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婚禮

  第90章 婚禮

  對於舉辦婚禮之事,陳芸娘害羞地說一切憑王爺和程榆做主。

  程榆很重視,三媒六聘一樣不少,親自跑去捉大雁,帶人修繕他的住所,媒人不好找,邊城壓根沒有。

  錦歲讓燕十一幫忙找個官媒過來,結果是燕十二娘親自帶著官媒來的。

  小姑娘是真心為陳芸娘高興,還給她添了一份厚厚的嫁妝。

  陳芸娘見這般勞師動眾,私下對程榆說:

  「程大哥,芸娘如今的身份,婚禮不必如此大辦,一切從簡就是了。」

  程榆知道她在介意什麼,輕聲道:「芸娘,有些話我早就想對你說,當年你我訂了親,你便是我未過門的妻子。」

  「你所經歷的那些磨難,也是我的責任,是我沒保護好自己的未婚妻。」

  「這世間的道理對女子總是苛刻一些的,你萬不可將所有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過去種種,我不求你忘了,只求你,別苛責自己。」

  「眼睛長在前面,咱們要往前看。以後你我夫妻同心,追隨王爺在這邊城安家置業。」

  芸娘感動的淚流滿面,她介意的還有一件事:「程大哥與程家沒有往來,也是因為芸娘的事對不對?」

  程榆沒有回答,當年陳家遭難,其實只要程父程母堅持一下,憑著婚書是能把陳芸娘救出來的。

  但他們,不想自己前程大好的兒子,娶一個罪女,冷眼旁觀陳芸娘被發賣。

  後來他確實高中,父母要給他再議親,他堅決不從,甚至拒絕了長安的官職,來到燕地當一小官。

  頭兩年程家還經常派人來勸他,可來人見他時常醉酒,行為放蕩不羈,一幅破罐子破摔的模樣,程家人放棄了。

  程榆估計就算程家知道他娶了陳芸娘,也不會趁心為兩人歡喜,這些事他不想說給陳芸娘聽。

  逐搖頭道:「程家的事與芸娘無關,就當斷了交,芸娘不必放在心上。」

  卻說燕十二娘開始見到錦歲的時候,有些不知道怎麼面對。

  但見錦歲對她沒有一點芥蒂,有說有笑,燕十二娘也放開了,又恢復成舊時的鮮活模樣。

  總之婚禮準備的很快,從錦歲提及到正式辦婚禮,前後才五天。

  期間魏主薄帶著大批海鹽從東海趕了回來,鹽袋都拿草包著,上面放了海帶,沒人看出來裡面是鹽。

  同時山腳下收煤的臨時貿易行也熱鬧起來,有一人帶動,親眼見兌換的米麵糧鹽,山林里的流民再不懷疑,皆跑出來背煤換物資。

  之前只有青壯出來,現在老人和女人也都出來背,就連半大孩子也背半筐。

  哪怕一次只能換半工分,一天掙個十來工分,也能換到一餐飽飯和兩斤糜子面。

  甚至能換一點鹽或糖,而飯里的肉食是捨不得吃的。

  都拿荷葉包起來塞到懷裡,準備帶回家給更小的弟弟妹妹嘗個鮮。

  魏主薄回來時都驚住了,他才離開多久?怎麼就有這麼多流民來邊城了?

  放眼望去來來回回的流民,少說也有幾千人。

  當有牧民拿著毛皮或是趕著活羊過來時,同樣受到黑羽營將士的歡迎。

  跟流民不同的是,牧民更願意換糖、鹽、茶,不願意換糧食。

  錦歲趁機給出清單,毛皮、藥材、生鐵、馬匹、牛羊都能換。

  到了程榆辦婚禮那天,竟然來了一個部落首領,帶著滿滿幾車的毛皮、幾十頭羊、三匹良駒,來換麻布、糖和茶。

  錦歲讓寒星去接待的,千金買馬骨,第一批來的人一定要給予重賞,才能吸引更多的牧民過來。

  婚禮辦的很隆重,整個邊城的士卒,三千餘人皆參加婚宴,吃成了流水席。

  陳芸娘是從屯田營發嫁的,她認了劉校尉夫妻為義父義母,從劉家發嫁。

  程榆帶著一眾接親隊伍從黑羽營接親,吹吹打打好不熱鬧,還帶著糖果點心發給看熱鬧的婦人孩子。

  邊城何時有過這樣的熱鬧事?所有人都將這場婚禮當成全城大喜事來辦,連邊城十里外的樹上,都貼了紅喜紙。

  陳芸娘的一套嫁衣是燕十二娘送的,極為奢華,但陳芸娘沒戴那些金玉首飾。

  只簡單戴了根銀釵,兩人少年時訂親的玉墜,戴在脖子上。

  燕十二娘還說要從城裡請戲班子來,但錦歲考慮到鄭家不知道在打什麼主意,此時不合適有太多外人來邊城,便沒讓請。

  讓邊卒們自己演了幾個節目,屯田營有會唱山歌的,唱了兩首。

  其中就有咱們的戴夫,他口齒不清,但歌唱的竟然很好。

  黑羽營的一個小將士之前聽程榆酒後唱歌,也跟著學會了,上台唱了一首很應景的『桃夭』,獲得滿堂喝彩。

  黑虎帶著十幾個將士,打了一通拳,又有將士演劍舞。

  總之雖沒請來戲班子,但咱們這場婚禮辦比城裡的婚禮更熱鬧千倍。

  因為在場所有人,皆是真心為程榆和陳芸娘道賀的。

  兩人歷經波折,終於修成夫妻。

  拜堂的時候,三拜之後,程榆牽著陳芸娘來拜錦歲。

  真誠地說,兩人能結成夫妻,要感謝黃天后土,要謝邊卒兄弟,更該謝王爺。

  若沒王爺,兩人別說結成夫妻,只怕早已天人永隔。

  錦歲被他說的眼眶都紅了,受了他們的禮,再一次感慨,不論她當戾王期間幹的事是對是錯。

  單憑眼前這場婚禮,她也覺得自己功大於過。

  錦歲特地為了婚宴,讓鐵匠打了幾十口鐵鍋,教他們做熱油炒菜。

  姜蒜爆鍋後的撲鼻香味,讓還在挖河塘的鄭家人口水直流。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在燕州人眼中破舊的邊城,一群只配吃糠咽菜的邊卒,吃食竟然如此美味!

  就連他們這些俘虜的大鍋菜,也比在鄭家時吃的好。

  外面來的客人只有燕家兄妹,他倆送的禮很多,給程榆的房子添了很多物件。

  燕十一還特地帶了幾百斤鹽過來給力大無窮食肆用,以示他這個帶鹽人的作用。

  錦歲沒告訴他邊城已經不缺鹽了,畢竟曬海鹽得保密,萬一被李恆知道,他肯定會上報朝廷的。

  並且曬鹽法說穿了沒啥技術含量,很容易被人學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