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目光長遠的李氏一族

  他們並不像李家坳這樣,靠近流雲河,村裡的水井早已乾枯,更別說是地里的紅薯。

  如今他們都收拾妥了東西,就住在自己的娘家或者女兒婆家。

  這裡,包括李姝和李琳他們。

  這對堂姐妹加起來生了七個孩子,且孩子都不足七歲。

  按理,全部都該跟著之前李氏一族被送走的。

  奈何已經分家的李姝,捨不得可以使喚的大女兒吳梅芳跟著離開,便將她留了下來。

  剩下最小那個兒子,才兩歲多,她又捨不得,同樣也留了下來。

  除此之外,中間的兩個孩子,被她送走了。

  而沒分家的李琳,在孩子這塊,兩口子根本做不得主,尤其是在龍鳳胎這。

  因此在她的爭取下,只送走了小兒子。

  好在這對堂姐妹是個有魄力的人,知道她們帶著年幼的孩子離開,到時候肯定麻煩不少。

  為了少帶累他人,姐妹倆咬牙當了她們奶當年給的陪嫁去買牛。

  只是那會兒已是三四月,牛的價格極高,是之前的兩三倍。

  為了能夠買到一頭牛,姐妹倆又忍痛當了李媛給的銀釵。

  就這樣,銀子還是不夠。

  姐妹倆知道娘家沒錢,又不好開口和李媛借,加上婆家壓根不可能借錢給她們,最後想著反正要離開,家裡分給他們的地,只要有人願意夏收後買,那就便宜賣了。

  田地向來是農民的根,兩姐妹的田地價格只要原來的一半,因此有的是人買。

  這不,姐妹倆在拿到賣田地的銀子後,就合起來買了一隻才三歲的牛,又打了一架和李媛那大馬車廂有得一拼的車廂。

  如今姐妹倆的紅薯旱死後,早早收了,將地給賣家,就收拾東西,攜家帶口回了李家坳。

  而李琳的婆家,原本是想要跟著一起走的,但看那麼倉促,且那意思連地都不要,便歇了心思。

  李家坳有幾個出嫁女的情況都和李琳李姝一樣,但不同的是,他們沒有這對姐妹有魄力,攜家帶口回娘家時,並沒有任何的交通工具。

  彼時他們聽到村裡的銅鈴聲,就帶著遮陽的大斗笠,跟著一起朝李氏祠堂而去。

  李慶華在等待眾人過來時,就將李媛提的要求,和李氏一族的族老們說了。

  不說其他族老聽了是什麼反應,便說李老頭,他第一時間就對李慶華說:「華子,這天熱,你讓大伙兒收了紅薯後,記得稍微曬一下再過秤。咱這眼下鬧旱,不怕會發芽。但若是之後一直下雨,這天又熱又濕,那就不好說了。再有,之前春耕時,許大人說朝廷因去年雪災,免咱三年賦稅。但依我看,今年這稅,咱還是要交。不是為了別的,就為了紹安和我李氏一族的子嗣,咱不要差這點。」

  一旁有腦子轉得快的族老,很快就明白李老頭的意思,就跟著點頭說:「對,華子聽你六堂叔的沒錯。咱這紅薯是媛娘和紹安給的,說是外頭並不是很多,還是說是番外買的,反正意思咱這裡屬於頭一個種的。」

  「既然這樣,咱的產量又高,那就是政績。咱說是交稅,但交得稅就是用紅薯頂上。不管這對許大人來說,政績有多大,但東西是我李氏一族的人種出來的,目前整個流雲縣,也就我們這才高產。」

  「東西是我們先種出來的,只要普及開,天下百姓都會記住我們。」

  「眼下雖然看起來沒什麼,咱也不指望上頭能給咱什麼賞賜之類的。但等紹安中舉,中進士中狀元,京城的那些人就會知道媛娘這個狀元娘子。日後知道媛娘是我李氏一族的姑娘,自然對紹安也有好處。咱這上交的紅薯可以當種子,可以說利國利民。咱和許大人好好商量一下,再由族裡寫個詳細的種植,還有畝產……」

  李慶華聽到這,還有什麼不明白。

  橫豎他們李家坳的人,早早聽從謝硯之兩口子的安排,囤了不少糧食。

  如今這紅薯,也不過是他們額外的糧食罷了,缺少一些,並不會如何。

  何況之前他還答應他六堂叔,這紅薯種子,算是他們李氏一族的人借媛娘的。

  種出來後,要歸還多少。

  他們得了媛娘兩口子的益處,那也是該反哺他們。

  只有紹安越來越好,他們李氏一族作為媛娘的娘家族人,也能跟著沾光。

  這麼想著,李慶華就應了下來:「行,那就這麼辦。晚點和族人說清楚後,讓人進城和許大人說一下這事。咱的紅薯高產,哪怕今年不用繳稅,還給繳,想來許大人也知道是什麼意思。之前聽說,他在京城的本家人脈好,對他來說,這可是一大政績,他本家那邊應該也樂意看到這些。」

  李老頭再次說:「要是不放心,那咱把紅薯收好後,拿出一份詳細的數據還有怎麼耕種的法子,寄到府城去給紹安。紹安人脈廣,在京城同樣認識不少能人。不說別的,就之前那個陳公子,他是那個護國將軍府的。再不濟,也可以寄給媛娘的小姨。她是鎮國侯府的人,想來也願意向上傳達這種利國利民,又能討聖上歡喜的事物。」

  「好!眼下許大人是咱們的父母官,這事也得問過他。他和紹安的關係不錯,直接越過他,怕是他會覺得咱們不知事,回頭因咱與紹安生怨。」

  「是這個理,那就這麼決定了!」

  隨著李慶華和李氏一族的族老們商量好這事,李家坳以及這次要跟著離開的人,都已差不多到齊。

  李慶華搖了搖銅鈴,讓大伙兒安靜下來,這才開口說起要大伙兒從晚上開始,連夜收紅薯的事。

  順帶的,還說要大伙兒將地里糧食的收成,拿出多少給李媛,並表示這是當初借種時答應的。

  除此之外,又說了讓大伙兒用紅薯來納稅。

  不為了別的,就為了讓天下百姓記住他們鑫陽府流雲縣李家坳的李氏族人,也讓上頭的人對他們李氏一族有印象。

  這樣日後子嗣若是有出息,考上秀才舉人乃至進士,說起李氏一族,會因紅薯人人都知道。

  如此,於李氏後人大大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