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子轉世之事,在其入輪迴之時,羲月便知曉了。她隱約覺得似乎有什麼和這件事有關,但算了算只算得是既定的因果,一切都正常。
至於其他的天機,天道沉睡,什麼都算不出。而羲月自己又算是隔離洪荒之外的力量,現在這個時候也不好動用太強大的力量,也只能作罷。左右不過西遊之事,她心中都有數,就算有什麼意料之外,也不懼於它。
一路走來,羲月看遍了洪荒人間。佛門已經悄然興起,不過到底是李唐天下,奉老君化身老子李耳為祖,道門大行其道。
不說這修行界玄門修士眾多,這紅塵人間道門的香火也是極為旺盛。諸如城隍廟,土地廟,那是遍地開花,但凡有人煙之處的高山,也多有山神廟。
還有九天玄女,西王母,玉帝,福祿壽等幾位名頭大,或者是主凡人命理的神仙也極受凡人愛戴。
除此之外,最多的就是太上宮,三清殿,供奉老君為主的三清,畢竟是李唐的老祖宗。
但是在長安城內外,香火最為鼎盛的乃是一座供奉有三位至高女神的宮殿,聖母宮。這三位聖母,一位是人族始祖聖母女媧娘娘,一位是執掌大地幽冥的后土娘娘,還有一位是執掌星空的太陰娘娘。
此宮據說是是當時漢武帝親自下旨修建的皇家道觀,極為靈驗,八百多年來,哪怕戰火再旺,此處的香火都是極為旺盛的。如今雖然是李唐天下,奉老子為族,拜祭太上宮,但是皇后每年都會帶著諸多嬪妃前來親自祭拜三位聖母。
這聖母宮也因為歷代皇室的修建,變得龐大無比,一座座宮殿錯落在山林之中。風水布局,建築形態,無一不精。不過也因為建築群的擴大,聖母宮也供奉了其他的一些神仙。如九天玄女,西王母,還有玄靈斗姆元君,黎山老母等,都在裡面。還有她們座下的侍女神靈,那就更不要說了。
清一色的都是女性神靈,而且個個都是不凡。
據說當初也有人在這裡立過男性神靈,不過都不了了之。到了現在,大家都有意識的把這裡當做女性神靈的道場,來這裡參拜的也大多都是女性,以後宅婦人居多。
還有好笑的是,當初有僧人想在這裡建佛寺,供奉大日如來,算是蹭一蹭道門的人氣,最後莫名其妙的在地震中毀於一旦,而聖母宮卻安然無恙。
他們認為佛祖可能以男性法身出現為多,後又不死心的供奉女性法身的觀音菩薩。但是在一個夜晚,走水了,毀於一旦。大片山林都燒了起來,但是聖母宮依舊安然無恙,火線涇渭分明,聖母宮地界,半步都沒越過。
也就是這兩件事,使得聖母宮在隋唐時期香火達到了鼎盛,也讓一切想要在這裡傳播佛法和立男性神靈之人不敢再起一絲念頭。
而這聖母宮也成為了華夏之地,受帝王帝後朝拜最多,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也是女性神靈最多的神廟,堪稱大唐第一神廟,就連李唐皇家道觀太上宮都要遜色一籌。
李唐倒是有心將祖廟修繕的更加厲害些,只是到底立國尚短,而這聖母宮乃是歷朝歷代的皇家的傑作,他們也是有心無力。
羲月也是很欣慰,無心插柳,倒是柳成蔭了。不過當初的清微已經不在這裡了,她早已位列仙班,不過不喜天庭約束四處雲遊。如今守在這裡的,是她的弟子,也是這聖母山的山神。
日後佛門大興,或許只有這裡能夠與之抗衡了。羲月道想過在這裡在留什麼後手了,他們要是有膽子就動這裡試試。
說來也是奇怪,李唐那麼重道,歷史上也有那麼多公主出過家,建國道觀。縱然則天女皇信佛,大肆修建佛寺,可也沒有廢除過道教。為什麼後世留下來的唐朝廟宇多為佛教,所以那麼多的道觀去了哪裡?
還是說前世她知道的太少了?
也許吧。
羲月正準備離開長安,前去嫦娥所立的教派看看。卻在發現了一個老熟人,以前的慈航,現在的觀音。
羲月這才想起,原來取經時間到了,這應該是觀音在選取經之人了。
也就是佛門虛偽,明明就定了金蟬子,還要搞什麼有緣之人,在中土廣為尋找。
觀音倒也是真是夠下血本的,和惠岸兩個人化成兩個和尚,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真是不顧形象,不過這倒是更加親近凡人了,算計的倒是不錯。
觀音這戲倒也做的足,在這長安城力認認真真的尋找著。不明白的,還真以為佛門找的是有緣人。不過好像說的也沒錯,是再找有緣人,只是這個有緣人最終是金蟬子罷了。
兜兜轉轉多日,直到那金蟬子開了水陸法會,觀音菜讓惠岸將那袈裟禪杖那了出來,走上了大街。
有人問及袈裟,菩薩道菩薩道:「袈裟要銀五千兩,錫杖要銀二千兩。」
蕭星道:「值這般高價,是有何好處不成?」
菩薩道:「自是有好處,也有不好處;有要錢處,也有不要錢處。」
蕭星道:「此話何意?」
菩薩道:「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
蕭星又問道:「那又何為要錢,何為不要錢?」
菩薩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一波神棍般的操作,倒是真唬住了那蕭星,帶著觀音所化的癩和尚去見了太宗。觀音又是一波神棍般的操作,將袈裟的作用一頓好講。太宗被忽悠的雲裡霧裡,雖不大相信那話,但見袈裟禪杖甚好,便如意料般的推薦了玄奘。
好傢夥,人靠衣裝馬靠鞍,那玄奘穿上這袈裟果真是不凡,太宗大喜,立馬著玄奘去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