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能夠打破了傳統的束縛,又何嘗不是社稷昌盛之表徵乎?

  接下來的時間裡面,馮去疾和王綰兩個人幾乎無暇他顧,你一口我一口,推杯換盞,吃得滿嘴生香。

  另一邊,顧綾雪和張良兩個人互相對視了一眼,眼中皆是掩不住的笑意,笑意中也充滿了默契與心照不宣。

  等到一桌子菜餚吃的差不多了,顧綾雪起身站了起來,一臉歉意的笑道:「古人云,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可惜下官尚有一點公務需及時處理,兩位丞相大人若是不介意的話,便讓張副校長帶大人參觀一下學院如何?最多一刻鐘的時間,下官便能趕來與匯合。」

  「公務當前,理應以國事為重,不必急於匯合。本相與王公在學院內隨意走走,也是一件樂事。」馮去疾擺了擺手,很是理解的說道。

  王綰表示贊同,「公務要緊,顧大人無需掛懷我等。」

  顧綾雪一臉感動的樣子,說道:「感謝大人體諒,也辛苦張副校長了。」

  張良見狀,拱手笑道:「能夠為兩位丞相大人引路,實乃下官榮幸!」

  四個人出了食堂之後,顧綾雪便大步朝著辦公室走去,嘴角的弧度怎麼壓也壓不下來。

  這眼看著就要出發前往永壽縣了,原本以為她和張良兩個人走了之後,帝都大學的日常運作會慢下來,但沒想到居然半路來了一位大佬,這可真是個絕佳的機會。

  王綰啊,秦統一六國後的第一位丞相啊!

  昔年也是他與隗狀、馮劫、以及當時還是廷尉的李斯等人一起商議的帝號。

  他們認為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其中泰皇最為尊貴,因此最初建議秦始皇採用「泰皇」作為帝號。

  但秦始皇最終選擇了「皇帝」作為自己的帝號,認為自己既有三皇的德行,也有五帝的功績。

  他的政治手腕還是非常強的,可惜主張的是將秦始皇的兒子、宗族和功臣們分封到燕、齊、楚等偏遠地方的主張,以此來鎮守各地,保持國家的穩定。

  這一主張遭到了李斯的反對,最終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郡縣制。

  不久之後,王綰便告老還鄉了,李斯也藉此機會嶄露頭角,順勢上位。

  如今,這位曾站在權力巔峰的前丞相,就要成為帝都大學的教務長了,想想就很興奮。

  顧綾雪一邊在紙上寫著教務長所需要負責的所有的事務,一邊在心裏面組織著語言,準備一會跟他好好講道理。

  另一邊,張良帶著馮去疾和王綰兩個人步入了離食堂最近的醫學藥膳學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蔥鬱的藥草園,各式各樣的草藥在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空氣中都瀰漫著淡淡的草藥香,令人心曠神怡。

  一名名身著樸素的學子們或蹲或站,認真地觀察著每一株藥草,有的正在記錄著生長情況,有的則在學者的指導下辨識著不同藥材的特徵。

  穿過藥草園,三人繼續前行,進入了一間極為寬敞的廳堂內。

  這裡,有數十張書案整齊排列,在這長長的案几上堆滿了一摞摞草稿和筆記,空氣中滿是油墨的清香。

  學者們圍坐在一起,或翻閱著厚重的古籍,或對照著手中新鮮的藥材樣本,眉頭緊鎖,神情專注,偶爾抬頭交換意見。

  而學子們,這裡的女性學子竟比男性學子還要多!

  他們有的在整理資料,將散落的草稿分類歸檔。有的在抄寫文稿,記錄醫理藥性,還有的在核對數據,確保每一項記載都準確無誤,看起來極為忙碌。

  馮去疾與王綰緩步穿行於書案之間,不時駐足觀看。

  他們看到一位年輕女學子正專注地描繪著一株草藥的葉片,每一筆都顯得格外細緻。又看到一位頭髮花白的長者正伏案奮筆疾書,可是寫出來的字卻是方方正正,他們竟一個都不認識!

  一圈看下來,王綰心中既驚訝又有讚賞。

  驚訝是因為女性學子的數量太多了,此情與今時世態顯然相悖。

  同時又讚賞於她們的勤奮和才智,能夠打破了傳統的束縛,又何嘗不是社稷昌盛之表徵乎?

  張良見王綰一副沉思的樣子,不由在一旁輕聲開口,語氣中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感慨,「顧大人曾言及,女子在孕育新生命之際,常遭遇不少艱險,而幼子之夭折亦是令人痛心之事。故期望在未來培養醫者之時,能特別招收並培養女性醫者,並將更多一點精力投入於婦女與嬰孩的健康研究之中,護佑萬千家庭。」

  「這些學子怕也是聽說了這件事,便懷揣著懸壺濟世之志,有七成之多的人報考了醫學藥膳學院,其餘三成則分散其他各學院。」

  王綰微微頷首,「實為明智之舉。」

  ……

  三人參觀完了醫學藥膳學院後,又步履不停的踏入了律令法政學院的大門。

  與醫家一樣,法家學宮內,學者們或端坐於案前,埋首於卷帙浩繁的律法書籍,他們的目光如炬,仔細研讀每一條法令,推敲每一個案例,以求對法律的深刻理解和精準運用。

  或站立於堂上,激烈辯論,聲音鏗鏘有力,他們就法理的精義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力求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比起法家的熱情高漲,民生農耕學院內的場景就顯得平和多了。

  學子們穿梭于田間地頭,有的手持鋤頭,細心地翻土除草,有的蹲在苗床旁,觀察作物的生長情況,記錄下每一點細微的變化。

  田頭前,還有一位位資深的學者圍坐在一起,手指著田間的作物,討論著土壤的肥力、水源的分配以及作物的病蟲害防治。

  另一側,一些年輕的學子正聚精會神地聆聽著學者們的講解,眼神中滿是求知的渴望,手中的筆也不時在一個小本上快速記錄著要點。

  繼農家的蔥鬱之後,在張良的帶領下,三人又踏入了天道自然學院。

  道家,以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而聞名,然而,當王綰進入其中的那一刻,所見到的景象卻讓他感到無比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