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新授唐公

  第950章 新授唐公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諸方人員陸續入京。而李泰作為新的霸府首領,對於這些入京人員也都多有接見並作安撫。

  之前在宇文泰治下的西魏,州郡官員多以關西當地豪強擔任,當牧本州本郡也成了這些豪強軍頭們的待遇標配。而想要獲得這樣的政治待遇,這些豪強便需要組織當地鄉團武裝以效忠霸府,彼此達成一種互惠互利的狀態。

  當然,在一些軍事性質和邊防意義比較大的地方,仍然是需要由霸府直接委派官員,通常都是由戰功赫赫的軍頭大將和資歷深厚的霸府心腹擔任。

  比如連接著隴右的隴州,擔任隴州刺史的便是出身北鎮的赫連達。而在毗鄰漢中的南岐州擔任刺史的,則就是跟宇文家有親戚關係的閻慶。

  隨著國中局勢和權力結構發生改變,這些人對此所做出的反應也都不盡相同。李泰連日接見入京人員,也總結出一個規律,那就是基本上關西當地豪強擔任地方守牧的,在收到朝廷的召令之後都是第一時間奔赴長安。

  至於其他霸府出身、尤其是一些北鎮將領,則就往往意存觀望,並沒有第一時間奔赴長安,而是派遣各自府員長吏前來長安,儘管也表達了對朝廷的恭敬態度,但卻都還有一定的保留。

  近日一直協助李泰處理相關人事的崔謙也忍不住嘆息道:「舊者鎮人西遷、客居關西,因有故大冢宰等一時人傑相為疏導人情,遂生安居之想。而今舊治不復,大王雖也功勳卓著、譽滿朝野,但這些鎮人也都不免擔心不復體恤、各自生疑。」

  李泰聽到這話後也不由得點點頭,開口說道:「正光以來,世人言及天下大勢,多言鎮人刁悍難馴、勢大猖獗,其實不然。此諸類雖然因亂而起、桀驁一時,但也不過只是風口狂沙、風息自止,不容於土、則碾為塵。東之賀六渾、西之大冢宰,雖然所事不同,但對鎮人的包庇選拔也都自有其功。」

  在一個具體的歷史場景下,北鎮武人們可以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時代主角,以高歡為首和以宇文泰為首的北鎮武人貢獻了後三國非常精彩的一段互相對峙攻伐的故事。

  但是在整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北鎮武人們則就處於一種比較劣勢的地位,在文化和歷史的融合與進步當中,屬於被同化、被消滅的一個群體。

  西魏北周由於鎮兵基數和勢力比較弱小,再加上宇文泰強力且有效的引導,這種同化進程比較順利,以府兵制為代表的軍政策略使得相關的內部矛盾不成問題。

  至於北齊方面,這進程就困難得多。因為以晉陽為中心的鮮卑武裝集團本身落後、保守與暴力,他們本身既沒有同化和包容其他政治勢力和文化傳統的能力,又拒絕被同化與消除其過於濃烈的特徵,矛盾的爆發點就在於乾明之變。

  乾明之變也可以看作是北齊內部系統性崩潰的開始,雖然更加暴力、更加強大的晉陽勛貴取得了勝利。但後續的發展就說明了給你機會你不中用,晉陽勛貴通過暴力政變所取得的成功、並沒有一個成熟的政治綱領和手段去加以鞏固,到最後被恩幸所攫取,那也是死有餘辜。

  宇文泰去統合籠絡這些鎮人,有其天然的身份優勢,正如李泰在關東世族之間混起來也是如魚得水。這種由相似出身所帶來的認同感,越是在動盪的政治環境中,越是能夠幫助人建立起信任和聯繫。

  如今關中霸權面臨著一個新老交替的問題,李泰對這些鎮人們會不會再沿襲之前宇文泰的態度和做法,自然就成了這些鎮人們所關心的問題。

  其實李泰身上的鎮人屬性也很強,他和許多鎮人都有著密切的往來和聯繫,甚至就連妻子都出身鎮人家庭。但是相對於之前的宇文泰,還是顯得不那麼根正苗紅。如果獨孤信仍然在的話,那麼對於李泰在鎮人群體中的號召力提升會很大。

  但凡事有利則就有弊,有的時候看似提供便利的一個選擇,可能會埋下一個更為深遠且麻煩的隱患。

  這些鎮人沒有太高明的政治手段,遇到糾紛矛盾有時候也欠缺一個迂迴解決、求同存異的技巧,不服就干對他們而言算是一個比較常態的方法。

  如果獨孤信或者說其他強力的政治人物給他們在這一輪局勢變化的風潮中提供一個避風港,那麼在可見的未來之內可能還會爆發更加猛烈的內耗,逼得李泰搞一個二宮之爭也未可知。

  變革必然會帶來不適,有時候甚至還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在這個過程中必然就會有的升起,有的墜落。李泰的優勢在於,如今的他享有著絕對的主動權,能夠決定包容什麼、摒棄什麼。對於這些外任州郡長官們的觀望,他也並沒有過分在意並急切的去做迎合改變。

  當然也並不是完全的不重視,一些重要的地區,諸如隴右、河東等地,就是必須要儘快穩定下來的地區。

  隴右方面之前宇文泰設置有隴右行台,但隨著宇文毓率部入關留守並遭加害,隴右行台也已經形同虛設了。如今在隴右主持軍政事務的有原隴右行台長史豆盧寧、河州刺史辛威以及涼州刺史史寧等。

  豆盧寧與李弼交情莫逆,李泰在入朝前便請李弼修書一封,抵達長安後便又安排其弟豆盧永恩攜此書信前往秦州去召豆盧寧入朝。

  隴右對關中的安危和發展意義重大,李泰是絕不容許在隴右有什麼不可控的人事隱患存在。所以如果豆盧寧也要據守秦州而不入朝的話,他也不排除率軍奔赴隴右解決此事。當然這樣的可能非常小,豆盧寧據守秦州的動機和人事基礎都不算大。

  涼州的史寧本是獨孤信舊部,近年來坐鎮涼州對邊事的經營也是卓有成效,李泰對於其人也比較放心,暫時是沒有要作更換的需求。因此他便親筆去信交代史寧安心留守涼州,國內諸事統統不必操心。

  河東方面情況要更加複雜一些,因為地當與北齊對峙的最前線,而且河東大族多掌鹽鐵之力,論及實際的勢力和對西魏邊防的意義之大,還要超過了關中當地的豪強。

  李泰同河東大族關係還算不差,下屬府員柳敏、裴鴻等皆是河東當地時流代表,而且駐守河東玉璧城的韋孝寬還與他在政治和對外態度上都能保持很深的默契。

  但是單憑這些人事,也不足以對河東整體進行一個有效的管控和制約。尤其上升到對政權主體的認同感,更是需要佐以其他的方法手段。

  當李泰跟崔謙聊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崔謙提出的一個建議讓李泰眼前一亮:「當下情勢,近期之內大王怕是無暇親赴河東巡察軍政事宜。況且河東自有風物秩序,如今政令有改,若迫之急則怨,若縱之緩則傲,不如暫且一依故法,但卻以名號示以寵眷。

  大王舊封太原,雖然褒揚初功,但終究不是治下領土,舊者取義威赫,如今歸朝執政,終究不是霸者美封。若以河東之土劃作新封之國,可謂大善!」

  李泰聽完這個建議後便點點頭,他本來也有在自己爵位上做點操作的想法。不只是自己,包括宇文泰和其他元魏宗室們的王爵,他都打算一併革除。

  之前受封為王確實威風顯赫,可是現在他都已經成為了實際的霸府老大,暫且不說宇文泰,就元家這些宗室們,什麼檔次、有何功績,跟我一起稱王?

  而且之前宇文泰為了取代西魏,這個政治試探已經走的很向前了,可是如今李泰接手這個攤子,最起碼短年之內他是沒有代魏自立的想法。所以之前宇文泰的一些人事推進對他而言就有些激進了,需要按照實際情況向後收一收。

  可是如果一些政治上的安排向後退步的話,又會不會給時流以暗示,尤其是那些元魏宗室們會不會覺得他們大魏國運又行了,從而想三想四、搞什麼騷操作?

  所以在做出一些後退之前,也是需要先對這些元魏宗室們加以敲打,削除他們的王爵便是一個比較好的手段。不過李泰初掌大權,也不好搞的太有針對性,所以他自己的連帶宇文泰的一併削去。

  有此計議之後,李泰便趕在新年前夕奏告朝廷,逢此動盪多事之年請削其王爵以彰顯朝廷爵名威重。而在他的表率和明示之下,再加上崔謙等人的遊走勸說,一眾拓跋氏宗王們也紛紛上書請削其爵,包括仍在治喪的宇文氏也奏告朝廷請循常禮、簡授哀榮。

  於是朝中諸王盡數降為郡公之爵,唯太原公有大功於國,宜加褒揚獎授以彰其功,故以河東汾、絳等十州之地為古唐堯之國,加太原公為唐國公。

  新晉唐公李泰雖然自降一級,但也確保了國中再無等夷之封,使自己成為獨一檔的存在。而在解封了這個新的勢力名號之後,他便也恢復了拓跋家前被宇文泰所剝奪的元氏國姓。

  (本章完)