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二年夏,佛門以智靈大師為首的一眾高僧前往晉陽勸諫皇帝收回成命,數百上千名僧人在感業寺中打坐,空腹誦經三日三夜,佛音數日不絕,一時人心浮動。皇帝並未加以理會,直至七月中旬,智靈等人再次上本,這次他們糾集了數百高僧聯名,就連民間也一時傳出了異樣的聲音。朝野上下群情囂囂,許多臣子上書,要將這膽大妄為的僧眾給一舉剷除!兩種聲音的對立化已然十分激烈,硝煙一觸即發,高緯冷眼旁觀,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是時候動手了。
武平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早朝,太極殿籠罩在朝陽的斜暉之下,金碧輝煌,御史大夫、禮部侍郎、戶部尚書、吏部尚書聯名上參,請求皇帝下詔調動大軍,以武力剷除佛門根基,永絕佛門道統。皇帝卻露出了悲憫的神色,良久,搖了搖頭:「佛眾亦是我大齊子民,驟然以刀兵凌之,朕不為也……」
群臣愕然,皇帝下了御階,負手而立,道:「佛門自恃有理,要與朕理論,朕並非昏君,既然他們要與朕理論,那就好好掰扯掰扯好了……傳朕旨意,讓儒釋道三家各遣修習精深之人,齊聚晉陽,朕會在國子寺空出一處地方,讓他們好好論辯,佛門若勝,智靈等人一切做為,朕既往不咎!若敗……不但田畝農戶朕要收回,他們所在各寺還會人頭不保,莫謂朕……言之不預……!」說完,拂袖而去。
消息傳出去,不光等著觀望佛門倒台的一眾人等傻眼了,連一眾僧人自己都傻眼了。滿朝文武都驚了,覺得一向英明的皇帝是不是氣糊塗了?居然想出了這麼個主意……
按照他們印象里老高家皇帝的尿性,不服的就碾過去,能用刀子解決的一向不會跟人多廢話,一個佛門,縱然他們是龐然大物,縱然他們在全天下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可皇帝又怎會將他們放在眼裡?他們只是沙門中人,不是權勢熏天,跺一跺腳天下抖三抖的六鎮勛貴。皇帝居然打算和他們講道理?
眾人都覺難以理解的時候,祖珽等一些知情的重臣卻有一絲不以為然。
「……陛下跟那些僧人講道理,或許很多人覺得難以理解,但若是理解不了,恰恰說明還沒有將朝堂上的手段練到家,仔細想想,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
「佛門在天底下的信徒甚眾,若是陛下一下子便以刀兵凌駕於上,恐怕會使百姓議論紛紛,到時若是有心人出來攪動風雲……天下人會怎麼看待陛下?會怎麼看待這個推行新政於天下的滿朝諸公?
「人言可畏啊,便是聖明如陛下恐怕也會遭到攻殲抹黑,新政還未推行於天下,就陡然變成了欺壓弱小的惡政,到時,天下人還會擁戴它嗎?」
「那接下來當如何?萬一佛門贏了怎麼辦?他們豈不是可以繼續悠遊於法度之外?」
「贏?呵……他們怎麼可能會贏?僧尼們縱然是牙尖嘴利,可他們禁得起圍攻嗎?道若不行,還有那些名震天下的大儒們呢……,我儒門包容萬象,融合了百家學說,取其精華於一身,豈是幾本黃庭、幾卷經書就能撼動的?定然可以挫敗他們!
「可僧人善辯,若是這樣他們也不落下風……」
「佛門以何立身?講究大智慧,講究大因果,講究的……就是善惡有報
「可這些年藏匿於佛門之中的壞法之徒何止數千?便是一些在民間聲望極隆的大德高僧,背地裡的私德也不見得好到那裡去了……
「這些東西要是擺在明面上說,就是掘斷了佛門立身的根本!
「不動則已,出手就是要害……這就是陽謀呀,它比陰謀還要厲害,一步一步堆積大勢,僧眾們即使現在已然明悟,他們也無法回頭了
「它的厲害就在於,不顯山不露水,動起來卻若山崩。
「陛下曾說,這就像是解一道算學題,就算是有一萬個步驟,可你只要每一個步驟都是對的,每一個環節都控制好,保證絕對不出紕漏,那就是一萬分之一萬,豈會有什麼萬一的說法?
「想要兢兢業業地做出一番成績、一番事業,就要有這樣的態度。」
遠在鄴城的趙彥深語重心長的說著,他的下首坐著十幾位今年考舉中榜的官場新秀,其中赫然便包括高熲,他漲紅了臉,拳頭時不時捏緊鬆開,到了如今,他對於新政的每一個設想都在逐步實施,這說明他的奏陳已經被陛下記在心裡,加以採納,斑斑青史之上如此多的明宦顯爵,有幾人可以做到?
趙彥深淡淡的笑道:
「本來你們現在已經應該名聲傳頌天下的……可惜了,新政的動靜如此之大,現在竟被完全蓋過。
「不過也好,年輕人還是謙虛一些,鬧得名頭太響,容易滋生驕傲之心。不利於以後仕途啊。
「吏部的批文已經下來了,你們都已經有了官身,從此……就在地方上慢慢打熬吧。
「國朝正是用人之際,好好干,會有前程的。」
小閣內,朱紫朝服的老人從座位上站起來,轉身離去。
每一個人的案前都擺放著一卷明黃色的帛書,沉在他們的心頭,仿佛有千鈞之重。
七月的天氣,天雲和煦,夏日傍晚的涼風穿堂而過,吹拂在在列的每一個士子的臉上,拂過堂前的槐樹上,那樹上的葉子便簌簌而動,猶如春蠶啃咬著桑葉,愈發襯得這裡滿堂寂靜。
趙彥深只用一個例子就向他們詮釋了朝堂之上的兇險,一方面,告訴他們,朝中水深的可怕,先在地方之上打熬一番是為了這些年輕人好,另一方面,也透露了皇帝的性格喜好,喜歡做事有分寸的人。
這頗有些老前輩對喜愛看重的後輩提點、提攜的意思在裡面。
然而這一番話包含的內容太多,他們一時還消化不過來。
有人仔細回想起,半信半疑地將這朝廷的一步步的動作串聯起來……結果不由得叫人毛骨悚然。
驚出了一身冷汗。
「陛下想要圖謀的,難道僅僅就只是為了佛門手中的財富嗎?」
高熲心不在焉地從雕樑畫棟的小閣樓里走了出來,一些與他同期考舉的同年向他打招呼他也沒有在意,敷衍了一番了事。
渾渾噩噩地上了馬,出了坊門的時候,夕陽已經要完全落下了,西邊的天際,已經漸漸傳來了血腥的氣息……
皇帝下詔後,儒釋道三家名望極隆的大儒、高僧齊聚國子寺,團坐於樹下,日夜辯論不休,道家講黃庭,講無為,講清心寡欲,佛門僧眾則講佛典,講因果報應、三世輪迴、眾生皆苦,儒家則無一不談,無一不可以拿出來辯證,三者各占勝場,一時難分高下。
這一番辯論,儒家要維護自己的正統地位,佛教要死撐住使道統不至於消亡,而道教則存著想要挽回那些被佛門壓下的勢頭,三方都拿出了全力。皇帝遠遠地看著這一番激烈的論戰,偏頭微笑著問身邊的裴世矩:「裴卿看這一番辯論誰能占據上風?」
裴世矩只是略略望了一眼,「暫時還難以分出高下,不過依微臣看,道教必敗無疑,儒佛之間要決出一個勝負,還需要一些時日……」
「這些大和尚倒是嘴皮子利索,朕小瞧了他們,看來他們也並不是很好對付呀。」
高緯頗有些遺憾的咂咂嘴,可面上卻沒有一絲異色,不管出現了何等變故,他都能穩穩地將局勢操縱在手中,在他眼裡,結局早已被安排好,現在辯證的激烈,也不過是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走個過場而已。
「那些大和尚可不光會讀佛經,他們也會研習詩賦、儒家經義,很多人的修養,就算是一些名儒也是自嘆不如的。而且,他們一向善辯,所以臣方才才說,不好說呀……」
走過一片小樹林的時候,高緯伸手撥開了擋在面前的一些枝葉,踏了過去,渾不在乎地說:「那又怎麼樣?那也只是詭辯,道教自漢末之後,就開始宣揚『行符敕水』、『消災滅禍』、『白日升天,長生世上』這些手段來騙人,佛也好不到那裡去,什麼神魂不滅、因果報應、三世輪迴、天堂地獄等說法,這些都剛好迎合了國家統治者們的心理,比道家手段要略略高明一些,佛門勢頭超過道門,也不是全無道理……」
「不過那又怎麼樣?他們的這些學說,不能救命,也不能拿來濟世救國,他們只是一味的空想,迎合了各個層次的人群的心理,使那些被壓迫的痛苦不堪的百姓得到一些心理慰藉,使那些窮奢極欲的權貴得到對未來的幻想和滿足,就是這樣,僅此而已,什麼也做不了。」
高緯指了指遠處的辯論場,搖頭輕笑道:「雖然存在即合理,儒釋道皆有妙用,可誰若是擋著朕的路了,朕也不介意花一番功夫搬開來……佛門被養得太大了,嚴重製約了大齊的發展,朕是一定要好好壓一壓他們的。到時候,朕錢有了,人有了,土地也有了,就差不多可以把計劃接下去了,呵呵……」
皇帝看著心情很是不錯,一手負在身後,頗有些把酒臨風的味道。
「這就叫,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