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話,她淚水簌簌往下落,之後頭也不回,跟著趙大柱往回走。
不知道為什麼,那背影給人感覺,格外淒涼!
周圍的人之前聽王燦說的時候,覺得楊大花一家真不是人,心肝可真黑。
只是到了此刻,他們也分不清,到底誰的話是真的。
看楊大花兩口子這模樣,怎麼看都不像是在作假,好像是真的被傷透了心。
楊大花的大兒媳婦見公婆就這樣走了,頓時驚覺這中間有貓膩。
她嫁到趙家兩年,對他們的秉性多少還是有些了解的。
本來氣勢洶洶過來準備將人帶回去嫁人,結果前後兩刻鐘都沒有就走人,還說什麼回去退親之類的。
可見王燦說的話是真的。
不然之前要願意退錢,那他們又何必跑這一趟?
李媛看著她奶一臉若有所想,而周圍的村民則是看向王燦的目光都帶著些懷疑,就用力地鼓掌拍手,大聲道:「趙叔這戲唱得可真好!避重就輕不正面回答燦娘的話,轉移話題倒是一把好手。既然你承認了拿了燦娘的錢就好,燦娘跟我說過,她娘給你們的錢,就是你們的,當這八年來你們的撫養費。至於你在她十歲那年,就給了七十八兩這事,還有待商榷。」
她說著,看向不知什麼時候圍過來的馬氏凌氏和柳眉等人,說道:「麻煩大伯娘你們把人幫我攔住,今日這事不說清楚就不准走,否則咱們下午公堂上見!我接下來還要跟燦娘一起合夥去城裡擺攤賣面,容不得你們貪了她的家財,還要給她扣上一頂白眼狼的帽子。」
本來李家坳的人,對於李媛一臉怒色地出聲,還有些納悶。
這會兒聽到她說要和這叫王燦的姑娘一起擺攤,頓時也就明白了她的顧慮。
姑娘家,或者說做生意的人,聲譽很很重要。
這王姑娘要真成了她這姨嘴裡的這種人,她擺攤賣吃的,誰還願意去?
哪怕是做得再好吃,大伙兒也得考慮一二。
凌氏聽到李媛的話,帶著自家妯娌,兒媳婦和侄媳婦,一起將人攔住。
李媛見王燦要說話,就伸手捏了捏她的手,示意她別說。
作為當事人,有些話王燦不適合說,但外人可以。
畢竟對於世人來說,不管楊大花再如何,那終究是養了王燦這個孤女八年。
於她沒有生恩,但是有養恩。
哪怕這前提是在王燦娘給了銀子,但終究改變不了,養她的事實。
這一刻的王燦,看到有人這樣不顧一切的護著自己,心裡暖暖的。
就像上輩子,在自己不容易的情況下,還給她送吃的姐妹倆。
果然,善良的人,生的孩子也是善良的。
上輩子她沒法子報答,唯有今生傾盡一切來報恩!
李媛不知道王燦這個女主心裡所想,她直接走到楊大花跟趙大柱的面前,眼底直勾勾地盯著他們問:「你們說在燦娘十歲的時候,給了她七十八兩,可有證據?別說你們彼此為證之類的,畢竟你們要撒謊的話,是可以幫對方彼此做偽證。」
她說著,抬頭看向周圍的人問:「各位鄉親,如果換做是你們的話,你們會在對方只是個十歲的孩子時,就把大筆錢財歸還嗎?」
眾人聞言,連連搖頭。
別說是十歲了,就是二十歲,只要還沒分家,只要還在家裡住,只要還是一個鍋吃飯,他們就不可能無緣無故給對方那麼多。
聽那個王姑娘的話說,這夫妻倆當初賣她家東西的時候,說是等及笄嫁人就還她這筆錢。
所以,怎麼可能會提早在十歲的時候給。
想來,應該還是這趙家人撒了謊。
也是,之前他們剛來的時候,可是說要讓王姑娘回去嫁人。
這後面被王姑娘揭破所嫁的對象後,才又改的口,說不願意就算了之類的。
他們既然都知道那劉冬生家裡是什麼個情況了,還要把外甥女嫁過去,這安得是什麼居心?
真要疼王姑娘,早就該在知道媛娘的情況後,直接給退了才是。
李媛輕輕幾句話,點醒了被趙大柱夫妻倆帶偏的眾人,此時又聽她在那問:「就算要還,是不是有個證人,或者留個證據什麼的?再則說,你們還沒回答燦娘的話,你們在從灣村買的地,錢從哪來的?燦娘可是說了,有七畝良田。市價一畝良田八兩銀子,這可是整整五十六兩。加上去衙門上契,還有牙人的介紹費,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你們的錢,難道是打家劫舍來的?」
要扣帽子,誰不會?
這不,李媛話鋒一轉,直接給趙家人扣上了一頂劫匪的帽子。
趙大柱本來想舍小保大,把五兩銀子退回給劉家,然後死不承認拿了王燦的錢,給她扣上一頂白眼狼帽子後,從此不相往來,他們也就不用賠這筆錢來著。
眼看都要如他所願了,偏偏這時候李媛給強行冒頭。
此時他恨得要死,罵劉氏的不中用,怎麼沒把李媛給弄死。
當日要是李媛死了,王燦現在也不會跑到這來,就會乖乖的按他們的計劃,在十月初就嫁過去。
「李氏,你不覺得自己的話可笑嗎?誰家的銀子,從哪來的,是不是都要告訴你?要是不告訴你,都是打劫來的?你以為你算老幾?有本事你去告,老子隨時奉陪!」
說著,趙大柱冷哼一聲,惡狠狠地瞪了一眼王燦和李媛,之後繞過凌氏等人,朝村口走去。
李媛也不慫,當即揚聲對王老太說道:「奶,家裡的牛車借我一用。我帶燦娘去找謝哥,讓他幫忙寫狀紙,今天就上衙門去告。家裡採薇和青莎,你幫我照看一下。二哥,你能幫我趕一下車嗎?」
李媛的聲音大,還沒走多遠的趙家人聽得一清二楚。
趙大柱腳步一頓,很快又抬腳往前走。
而楊大花到底心裡素質不夠硬,有些恐慌低聲問:「大柱,要是她們真的去告咱們怎麼辦?」
「讓她們告去,沒有證據的事,縣太爺也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