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面上流露出讚許之色,哈哈笑道:「朕覺得此策甚好,諸愛卿怎看?」
馮去疾輕輕頷首,沉吟道:「臣覺得此法雖好,卻也需謹慎施行。地方勢力若真能為大秦開疆拓土,自當嘉獎。但若心懷不軌,意圖割據,那便是養虎遺患,故當有一套嚴密的監管機制,以確保其行動始終在朝廷掌控之中。」
李斯思索片刻後,也緊跟著開口說道:「確實,顧大人所言節省兵力、島嶼命名、引導地方勢力自我擴張,實現大秦疆域之自然拓延,以及史書留名之機制,皆是妙計。尤其是編纂縣史鄉志,臣認為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應當大力支持!」
尉繚眼中精光閃爍、捋須笑道:「老臣以為,長遠觀之,此舉有裨於地方之穩定,內亂之減少。百姓心存信念,志有所向,自不易為煽動所惑。此於邊疆穩固,定國安邦,價值不可估量也。」
王翦也表示贊同,「以武力震懾,輔以智謀誘導,此乃上策。但不可忽視的是,必須保持足夠的軍事威懾力,以防地方勢力生變。」
蒙毅一聽,自己想說的話已經全被說完了,只能從律法角度來看了,「陛下,臣以為,應當制定詳細的法律條文,明確規定租借樓船的條件、用途以及相應的責任與義務。」
「此外,臣建議設立專門史官,負責縣史鄉志的編纂與審核。同時,為保證史書真實性,當允許百姓舉報不實或歪曲事實之記載,經過查證屬實的,應當及時更正,以維護縣史鄉志之權威。」
「嗯,諸位愛卿言之有理。」嬴政微微頷首,轉向馮去疾和李斯,說道:「馮相,李相,此事便由你二人聯同御史大夫、廷尉、治栗內史、少府,全權負責相關法律條文吧。」
「臣遵旨!」馮去疾和李斯兩個人立即躬身領命。
【很好,這樣才對嘛,不能光我們這幫人肝啊,四十八郡,各郡縣鄉亭里的官員也都給我捲起來!!】
【人生苦短,要做的事情那麼多,每一天都不能浪費啊!】
【說不準哪天我一睜眼,欸,不僅回去了,做四休三、朝十晚四、一年休個一百五十天的人就是我們了呢!?】
【為了後人,老祖宗們,千萬挺住,加油肝!!】
這……
聽到顧綾雪話語中透露出的羨慕與無奈,嬴政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作何評價。
朕開創帝制,以法治國,以嚴刑峻法維護秩序。
朕之大秦,官員盡責,黔首勤勞,無一日敢懈怠。
而後世之所謂做四休三、朝十晚四,一年沐休百五十日,此等寬鬆制度,豈不令人心渙散,生產荒廢?
畢竟,黔首若多休息,如何能勤於耕作,保證糧食之豐收?
官員若多休息,朝政如何得以持續,國家大事如何得以及時處理?
一時間,營地中陷入了一片寧靜,這個時代,這個帝國地位最為顯赫的十個人物就這麼靜靜地站立於篝火之前,抬頭仰望著那輪明亮的月亮,似乎真的在賞月,又似乎在思索著什麼。
良久,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好直接問出口的嬴政,只能從側面入手,緩緩開口道:「朕觀此明月,自古至今,照耀無數朝代更迭,諸愛卿以為,千年之後,我秦之法度、文化、種種舉措,世人將作何評價?」
這個問題一出,原本沉浸在自己思緒中的眾人全都回過了神來。
氣質溫潤的扶蘇首先開口道:「父皇,兒臣以為,我秦統一之舉,開創歷代集權先河,且推行法制,統一度量衡等舉措皆為強國利民之計,千年之後,世人必將讚譽父皇之功績,將我秦之歷史視為盛世典範!」
「臣也以為,我秦之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之舉,實乃利在千秋,功在萬代之舉,必將為後世所效仿。」馮去疾點頭表示贊同。
王翦剛要開口,就見蒙毅沖顧綾雪微微一笑,「臣蒙毅亦認同扶蘇公子及右相大人之高見,然顧大人向來博聞強識,學貫古今,定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深刻理解吧?」
【不就是大半夜把你喊起來賞個月麼,至於麼!】
顧綾雪詭異的看了一眼蒙毅臉上的笑容,又看著全部對著她看的其他八雙眼睛,心中有些無語。
本來隨便拍個龍屁就過去的事,現在卻要她說出一個「不同於常人的深刻理解」……
【很難想像這個蒙黑是在什麼樣的精神狀態下說出這種話的!】
面對眾人有些看熱鬧的眼神,顧綾雪眼珠子微微一轉,微笑著開口說道:「三千年前,我們與古埃及人一樣共抗洪水之患,那時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奠定我中華文明之基石。」
「兩千年前,先王鑄鼎,我們同古巴比倫人一樣,鍛造出了文明之鋒芒。」
「六百年前,諸子百家爭鳴,我們與古希臘人一樣,在思考著生命之意義與宇宙之奧秘。」
「而今,我大秦疆域遼闊,兵強馬壯,正與羅馬人一樣開疆拓土,征戰四方,以鐵與血,書寫著民族之榮耀。」
【原本一千年後,大唐盛世,國富民強,商貿繁榮,我們就會和阿拉伯人一樣,擁有無盡的財富與繁榮!】
【兩千年後,歷經百年苦難,我們更始終未曾屈服,與西方列強一較高下!】
【五千年以來,面對著一輪又一輪的對手,唯有我們,不曾退縮,不曾畏懼,始終堅守在世界的牌桌上,屹立不倒!】
【他們都看不起你,但偏偏,你最爭氣啊!】
顧綾雪眼眶微微泛紅,微微停頓了一下,才笑著繼續說道:「三千年來,面對這四個對手,我們從未輸過!」
「未來,大秦在陛下的手中,必將國富民強,商貿繁榮,無比富足!」
「不論是一千年後,還是兩千年後,絕不會再出現能與我們一戰的對手!」
說完,顧綾雪對著嬴政深深的拜了一禮,聲音中充滿了自信與希望,「陛下,這便是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