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慶祝這一盛事,大宋銀行特地準備了一系列的活動,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那貸款利息的大幅降低。
「月息三厘!」當這個消息傳出時,原本就熙熙攘攘的街道瞬間沸騰了起來。飽受高利貸之苦的金國商人們紛紛湧向大宋銀行燕京分行,他們的臉上洋溢著難以置信的喜悅。
「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啊!」一位中年商人激動地說道,「以前我們想要貸款,那些高利貸商人總是獅子大開口,利息高得嚇人。現在大宋銀行居然把利息降到了月息三厘,這簡直是雪中送炭啊!」
旁邊一位年輕商人也附和道:「是啊!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擴大生意規模了。有了大宋銀行的支持,何愁事業不興?」
綠蘿含笑道:「閣下過獎了。大宋銀行願與金國商賈攜手共進,共創繁榮。」
正說話間,又有一位金國貴族走了過來,他好奇地打量著分行內的陳設和設施,不住地點頭稱讚:「大宋銀行果然名不虛傳!這分行布置得如此氣派、服務又如此周到,真乃我金國商賈之福音啊!」
洪皓拱手道:「承蒙閣下謬讚。大宋銀行定當竭誠為金國商賈服務,不負眾望。」
當天下午,大宋銀行燕京分行就放出了高達五十萬兩的貸款!
這些貸款並不是以真實的銀子形式發放,而是換成了大宋銀行專用的銀票。
手持銀票的金國商人們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來在向他們招手。
他們知道,只要有了這些銀票,就可以在榷場暢通無阻地進行貨物買賣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綠蘿和洪皓二人一直留在燕京,忙碌於分行的各項事務。
他們親自監督貸款的發放和回收、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風險控制和管理制度、還不斷地完善著分行的服務項目和設施。
在他們的精心打理下,大宋銀行燕京分行很快就步入了正軌。
五個月後,綠蘿和洪皓離開燕京返回開封,而燕京分行的管理工作,則交給了綠蘿一手培養出來的宋時來負責。
大宋銀行燕京分行之事已然塵埃落定,榷場貿易隨著分行的興起而日益繁榮,如同細水長流,漸漸滋潤了大宋與大金國間的緊張關係。
七月流火,開封城內的天氣仍如爐火般炙熱,然而,田野之中,玉米與棉花卻是生機勃勃,綠意盎然,似是與這炎夏相抗衡。
雨水充沛,潤澤大地,百姓們無不歡喜,預見著一個豐收年的來臨。
此時的趙瓔珞,已將農事全權交由蔣老四管理,而自己,則將目光轉向了更為深遠的改革之事——科舉。
科舉,乃大宋選拔人才之重要途徑,歷來為士子所重。
然而,趙瓔珞深知,現行的科舉制度仍有諸多弊端。
早先,她力排眾議,將農學實踐納入科舉考試當中,本意是想引導士子們關注農事,體恤百姓疾苦。
然而,結果卻並不如她所願。
那些出身富貴之家的考生們,仍舊沉醉於書本之中,對於農學實踐不屑一顧。
他們的身份背景,決定了他們無法真正理解土地的價值,也無法體會到農民的艱辛。
大宋,開封府。
夏日炎炎,但宮內的御書房卻是清涼宜人,書香四溢。
趙瓔珞端坐在御書房的檀木桌旁,桌上鋪著一張精緻的宣紙,上面寫滿了關於科舉改革的構想。
她的眼神堅定而深邃,仿佛已經看到了改革之後的繁榮景象。
門外傳來輕輕的腳步聲,左相呂頤浩與吏部侍郎呂好問一同踏入御書房。
二人向趙瓔珞行禮後,分別坐在了她的兩側。
「左相、呂侍郎,今日召你們前來,是為了商議科舉改革之事。」趙瓔珞開門見山地說道。
呂頤浩微微點頭,捋了捋鬍鬚:「公主殿下,科舉乃國家選拔人才之大事,改革需謹慎行事。」
呂好問也附和道:「左相所言極是。不知公主殿下有何高見?」
趙瓔珞微微一笑,將桌上的宣紙遞給二人:「我想將農學實踐納入科舉考試,並增加貧寒士子的錄取名額。二位以為如何?」
呂頤浩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殿下,臣必須提醒您,改革科舉制度,尤其是增加貧寒士子的錄取名額,減少富家子弟的錄取名額,必然會引起一部分人的強烈不滿。這些人在朝中、在地方都有相當的影響力,若是處理不當,恐怕會生出事端。」
趙瓔珞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哦?不滿?他們有何不滿?朝廷選拔人才,難道還需要看他們的眼色行事?那些富家子弟,整日只知道吃喝玩樂,不學無術,朝廷選他們何用?難道就因為他們家世顯赫,就能占據朝廷的官職,享受百姓的供奉?」
她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敲打在呂頤浩和呂好問的心頭。
他們知道,趙瓔珞說的都是實話。那
些富家子弟,的確有很多都是靠著家族的勢力,才得以在朝中占據一席之地。他們的才學和品行,往往都不及那些貧寒士子。
趙瓔珞頓了頓,繼續說道:「至於如何安撫那些不滿的聲音,我自有辦法。我會頒布詔書,明確告知天下百姓,朝廷選拔人才的標準是才學和品行,而非家世和財富。同時,我也會給予貧寒人家一定的銀錢補貼,鼓勵他們將孩子送入私塾念書。這樣一來,那些貧寒士子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去爭取自己的未來。」
呂頤浩和呂好問聽後,相視一眼,均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敬佩。
他們知道,趙瓔珞不僅有著過人的智慧,更有著堅定的決心和勇氣,這樣的公主,確實是大宋的福氣。
呂頤浩拱手道:「公主高瞻遠矚,臣等佩服。臣會全力支持公主的改革之舉。」
呂好問也堅定地說道:「臣也會儘自己所能,為公主分憂解難。」
趙瓔珞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有二位愛卿相助,我相信科舉改革一定能夠成功。大宋的未來,就靠我們共同努力了。」
第二日,朝堂之上,朝臣們列隊整齊,議論聲微不可聞。趙瓔珞端坐在龍椅上,小皇帝趙旉安靜地依偎在她的懷中。她掃視了一圈朝堂,深吸了一口氣,準備將昨日的決定告知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