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官考

  長孫順德薦的是高士廉。

  高士廉算是梁國降人,來歸未久。

  此人出身渤海高氏洛陽一支,是北齊清河王高岳的孫子,大唐元貞二年隨丘和一道降唐,如今任職吏部朗中,同樣是吏部侍郎的有力競爭者。

  從長孫順德舉薦的人選來看,他沒少費了心思,也深諳皇帝心意,不想在身邊再任用關西世閥中人,於是便舉薦了高士廉出來。

  不得不說的是,高士廉還是長孫氏的親家,他是長孫無忌兄妹的舅父,又是洛陽門閥中人,在李破看來,長孫順德的私心有點過重了些。

  再往深了想想,估計長孫順德也未必想讓高士廉晉門下侍郎之位,只是想在皇帝心目當中留下有高士廉這麼一個人的印象而已。

  這些朝堂重臣心眼耍的飛起,李破覺著自己猜的應該八九不離十,之前宇文士及掉了鏈子,若長孫順德還指望自己舉薦的人能夠升任門下侍郎之位,那在政治層面就太幼稚了。

  封德彝沒什麼動靜,作為侍中,他基本上失去了提拔自己副手的資格,深諳為官之道的他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對此一言不發,顯得分外本分。

  吏部薦了些人上來,能得李破青眼的沒幾個。

  也就孔紹德,張行成,劉洎,還有杜淹,杜楚客叔侄幾人,這些人都是新降之人,到了長安沒多久,不管他們有何家世,跟關西世族牽扯都不算多。

  孔紹德是孔子後裔,隨竇建德入唐,之所以入選並非其他什麼,而是他在竇建德那裡任職過黃門侍郎,業務應該比較熟練。

  李破稍微琢磨一下就略過了此人,黃門侍郎乃天子近人,其人和竇建德太過親近,還待察看。

  張行成是河北人,出身中山張氏,在王世充那裡任職度支尚書,隨王世惲入唐後,先在京兆府任職計吏了一段時間,後轉殿中侍御史,蹦著高的升遷。

  軌跡倒很簡單,受房玄齡舉薦,走的則是元朗的門路,吏部給出的評語很高,德行俱佳,為官清正。

  李破仔細瞧了瞧其人的資歷,應該是個可以重用之人,只是他不打算讓其人任職門下侍郎,因為他還是比較喜歡言談有趣,不憑一定之規,懂得進退的人物。

  劉洎則是南陽人氏,蕭銑的黃門侍郎,蕭銑敗亡之時他正在經營領表,和林士弘不住糾纏,在蕭銑治下頗有功績,入朝之後為治書侍御史。

  他和孔紹德很像,之前都曾為黃門侍郎,入唐後又都在侍御史任上,只不過相比孔紹德,李破對這人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認為是一個不錯的人選,畢竟蕭銑已經死了嘛。

  而杜淹,杜楚客叔侄則和張行成一樣,都是鄭國降人。

  杜淹在鄭國也是高官,任職吏部尚書,他是京兆杜陵人,關西世族中人無疑,前隋時曾任職御史中丞之職。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杜如晦的叔父,與杜如晦不睦已久,在鄭國為官時曾誣陷杜氏兄弟,至使杜如晦的兄長被殺,弟弟杜楚客被囚禁。

  對侄兒都如此狠毒,為人上便頗受詬病,鄭國降人入唐之後別的人都沒怎麼樣,只是有人參劾杜淹,想要殺他,可見其不受待見。

  此時任職禮部侍郎,因其頗有文名,李破令其參修隋史。

  杜楚客則是杜如晦的弟弟,杜淹的侄兒,他和前面的人都不一樣,是中書令蕭禹親自舉薦,對其人的評價很高。

  秉性溫良,胸懷豁達,熟文事,有謀略,用之可為良輔。

  蕭禹很少這麼誇讚於人,可見其才。

  李破斟酌一番,在劉洎和杜楚客之間猶豫了一陣,便選了杜楚客。

  不為別的,就因為杜楚客很年輕,門下省的兩個高官年歲都已不小,身上長滿了心眼,有個年輕人進來也能調和一下。

  當初宇文士及其實也是如此入選,門下省要有點朝氣,對其他兩個老狐狸也有促進作用,不然那兩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過日子,你拿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其實還是跟兩個老狐狸相處的有些乏味了,找個年輕人過來可以時常調戲一下,娛樂娛樂心情。

  不然說實在的,杜楚客的出身就有點不符合李破的期許,還有就是此人是杜如晦的弟弟,杜如晦可是李世民的謀主……

  ……………………

  這次宇文士及的事情鬧的有點大,朝野上下吃瓜者無數,都說內外的言官們辦成了一件大事,把剛上任沒幾天的門下侍郎給參倒了。

  讓朝臣浮想聯翩之餘也是頗為警惕,成國夫人府在官員們私下的議論當中也成了碰觸不得的禁地。

  https://

  高慎倒霉還沒幾天,一個門下侍郎又因此去職,黯然被貶出京,倒下的都是朝中有數的高官,你說嚇不嚇人?

  說起來當今皇帝的口味確實很特別啊,對前朝留下的女人很感興趣?也不盡然,李淵時的嬪妃大多都被趕了出宮,難道說皇帝就喜歡這種偷偷摸摸的感覺?

  好吧,關於皇帝的粉紅色傳聞已經夠多,算不得什麼偷偷摸摸,簡直就是光明正大的告訴了所有人,此乃吾之禁臠。

  當然了,這還遠遠夠不上荒唐二字,晉末戰亂以來的君王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人們,只有你想像不到沒有我做不到的事情。

  ……………………

  七月中的時候,豫章太守張善安降而復叛,揚州總管王澤令李道宗率軍擊之,不久圍豫章郡城,張善安再次請降,李道宗不允,未幾陷之,殺張善安等叛將。

  輔公拓在江都小動作不斷,爭權之意漸顯。

  奈何杜伏威義子王雄誕回到了江都,加上領有江左水軍兵權的闞陵得了義父書信,徹底的投靠了王澤,還有駐軍于丹陽的陳凌,王澤也只一封書信過去,他便親自跑到了江都來拜見上官,絲毫沒表現出當年屢拒杜伏威時的骨氣。

  這會輔公拓,左遊仙等人便沒了咒念,江左兵權大部分都已落在揚州總管王澤以及他帶來的那些人手中,不然張善安也不會死的那麼快。

  所以說他們再要折騰下去的話,很可能要人頭不保。

  像左遊仙就調頭調的很快,眼見形勢不妙之下立即轉換門庭,跑到王澤面前獻媚去了。

  輔公拓也不傻,乾脆的把手中的權力一交,並帶人啟程趕往長安,他要幫著結義兄弟杜伏威建那個什麼狗屎的書院去了。

  順便把兩人的家財也都挪到長安去,大家兄弟一場,這回又要搭伴過日子了。

  趕走了這個地頭蛇,剩下的人群龍無首,就好打交道多了,就像陳凌,他是前隋舊臣,從賊之後總是格格不入,麾下也頗精銳。

  此時投唐,就很想去長安述職。

  其實都是大勢所趨,像張善安這等還想掀起風浪的人,已無法像當年那樣得到人們的響應,王澤的日子終於過的有滋有味了起來。

  接下來的操作可想而知,啟用江左世族人物,並開始上書請求朝廷派遣官員到江左任職,慢慢消除杜伏威等人在江左的影響力。

  八月間,朝廷詔李道宗為交州總管,令其率軍進據交趾,開始收回中原王朝傳統勢力範圍。

  ……………………

  八月間,官員們大多都在為秋收奔忙,經過多方商議,朝中重設司農寺。

  戶部阻攔未果,戶部尚書蘇亶索性舉薦戶部侍郎竇誕任職司農卿,李破允之,並任李襲志為司農少卿,算是從戶部撕下了老大一塊職能出來。

  ……………………

  此時關於官員核考的事情也已塵埃落定,等到秋收之後便可施行,由吏部和禮部共同主持,先從京官開始,反正冬天裡閒著也是閒著。

  這明顯是施行科舉制度的前奏,也可以說是一次科舉的試水之舉,開始的還是有些倉促,弄的京中官場中人比較驚慌,屢屢傳出泄露考題,人情往來之類謠言。

  李破不管這些,不論其中利弊如何,他都要稍稍遏制一下憑藉裙帶關係占據各處官位的現象。

  在考核期間,設置監官,把國子和長安書院的教授們都拉出來,參與到官考試題的制定以及監察舞弊當中來。

  另外就是啟動各部監察機構,以及御史台,大理寺等職權部門,對想要在其中挖門盜洞的官員進行嚴查,一旦查實,立即交大理寺論處。

  今年還只是在京中試行,等到明後兩年便會擴展到天下郡縣。

  那些沒有學識,對自己所處職位沒有一點認知,只靠才能或者人情得官的人都將被踢出大唐公務員之列,同時也有為科舉官騰出地方的意思在裡面。

  明面上的意思則是,要摒除自晉末戰亂以來,朝中以及地方官吏良莠不齊,肆意安插私人的官場風氣。

  當然了,為照顧大家的情緒,也為了不占用官員們太多的精力,試題都趨於簡單,比如說戶部的官員們,起碼你得四則運算過關吧?你得會查寫帳目吧?

  工部的官員給你張簡單的圖紙你得能找出哪裡出錯了吧?禮部的官員你得知道起碼的朝服搭配吧?

  如此種種,其實體現的就是李破關於熟於事者掌其職的思想,而科舉制度一旦頒布,差不多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