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物議沸然
宮門外,看著匆匆而去的藍繼宗,馮拯和王欽若的面色不約而同的沉了下來。
他們誰也沒有想到,皇城司出動的背後,竟然會牽扯出這麼大的一樁事。
要知道,大宋的朝堂上,不管是文臣武將的鬥爭,還是文臣內部的鬥爭,雖然程度劇烈,可始終都堅守一條底線,那就是不殺人。
就連當初丁謂用周懷政發動政變一事來打壓寇準,最終的結果也只是將其一再遠謫,並不敢派人殺了他。
劉從德之死,不僅僅是一個外戚之死,更重要的是,有人觸動了這條底線。
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也怪不得太后如此生氣,須知這劉從德,可是太后最寵愛的侄兒,如今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怎麼可能會不震怒?
二人立在宮門前,沉默不語,各自心中都存著盤算。
底下一眾官員,也因著這個讓人震驚的消息,紛紛在低聲議論著。
便在這般氛圍當中,沒過多久,藍繼宗從宮中急匆匆出來,拱手道。
「二位相公,我已將此間情形轉述太后及官家。」
「官家說,太后如今抱恙,不見外臣,便縱有再緊要的事,也比不過太后的身體重要,所以,
二位相公請回吧。
話音落下,底下的一眾大臣又有幾分開始鼓譟的意思。
於是,藍繼宗又提高了聲音,道。
「官家還說,朝中大臣若有奏議,可將奏札送往通進司,待太后精神稍好一些,自會處置。」
說罷,他拱了拱手,便重新轉回了宮門當中。
底下眾臣議論紛紛,馮拯和王欽若對視一眼,旋即,馮拯開口道。
「宮中已有口諭,既是如此,諸位便回去寫奏札吧,待明日我等會繼續進宮請見,若有消息,
必第一時間知會諸位。」
話音落下,底下眾人有些猶豫,但是,卻也沒有過多糾纏。
雖然說,皇城司擅自抓人審訊,讓他們很不能接受,但是,劉從德的死訊,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變故太多,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一時也應變不及,需要回去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應該作何反應。
於是,這場宮門風波,總算是暫時被安穩了下來。
然而,馮拯和王欽若回到政事堂之後,卻並沒有像他們說的那樣,等第二日再繼續請見,而是隨即就又遞了帖子。
不過這一次,是以請安問疾的名義上的,結果當然是不出意外的,又被原封不動的送了回來。
一直到三日的時間過去,京城當中,早已經是躁動不堪,各方勢力都在紛紛行動。
經過了幾天的修整,朝臣們也都理清了思路,又不少人又開始聚在宮門外鼓譟求見,與此同時,通進司中一封封的奏札紛至沓來,甚至就連政事堂里,每日也堵滿了要求中書立刻讓皇城司放人的官員。
這般樣子,逼的馮拯和王欽若躲在公房當中,甚至連門都不敢出,將外頭全都交給了王曾等一干執政去應付。
但是,這樣總歸不是長久之計,就在二人愁眉不展的時候,宮裡總算是傳出了消息———-傳馮拯,王欽若覲見。
崇徽殿中。
總算是得被召見,王欽若,馮拯兩個宰相自是不敢有任何怠慢,急匆匆的就跟著內侍進了宮。
但是,等到他們真的到了崇徽殿,看著面前疲憊的小官家,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臣等拜見官家,敢問太后鳳體安否?」
當下最關鍵的,自然還是太后的情況如何。
尤其是王欽若,他這幾日跟著馮拯不停的遞帖子請見,最大的原因,並不是操心皇城司的事,
而是關心劉娥的身體。
畢竟,他能坐穩這個宰相之位,靠的全是太后在背後撐腰。
如果說劉娥要是在這番打擊下出點什麼事,那他以後的日子,恐怕也就難過的很了。
聞言,趙禎倒是勉強笑了笑,道。
「二位相公不必擔心,大娘娘只是驚聞噩耗,急怒攻心,悲痛之下有所抱恙而已,醫官使已經來看過了,不算什麼大事,再過個兩三日,就能恢復垂簾了。」
這還是趙禎首次在起居殿召見大臣,坐在御座上,這位小官家有些發,明顯是因為多日勞累,看著精神不大好。
「太后鳳體違和,實乃朝廷之不幸。」
「幸而祖宗庇佑,並無大恙,臣等也就放心了,既是如此,那臣等————.」
一旁的王欽若連忙上前,拱手開口。
然而,還未等他說完,馮拯便瞪了他一眼,截斷了王欽若的話頭,道。
「官家明鑑,太后抱恙,臣等原本不該前來攪擾,但是,近來京城中出了不少大事,尤其是劉從德被刺一案,太后交由皇城司徹查,引得京中物議沸然。」
「短短數日,被皇城司緝捕之人已有十餘人,更有兩名朝廷命官,被皇城司強行鎖拿問話,如今朝堂上下對此議論紛紛,多有不滿,更有言官欲赴宮門叩請進諫。」
「臣等冒死,敢請太后,官家收回成命,將此案移交開封府及大理寺聯合審訊。」
這話的口氣當中,帶著濃濃的無奈。
實在是沒有辦法!
劉從德一事,已經在京城當中發酵開了,在最初的震驚過後,朝中的官員們很快就找到了方向那就是,這樁案子要嚴查,不管是誰,是出於黨爭還是其他目的,出了人命就是犯了忌諱,定要給個說法。
但是,查也不能由皇城司來查,
皇城司作為一個探事機構,在沒有執法權的情況下,就已經遭到了諸多大臣的詬病,覺得他們狂行悖法,威福自恣,屢次被彈劾。
如今對方竟然堂而皇之的在汴京城中隨意抓人,那麼朝中法度何在,綱紀何存?
尤其是,當知道皇城司拘押的人犯當中,還有翰林醫官院的醫官時,朝中大臣便更為不滿。
要知道,這些醫官雖然是技術官,但是,也畢竟是有官身的。
皇城司將其隨意拘押,無疑是越權之舉。
所以,不少人都紛紛堵在了政事堂中,要求將此案移送大理寺或開封府審理,並同時嚴懲皇城司。
可問題是,中書也著急啊!
通進司那邊,一的奏札,不停的封送入宮。
宮門口也每日都有言官請見。
但是,奏札都被留中不發,宮門閉鎖,言官們再是廝鬧,都無人理會。
這般態度,明顯是避而不見,
中書又能怎麼辦?
哪怕是他們下了狠心,由中書出札,移文皇城司,命對方移交案件,恐怕也是沒有用的。
畢竟,皇城司歷來獨立,不受三衙轄制,甚至就連樞密院也對其沒有管轄之權,更不要提中書了。
此刻,好不容易進宮見到了官家當面,可誰曾想,王欽若確定了太后無恙便要開溜,這如何能夠了得?
當下,馮拯哪怕知道,這番話官家和太后不愛聽,也只能硬著頭皮說了。
話音落下,上首的小官家也有些猶豫,不過,倒是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對著側旁的內侍說了兩句,讓對方去後殿稟報。
於是,不多時,前去稟報的內侍迴轉,低聲說了兩句,官家這才開口,道。
「二位相公不必著急,外間的情況,大娘娘已經知曉,不過,今日大娘娘精神不好,明日吧,
在承明殿垂簾,召兩府大臣共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