兵返回,並且在京里進行了布署,對他來了一招瓮中捉鱉,讓他成了困獸猶鬥。

  「哐當」一聲巨響。

  只聽到有人大喝一聲:「城門開了,殺……」

  攻城大軍冒著箭雨,一路衝殺向前,一窩蜂一般沖向城門,人潮很快就將城門推擠開一條,可容一人進入的大縫,一個接一個的戰士,拼了命擠進城內。

  守在城樓下面的梁軍亂成一片,底下一片血肉橫飛。

  「轟隆」一聲,城門被人潮擠開。

  叫喊聲、廝殺聲、慘叫聲交織成一片。

  副將見此情形,一把抓住梁王的胳膊:「王爺,城門守不住了,我們快撤……」

  梁王咬緊了牙,一刀砍下了衝過來的幽軍頭顱。

  「走啊,等武穆王進了城,想走也走不掉,」副將一邊護著梁王,一邊殺敵:「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在天津防線上,還有十萬主力……」

  梁王看著梁軍戰士,在幽軍主力的衝殺下,一個個地倒下,終於後退了一步,在副將及戰士們的掩護下且戰且退。

  當太陽自東方升起,城中百姓感受到了由遠及近的地顫。

  有膽大的百姓悄悄從門縫看去,黑金色的大旗,在陽光下獵獵招搖,身穿鎧甲的戰士,宛如一條長龍,在長安街上蜿蜒盤旋。

  有百姓忍不住熱淚盈眶:「是武穆王的軍隊,武穆王進城了,他來救我們了……」

  武穆王收容流民,鎮守北境的功績,實在太深入人心,這一刻沒有人懷疑,武穆王和梁賊一樣,是為他們帶來戰火和動亂的亂臣賊子。

  他們堅信,武穆王是平定戰火,是救他們於水火的英雄。

  大軍攻破了城門,但梁王在京兆布署了不少兵力,大戰仍然還在繼續。

  寧皇后執掌一萬禁衛軍,配合武穆王的包抄,三千潛蛟軍由暗轉明,從旁掠陣,很快就將梁王在京里的大部分主力殲滅。

  接下來,還要繼續清剿梁賊分散在京中的部分兵力。

  虞幼窈接到消息時,已經是十天後。

  此時,殷懷璽已經攻破了京兆,活捉了梁王父子,並且將梁賊在京中的兵力一一清剿乾淨。

  梁王布署在天津防線上的部分主力救援不及,在得知梁王父子皆被武穆活捉了之後,當即繳了兵器,投降了。

  主子都被捉了,再反抗也是無津於事。

  能活著,沒有人願意去送死。

  想要坐收漁翁之利的東寧王偷難不成蝕把米,被山東殘餘氏族陰了一把。

  事情也不複雜,武穆王一夜之間,就攻破了京兆,東寧王頓覺大事不妙,連夜撤離山東,打算退守東境。

  東寧王做夢也沒想到,一路勢如破竹,攻破京兆的梁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敗的實在太快。

  也沒想到,武穆王與寧皇后裡應外合,讓梁賊成了瓮中之鱉。

  更沒想到,武穆王竟然不到一年,就打敗了六十萬狄軍,讓將他視作最大對手,將主力精銳布署在天津防線上的梁賊,成了一個笑話。

  想到投降認慫,慫得又快又徹底的鎮西王。

  東寧王長嘆一聲:「當真是時也,命也。」

  可現在後悔也晚了。

  退守東境,表達他對武穆王的歸降之心,等京中大局已定,就向武穆王遞降書,表明歸順之意。

  東境也是他的老窩,占據天然守勢,萬一殷懷璽眼裡不揉沙,也是要掂量幾分。

  他的算盤打得精。

  卻萬萬沒有想到,東軍在撤離途中,遭到了以葉寒淵率領的水師,以及氏族殘餘勢力的聯合圍剿。

  東寧王這才知道,所謂的「山東起義軍暴亂」,分明就是請君入甕的把戲,是殷懷璽親自為他設的陷阱。

  所謂的「起義軍」,也不是真的起義軍,而是登州衛的駐防水師。

  登州乃關防重鎮,瀕大海,為高麗、倭國往來要道。

  葉寒淵主本為南直隸總督,山東原不在他轄下,但因倭寇頻繁滋擾東南沿海一帶,登州也屬於重戰區,皇上下令讓葉寒淵協防登州防務。

  葉寒淵也因此有了出入山東的權利。

  又因葉寒淵多次出入登州,協助登州衛水師打退了倭寇,在水師中名望極高,登州衛的水師也漸漸以他為首。

  殷懷璽利用梁賊造反,朝廷名存實亡,對地方的掌控和管束力度大大減弱,並不能精準地獲取地方的消息,聯合當地氏族殘餘勢力,上演了一出「起義軍暴亂」的大戲,混淆視聽。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