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怎麼莫名其妙就變隊友了?

  第245章 怎麼莫名其妙就變隊友了?

  公房當中安靜下來,馮拯看著呂夷簡的目光有些古怪,

  他沒記錯的話,昨天提議說,可以讓這些新科進士先授言官,然後再外放的,也是這位呂參政結果這才過了一天,他就又跑過來說,這麼做不保險,一定會有人最終不歷州縣而居宰執。

  還說什麼有負社稷重託,這人這麼善變嗎?

  不過這話怎麼聽著這麼耳熟呢?

  馮拯仔細回想了一下,嗯,這是今天他第三次聽到這句話了。

  頭一次是那幫言官在外頭開罵,說他不能勸諫君上,尸位素餐,有負社稷重託。

  至於這第二次,是宮裡太后召見,沒頭沒尾的就劈頭蓋臉說中書近來怠惰,讓他這個首相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不可辜負社稷重託。

  這一個個的,到底是怎麼了?

  馮拯心中似乎隱隱觸碰到了什麼,沉吟片刻,他抬頭看著呂夷簡,帶著一絲深意,道。

  「呂參政,昨日議事的時候,你們不還都說,這個當口,封還宮中手書,會引得宮中不悅嗎?」

  「怎麼這個時候,又讓本相前去觸霉頭?」

  面對馮拯略帶質問的壓迫感,呂夷簡卻平靜的很,站起身來拱了拱手,道。

  「馮相此言差矣,我等身為宰執大臣,職責所在,手書若有不妥,自當封還,豈可因懼怕宮中不悅便委屈求全?」

  「宰相本百官之首,系群臣所望,位尊非常,這等要事,自然得您親自前去。」

  說罷,呂夷簡便拱了拱手,告辭離開,留下馮拯一個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坐在原處,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翌日,天色熹微今日是五天一次的常朝,理論上來說,所有在京的朝官,都需要參與。

  雖然說,常朝早已經流於形式,但是,對於那些不敢溜號的大臣們來說,卻還是要按例參加的文德殿外,一眾官員打著哈欠,懶洋洋的在朝班上站好,在禮官的指引下行禮點卯。

  一邊心中想著一會該去宮外的哪家小販處吃早飯,一邊等著宰相宣布散朝之後各自離開。

  一切按部就班,然而,就在朝會結束,眾人打算離開的時候,卻發現上首押班的宰相馮拯,依舊站立在遠處,沒有絲毫動作。

  雖然說,朝廷也沒有明文規定,宰相不走他們也不能走,但是,有些規矩不寫出來,不代表不需要遵守。

  於是,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上首的馮拯,面色疑惑,升起一陣低低的議論之聲。

  常朝流於形式,皇帝和太后均不坐殿,宰執大臣也是輪流押班,所以,除了馮拯之外,其他的宰執都不在此。

  如此一來,也就導致了,這位馮相公站在遠處一句話不說,底下眾人再是議論紛紛,也沒人敢上去發問。

  御史中丞薛映他老人家倒是在,可問題是,昨天言官好像剛去中書鬧了一場,現下,雙方的關係有些僵,倒也不好開口。

  於是,局面就僵持在了這裡。

  終於,片刻之後,宮中也有人注意到了此處的不妥,幾個內侍匆匆前去稟報。

  沒過多久,入內都知藍繼宗從後殿走了出來,行至殿前,拱手道,

  「相公有何事?」

  見狀,馮拯原本微闔的雙眸抖了抖,蒼老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銳利,從袖中拿出一份手書,道。

  「前日宮中有手書降出,有意將此次科舉進士分為三甲,一甲前三名授予朝官,領御史差遣,

  二甲五十名,授京官,其餘為三甲照舊例授流內官。」

  「然而自隋唐以來,向以不歷州縣,不入朝官,新科進士領御史差遣,無舊例可循,於國家社稷有損,中書不敢遵命,此手書還望藍都知帶回,請太后三思。」

  這番話,馮相公倒是沒有刻意的抬高聲音,

  但是,常朝本身就是最多官員參與的場合,再加上,此刻朝會已經結束,底下官員們本就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

  所以,幾乎片刻之間,這番言語就傳遍了所有人,嗡嗡的議論聲再次響起,垂拱殿外一陣譁然眾人先是震驚於,太后竟然要破例讓新科進士授官御史,隨後,又感慨於馮相公竟然敢當眾封還太后手書。

  一時之間,不知內情的眾多官員,望向馮相公的目光,不由多了幾分敬意。

  就連那些昨天去政事堂鬧事的言官們,聞聽此言,也是一陣驚疑不定,心中各種想法不斷閃現然而,對於從各方投來的,或是震驚,或是敬畏,或是質疑的目光,馮拯卻穩穩的站在原地,

  仿佛這一切都與他無關一樣。

  見狀,藍繼宗也知道情況非同小可,於是,接過手書,拱手一禮,匆匆便回了宮中。

  面對這種狀況,馮拯也沒有離開的意思,依舊站在原地,靜靜的等待著。

  他不挪步,底下的官員們也都不好意思離開,於是,眾人紛紛聚在一起,開始進一步討論剛剛那簡短的話中透露出的信息。

  與此同時,還有些消息靈通之輩,甚至開始對這份太后手書的內容做出補充,乃至是關於中書討論這份手書的場景,也開始有了隻言片語的傳播——

  在這些消息當中,中書的這場議事,變成了激烈的爭論,馮拯,呂夷簡,魯宗道力主反對,但是,在王欽若,錢惟演的阻止下,最終擱置。

  或許,這也是馮相公選擇獨自一人在常朝上奏稟的原因吧-—」

  隨著眾人的議論越來越激烈,藍繼宗也從後殿迴轉,重新來到了馮拯的面前,道。

  「馮相公,太后口諭,拔擢新科進士為御史,是因此次科舉人才眾多,官家篤重良才,故有特恩,雖無舊例,卻並無違制之處,命中書照舊擬制。」

  話音落下,底下更是一片譁然,

  雖然說,這番話解釋了為什麼要給新科進士授御史,但是同時,也證實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當下,底下的言官們再也忍不住了,侍御史蔡齊率先道。

  「御史言官,乃國之利器,懲奸除惡,上輔君王,下安黎庶,文武百官,無所不察。」

  「如此要職,豈可讓初入仕途之人擔任?請藍都知入內稟告,侍御史蔡齊請見太后!」

  有了蔡齊領頭,其他的御史言官也紛紛跟上,道。

  「不錯,不歷州縣,不察民情,如何能夠懂得民間疾苦,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

  「確實如此,我這就擬奏,勸諫官家,且不可如此衝動!」

  有了剛剛的鋪墊之後,藍繼宗的話剛說完,底下立刻便群情洶洶的炸開了鍋。

  見此狀況,藍繼宗微微有些無措,仿佛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於是,這個時候,馮拯開口道。

  「藍都知,此乃眾臣之意,並非我一人覺得不可,還望都知回稟太后,為朝廷計,收回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