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舉子鬧事

  第223章 舉子鬧事

  整理名冊的事,趙禎只是臨時起意,很快便將其暫時擱下。

  畢竟,京中的官員這麼多,雖然各家結親的關係不算什麼秘密,但是,想要全部搜集起來,也需要不短的時間。

  眼下的重點,還是在科舉改制一事上。

  之前的時候,劉娥說中書那邊,她來擺平。

  但是,現下這麼長時間過去了,一點動靜都沒有,這又是什麼情況?

  正當趙禎低頭思索的時候,外間王守規急匆匆走了進來,道。

  「官家,不好了,出事了!」

  口氣急促,頓時讓趙禎回過神來。

  「怎麼回事?不要著急,喘口氣再說。」

  王守規行了個禮,勉強平穩了呼吸,這才道。

  「官家,就在剛才,宮門口聚集了一大批舉子,聲稱朝廷要改革科舉時間,是苛待天下人才,

  要求廢除改制之議。」

  這話一出,趙禎頓時有些意外,隨即,他便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張從訓,嚇得後者立刻跪倒在地,道。

  「官家明鑑,臣就算有一百個膽子,也不敢欺瞞官家。」

  「這段時間,外頭多數舉子,的確都對禮部下發的公文並無異議,還多有溢美之詞,這——-這如今狀況到底怎麼回事,臣著實不知啊!」

  趙禎皺著眉頭,輕輕擺了擺手,張從訓這才小心翼翼的站了起來。

  旋即,他轉頭看向王守規,道。

  「到底怎麼回事,仔細說來。」

  聞言,王守規方道。

  「官家容稟,這次前來鬧事的舉子,據說都是一些屢試不第的舉子,他們鬧事的原因,也並不是針對這次貢舉,而是針對於科舉三年一次的改制。」

  「我朝典制,有專門針對於屢試不第的舉子恩科,為特奏名制度,依照舊制,進士五舉,諸科八舉以上,可經特奏名恩科入仕。」

  「此前朝廷貢舉,基本上是一年一舉,故此,進士科舉子五年便可參與特奏名恩科,然而改制之後,五舉需十五年,因而引得這些舉子不滿。」

  原來如此———·

  這麼一說,趙禎便明白過來了。

  的確,改動科舉年限這個舉動,雖然看似不算什麼大的變革,但是,無疑對於這些需要積累貢舉次數作為門檻的特奏名群體,有著極大的影響。

  「走,去承明殿。」

  沉吟片刻,趙禎站起身來便開口道。

  「官家來了,坐。」

  不多時,承明殿中,劉娥看著匆匆而來的趙禎,神色倒是從容。

  趙禎拱手行了個禮,剛剛坐下,便道。

  「外間舉子聚集宮門之事,大娘娘可聽聞了?」

  「嗯,聽說了。」

  劉娥倒是淡定,端起案上的茶盞慢騰騰的飲了一口,這才開口答道。

  看著這位大娘娘平靜的樣子,趙禎略微有些意外,遲疑片刻,他似是想到了什麼,平靜了一下心緒,問道。

  「那大娘娘可有應對之策?」

  聞言,劉娥笑了笑,沉吟片刻,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反倒是抬眼瞧著趙禎,道。

  「我倒想先聽聽,官家是如何打算的。」」

  看著劉娥這般反應,趙禎的心也放下了大半。

  於是,他沉吟片刻,道。

  「讓朕來說的話————答應他們!」

  「什麼?」

  這話一出,劉娥略微有些意外,神色也一下子變得認真起來,坐直身子看著趙禎,問道。

  「為什麼?」

  趙禎倒是坦然,直接了當的道,

  「唐太宗有言,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舉子乃是朝廷取士之基,自然不能和他們直接對抗。」

  話音落下,劉娥不由點了點頭,笑道。

  「我還以為,官家會讓官軍去將這些舉子驅散呢,倒是我小瞧官家了。」

  聞言,趙禎也是苦笑一聲。

  別說,剛聽說這個消息的時候,他還真這麼想過。

  但是,很快就被自己給否決了。

  倒不是說他有多麼穩重,而是前世見過太多這樣的事了。

  這就像是那些職場中的大領導們,在底層的打工人面前,永遠都是親切和煦,平易近人是一個道理。

  不管聽不聽意見,解不解決問題,但是,禮賢下士,平息爭端的姿態是要有的。

  至於說爭端平息之後,有些措施會不會恢復,或者換一個姿態捲土重來,那就未曾可知了。

  現如今,這些屢試不第的舉子們鬧事,是因為他們感到不滿。

  從道理上而言,趙禎很想說,特奏名本身就是恩科,是賞賜,是一條降低科舉難度的捷徑。

  所以,收回這條捷徑,事實上才是真正讓科舉真正公平。

  但是,不能這麼做!

  涉及到大多數人的利益,很多時候,是不能講道理的,因為這個時候,道理只是一個幌子。

  如果不能解決利益問題,那麼,就不可能真正解決麻煩-」

  「的確,舉子們是朝廷取士之基,所以,不能動用強制手段。」

  淺淺的表達了一下認可,劉娥很快就話鋒一轉,道。

  「那官家別忘了,他們的要求是恢復舊制,若是應了他們,這改制一事,豈非是要天折?」

  聞言,趙禎搖了搖頭,道。

  「舉子們人數雖多,卻未必齊心,即便是齊心,也不可能和朝廷真的對抗,齊聚宮門鼓譟這種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

  再好用的手段,用的多了,也會失去效用。

  事實上,在趙禎看來,如果不是借了力,這次聚眾鼓譟的事,很可能也不會有。

  何況,朝廷又不是傻子,這種事鬧得越多,積累的應對經驗也就越多,而且-——」·

  「改制一事,勢在必行,即便一時停息,只要朕和大娘娘還存此念,便定可成功。」

  封建時代有個好處,那就是,皇帝想幹的事,絕大多數都能幹的成。

  縱觀封建史上所有的改革,只要皇帝的決心足夠堅定,那麼,基本上只有兩個結果。

  要麼,改革成功,要麼,王朝傾覆。

  換句話說,只要反對的力度沒有到達能顛覆社稷的程度,那麼,除非皇帝自己放棄,肯定就是能幹的成的。

  如果非要說區別,那也就是付出的代價多少而已。

  別的不說,便以宋為例,從范仲淹改革,到王安石改革,最終失敗的原因,其實就是君主自己產生了動搖。

  所以,一時的讓步不算什麼,怕的是內心沒有堅定的方向。

  而這一點,恰恰對於知道未來正確方向的趙禎,是不存在的。

  更何況,趙禎這次也沒打算真的讓步。

  「其實,關於特奏名一事,此前朕便考慮過,不過當時,想法還不成熟,也就沒有在此次改制當中體現出來。」

  「如今,既然剛好碰上了這件事,那倒也不妨順勢而為。」

  聞言,劉娥也來了興趣,問道。

  「怎麼個順勢而為法?」

  於是,趙禎抬起頭,輕聲開口。

  「廢除特奏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