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看來,京官和地方官是不同的。
地方知府官拜四品,遠不如五品的京官。
有些看起來明著是提升,實則是暗貶。
而謝硯之,便是如此!
狀元入翰林是從六品,且翰林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非翰林不入內閣,非庶吉士不得擔任首輔。
除了前三甲的人外,同屆其他進士想要進入翰林,需要進行朝考。
進入翰林後,則是三年一大考。
俗稱的散館便是如此,唯有考核成功的人,才留下來。
考得優秀的,還有機會,一下子從七品跳到四品的侍讀,侍講之類的。
至於散出去的那些人,是需要安排到其他地方。
有門路,這三年間表現還可以的,則可以到其他六部去。
可以說,翰林院是文官的一個大跳板。
眼下謝硯之這個狀元,連翰林院都沒入,直接到地方去做同知。
可想而知,那些人心裡是怎麼想的?
要知道,這東鳳府還是整個雲國最窮最落後的地方。
那些同情他的人,看他一個狀元變成五品,好像是升官了,但遠離京城,遠離翰林,實則是貶。
誰都知道,地方官,想要變回京官不容易。
便是有朝一日能夠回來,到時朝中有沒有好位置,還是未知數。
加上沒有政績,想要回京,太難了!
然而想要出政績,豈是那麼容易的事?
而那些羨慕他的人,大多數都是知道自己考不進翰林院,註定同樣要外放的。
只是他們是尋常進士,亦或者是同進士,得從小官做起。
一般而言,是某地方的縣令和主簿之類的。
只是便是這些官位,也不是他們想要就能有的,得有空缺才行。
謝硯之,與他們不同!
人家到底是狀元,別看地方窮,但再窮的地方,也有富裕之地。
而人家可不是什麼主簿,縣丞,縣令之類的。
人家是五品的同知,是他們可能一輩子都升不到的官位。
更是有那等腦子活泛,亦或者家中長輩同樣是朝中重臣,猜到一些內幕的,就決定緊跟在謝硯之身後。
皇上早在會試的時候,就表現出對謝硯之的不同。
為了他,朝中被貶被訓的可不少。
如今康景帝不可能好端端地將他派到東鳳府去任職的,不管怎樣,只要跟緊他的腳步,與他處好關係就是。
橫豎也就是幾年時間!
到若是過個十年八年,他還在那邊,不能回京的話,那家中再想法子將他們調回來便是。
因著這些猜測,這次瓊林宴過後,接下來翰林院的朝考人數,比以往要少許多。
東鳳府在往年,是許多人都不願去的地方。
而今年,卻很異常。
在確定謝硯之去東鳳府任職後,朝中各方勢力的人開始有動作。
能安排到東鳳府的人,趕緊安插進去。
安插不進去的,則是有意親近這次有望去那邊上任的進士,同進士。
謝硯之不愁這些,他知道皇上既然派到東鳳府,需要他做出政績的話,是不會放那些亂七八糟的人過去的。
東鳳府位於雲國東南位置,勉強算是個海島的府城。
那裡一年四季都很暖和,只是雨水多,且每年都有颱風。
老百姓很窮,一是交通不便,二是每年颱風損失嚴重。
那邊土生土長的百姓不多,更多的是家中犯事,被流放過去紮根的人。
可以說,人口雜亂,不好管。
交通不便,天災嚴重。
謝硯之早就猜過,自己可能會去哪個地方,只是他猜想的是以西北居多。
若非瓊林宴時,宮人倒給他的是水,他可能還會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聽。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的杯中酒是水,讓他清醒的知道,皇上是認真的。
謝硯之從宮中回謝家的隔天,李三海等人都過來了。
一個個歡喜異常,臉上帶著濃濃地笑意。
不管怎樣,中狀元了,哪怕是去那什麼窮得掉渣的東鳳府做同知,那都不要緊。
他們鄉下人,只要有手有腳,就不怕窮。
何況,他們有高產的紅薯,媛娘那也有高產的玉米。
而家中還有那能讓作物快速生長的秘藥。
所以,只要糧食產量上來,假以時日,還能繼續窮嗎?
因這份信念,大伙兒七嘴八舌的和謝硯之恭喜了一番,又自家人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了一頓後,這事便算了。
大伙兒平時該怎樣,就怎樣。
只是李三海離開之前,問李媛:「媛娘,紹安有沒有說具體什麼時候上任?你們要是得空閒的話,早點啟程去那東鳳府。到時候若是能路過蘭霞城李家坳的話,回去看看吧。」
「三叔,謝哥這幾天累得不輕,等明兒我問問他。要是時間寬裕的話,會回去一趟的。之前大哥來信就說,盼著謝哥中進士後得空時,能回去一趟。」
「那就行!媛娘,這裡的一切,三叔會給你看好的,你只管放心跟紹安去上任。」
李三海認真的保證了一番,等真要走時,又想起一件事未問。
「媛娘,之前你們說紅薯的事,說皇上會在此基礎上給紹安鋪路,那你們要去東鳳府了,這事怎麼辦?」
李媛因為忙,這事都快忘了。
這會兒聽她三叔提起,琢磨了下,說:「三叔,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種事我不敢亂猜。這樣,我回頭一起問問謝哥。不管還給不給謝哥鋪路,但我想,該我李氏一族的功勞,是不會被輕易抹去的。」
「嗯,等你們走的時候,我和你三嬸他們過來送你們。」
說完這話,李三海走了。
蘇明珊還沒離開,她因為和李媛還有採薇和青莎的關係,自認算是謝家的一份子。
等眾人離開,院中只剩下兩人後,就說:「李姐姐,我有一事,想要與你商議。」
「嗯,你說!」
「李姐姐,我先前知道姐夫上任的地方後,和霆哥商量過了。我留在京城三年,協助燦娘,幫你打理這邊的事。霆哥,到時候去我姐夫上任的地方行商。」
她說著,怕李媛不同意,繼續說道:「李姐姐應該知道,一個地方,想要富庶起來,就得把買賣做起來。可能路途會不大方便,但很多事,都是事在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