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怎麼都沒想到,自己在房裡左等右等,等了許久,遲遲沒等到佳人!
李媛哪曉得他今天抽抽,想用某些和諧的事來培養夫妻感情。
此時她正在整理那兩倆包袱。
小包袱是閆嬌寄來的,裡面有三身衣服,一大兩小,都是冬日穿的厚衣服。
閆嬌在信里說,這是老早就開始準備的。
她知道姐夫才學好,中舉是遲早的事,而他們肯定也會進京。
又聽說京城比鑫陽府冷很多,她也不知道該送些什麼比較合適,最後和她嬸娘商量過後,決定送自己親手做的衣服。
李媛拿著衣服在看的時候,採薇和青莎都沒睡,正圍在她身邊。
採薇看著那身鵝黃色的襖裙,伸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
從小到大,她還是第一次收到襖裙。
她娘和師父她們給做的衣服,都是短裝,只是偶爾會有一件穹褲。
她閆嬌姨送的襖裙,不管是質地和繡工,都不算好,但也是送進了她的心坎。
一旁的青莎,學著姐姐,伸手摸了摸那身最小的襖裙,歪頭看向李媛。
「娘,這衣服好漂亮,莎莎和姐姐很喜歡。」
李媛將屬於兩個孩子的衣服拿起來,在她們身上比了比,之後看向採薇。
「很喜歡?」
採薇誠實地點頭:「喜歡!不過娘,我暫時也用不著,所以有沒有都沒關係。再說,我自己也有銀錢,想要的話,也可以自己學著做的。」
李媛覺得自己這個娘做的很失敗!
她從沒想過,孩子對衣服也會有喜好與選擇。
向來都是她給孩子們做什麼,她們就穿什麼。
看採薇和青莎這樣,她仔細想了想自己,可不是嗎?
小時候她也是臭美的很,家裡很多她的衣服,各式各樣的都有。
她穿衣服,都要自己選,還喜歡聽人誇她穿得漂亮。
如今採薇也七八歲了,縱然為遮掩容貌,儘量將自己的五官淡化。
但對穿好看的衣服,還是會有想法的。
此時她聽到採薇那懂事的話語,心底很是內疚。
「傻丫頭,娘做的和你做的,是兩回事。你要喜歡,那娘回頭多準備一些。往後只要條件允許,娘會給你和妹妹多準備些衣服的,各種各樣的。只是咱家比不上那些富貴人家,所以布料什麼的可能沒那麼好。」
採薇聽到這話,眼眶一熱,她用力眨了眨眼,很快揚起一抹燦爛地笑容。
她伸手抱著李媛的胳膊,撒嬌道:「娘,其實我沒什麼要求的。我和妹妹,比以前在劉家時好太多太多了。娘,謝謝你,謝謝你當初沒有不要我們!」
不知道為什麼,李媛聽到這話,總覺得別有含義。
但看著跟前這個滿眼依戀的小丫頭,她又覺得是自己想太多了!
謝硯之尋過來的時候,李媛正在拆第二個大包袱。
這包袱是王燦和李鈞兩口子送的,裡面多為一些海貨。
除了一些魚乾蝦干外,居然還有乾貝,也就是所謂的瑤柱,只是個頭偏小一些罷了。
謝硯之吃過這些東西,但採薇和青莎姐妹倆沒吃過。
她們好奇地看著這些海魚乾,尤其是那個長長扁扁的魚乾時,就問:「娘,這個是什麼魚,好長啊!還有這個魚,居然還是黃色的。」
「這個長的叫帶魚,不過這個不算長。海里很大,還有很多又大又長的魚。具體有多大,娘沒見過,也不知道,只是聽說大得像一座山。至於黃色這個,聽說叫黃花魚,非常好吃。這樣,明天娘琢磨著用這些給你們做,怎麼樣?」
「好!娘,那我明天可以站在一旁看嗎?」
「可以,咱們娘倆可以一起研究怎麼做更好吃。不過這些海乾貨有些多,咱明天給你師父和大爺爺大奶奶他們送些過去。」
「好!」
謝硯之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母女仨互動。
等李媛將這些收好,採薇和青莎也回房洗漱了,他就拉著人,急吼吼地往正房走。
李媛有些懵逼,總覺得今天她家謝哥好像有些猴急的感覺。
她這預感沒錯,等她雙腳邁進正屋,謝硯之就把房門一扣,拉著她啞聲說:「媛娘,咱們去仙府。」
李媛一愣,隨即想到自己的月信才結束沒幾天,當即笑中帶著絲那意味。
「好啊!」
她這一聲好,回答得很是甜膩。
兩人進了空間,謝硯之都不等她洗漱,便迫不及待欺身而上。
「謝哥,等等,我感覺自己渾身都是鹹魚乾的味道,先容我洗洗。」
有些事不想也就算了,但這一想,可不就是叫某些開過葷的人,變得火急火燎?
此時的謝硯之哪裡還等得了,聽到這話,他熟門熟路的將人往浴室帶。
「好,我幫你!」
幫你兩個字,讓不太純潔的李媛,下意識感到腿軟,同時雙頰也格外熱辣。
這一晚,夫妻倆的感情溝通的格外和諧,以至於第二天直到日曬三竿,都沒能起得來。
這似乎就像是個信號,從這一天開始,直到他們啟程前往京城的前一天為止,這兩口子都是如此度過的。
白天,他們各忙各的,夜裡便沒羞沒臊。
謝硯之這個才華橫溢的大才子,在這期間又作了好幾首拿不出去的詩詞。
李媛知道時,按著他一頓捶打。
但是打著鬧著,又變成了不可言說地動作。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兩口子的感情迅速升溫。
至少在沒人時,兩人的視線一對上,就變得情意綿綿,就好似周圍有粉紅泡泡一樣。
這期間對於謝硯之的稱呼,她也詢問過,結果人家覺得就叫謝哥挺好的。
若她實在想改,那就對外叫相公,私下兩人時叫情哥哥。
對此李媛表示,那還是叫謝哥吧,至少她叫習慣了,也覺得挺好的。
按照計劃,原本李媛和謝硯之是打算十三那天啟程。
衛西霆和他們說過,他今年年初那會兒建了一個商隊,九月中旬剛好要去京城。
到時候讓他們跟著一起,如此路上也有個照應。
但因為李三海一家要去,應磊這邊也不知道怎麼想的,也決定帶著他外祖父一起回去。
所以這去的人變多,他們只能將時間提早了兩天,變成十一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