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劇情變了

  「沒有,我的戶籍一直在老家興安村。當年我家境也還行,我娘臨走之前將我託付給楊大花的時候,給了十多兩銀子。我被帶到這邊前,我爹娘給我留下的田地和房子,都被她賣了。她說我們不住那,田地擱太遠不好管,也不好賃出去。房屋不賣的話,沒人住壞的快,每年還要花錢找人修葺,不划算。」

  王燦說著,忍不住嗤笑。

  當年她年紀小,父母都沒了,不知道往後該怎麼辦。

  這時候楊大花來了,對她很是和善,且她娘臨終前讓她乖乖的聽對方的話,她就照做了。

  誰知對方和善是假,圖財是真。

  在拿了她娘給的那麼多銀子後,等辦完喪事,轉頭就把她家房子和田地都賣了。

  並且說得很好聽,什麼那些銀子他們替她保管的,等她以後出嫁了再歸還。

  天知道楊大花兩口子突然得了那麼多銀子後,一回水雲村就到處打探誰家有地賣。

  這不,前後三年,就陸陸續續添了七畝良田。

  當然,他們也不會在本村買,而是把那七畝水田都買在距離這裡不遠的村落,之後每年就靠著收租過日子。

  要知道良田一畝可是要八兩銀子,楊大花不可能把所有的銀子都拿去買田,可見她拿了她家多少錢?

  這事水雲村的人都不知道,還當楊大花心善收留了姐姐家女兒,幫忙養到大。

  水雲村的人都說,她有個好姨。

  上輩子,她不知道這事,也覺得自己有個好姨。

  等啊等的,等到出嫁,才發現說幫自己保管的錢沒了。

  不,人家是壓根就不承認有這筆錢,還說沒賣過她家的房子和地之類的。

  甚至連她娘臨終前給的十幾兩,都變成了一兩多,並且說那些銀子,都在給她娘辦喪事的時候,花出去了。

  她也是在後來災荒來了,楊大花哭著說,早知道會這樣,當年就不該買那麼多水田,才知道這一切。

  想到這些,王燦冷笑一聲,眼底帶著濃濃的譏諷:「先不說他們到底拿了我家多少東西,便是說我到他們家,連十年都不到。這些年我洗衣做飯砍柴下地,什麼都干。這就算是給人當下人,也能換口飯吃。我覺得自己沒欠他們什麼,那些銀子現在已經沒有證據了,和他們扯皮也沒用,就當是我感謝他們這些年對養恩。但願從此以後,再無關係!」

  李媛看過原書,知道王燦今年十六,是在八歲那年到的楊大花家,但還真不記得她的戶籍並不在一塊。

  不過裡面倒是有說,當年王燦娘給的銀子還有被楊大花賣掉的田地的事。

  因為女主王燦重生後,面對又要被嫁人,就一心擺脫楊大花家,順帶囤物資。

  然後到處弄錢,就想起這筆錢財。

  為了討回來,還費盡心思去要。

  這些過程,在那本書前期可是著重描,前前後後占了二十來章,歷時可是兩個多月。

  不過這一切,好像在她穿書之後,就變了。

  原本這個時候,王燦應該在琢磨,怎麼弄回屬於她的一切才是。

  然而看她這架勢,不想和楊大花計較了,還要跟自己走。

  那她和男主,還能碰上嗎?

  她的官配,會不會跟著改變?

  王燦看自己說完這些,李媛沒回答,也知道她和離回娘家做不了這個主,當即不好意思道:「媛娘姐,你別聽大丫瞎說,我離開這裡挺好的,自己有手有腳,賺一口飯吃沒什麼問題,也不用非得跟誰在一塊。不過這個時間點有些晚,我一個人也不大安全,能跟你們一起回去讓我借宿一晚嗎?等天亮後,我就找地方就搬走。」

  李媛聽她話雖這麼說,但似乎挺想跟自己一起,就看向李鈞和她奶王老太。

  她和離帶著孩子回娘家,現在也有沒地方住。

  眼下小月子中,還需要人照顧。再帶一個王燦,似乎不大妥當,怎麼都得家人同意才行。

  李鈞不認識王燦,他家面積還行,但屋子只有兩間,當初他娘和姐姐一間,他一間。

  現在姐姐帶兩個外甥女回去,剛好她們母女仨一間,他一間。

  但要帶王燦的話,就不合適了。

  何況說,他還沒成親,那王燦也梳著姑娘的髮髻,兩人同住一個屋檐下,著實不大好,於人家姑娘的名聲有礙。

  想了想,他看向王燦說道:「我姐身子不好,要人照顧。我一個男人,也不大方便。至於我奶他們,也不好叫長輩來伺候她。幾個堂嫂,也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顧。你要是願意的話,我往房裡擱幾塊木板,你們就先擠一個房間,順便幫我照顧下我姐。你放心,我也就在家裡住兩天,之後得出門走鏢,期間可能要花一個月時間。等回來,看你要住哪,到時候我幫你找……」

  「願意,願意,我願意!」

  都沒等李鈞說完話,王燦就連忙應了下來。

  她對李鈞的觀感很好,加上她捨不得大丫二丫姐妹倆,想就近照顧她們。

  於上輩子經歷過災荒的她來說,有個地方落腳就好,哪有那麼多講究。

  疼姐姐,疼外甥的男人,人品是值得信賴,她根本不用擔心那麼多好嗎?

  一旁的王老太倒是看了看王燦,又看了看李鈞,心頭琢磨開了。

  這姑娘看起來好像還可以,雖然聽著是個孤女,往後沒有娘家可以幫襯,但這對上面沒有父母的鈞子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

  兩人要是能走在一起,上頭沒有岳家壓著,也挺好的。

  何況這姑娘看起來挺疼媛娘的兩個孩子,往後便是媛娘沒在嫁人,應該也不至於存在什麼姑嫂這種問題。

  倘若媛娘有合適可以嫁的對象,對方不願意她帶兩個孩子,那也可以把她們留在鈞子家,由她這個做舅娘的照顧……

  不管是李媛也好,王燦乃至李鈞也罷,都不清楚不過是一個照面的功夫,王老太就有了相看孫媳婦的心思。

  一群人由於城門關了,只能繞著走。

  好在李氏族人過來時有二十幾個,為了趕時間,是趕著四輛牛車來的。回去的時候,倒也不用靠腳走。

  加上黃氏給李媛他們烙了十多張餅,因此一人也能分到半張墊一下肚子。

  待回到李家坳時,已時亥時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